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期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开始从宏大结构性研究转向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研究.经过早期概念引介和以公共卫生为指向的应用研究阶段,中国医学人类学也开始了面向普通人群和慢性病研究的日常生活研究转向.医学人文化研究、科技与社会研究(STS)、社会照护研究将成为中国医学人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医学人类学再想象中,医学人文化研究反思医疗环境中将人物化、身体客体化、医学化等现象,将疾病与健康问题置于日常生活之中加以研究;科技与社会研究则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如何看待医疗技术问题;社会照护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不仅仅是身体、生活的照护,更是情感互动、生命体验、人际关系、人生价值等多层次的照护.  相似文献   

2.
当代朝鲜族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伦理是社会道德在家庭中的浓缩,同时又对社会道德产生辐射,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良好的家庭伦理不仅是个人幸福的保障,也是社会安定祥和的基础;通过对家庭伦理嬗变所进行的分析,提出构建朝鲜族家庭伦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随着回族的形成,作为其意识形态范畴的回族道德也在逐步形成,并且日臻完善。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协调好回族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以及社会公共生活,在回回民族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回族传统道德的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回族道德的完整体系,并且从不同方面体现回族的精神文明。在家庭伦理道德中,回族有良好的孝道规范,有健康的婚姻道德和性道德,有讲究清洁卫生的道德规范,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德规范等;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维护买卖公…  相似文献   

4.
随着慢性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人类学关于慢性病的研究正逐步展开.本文在全球现代化及国家对慢性病控制的背景之下,分析村民对"病"的分类及其对慢性病的理解.村民根据经验给出了正病与外病、大病与小病、慢病与快病三种分类.村民对这些分类的使用是一个历史实践的过程.而慢性病这一历史性事实却处于尴尬的位置.与此归类问题对应的是患者对于病因解释的不确定性.这种解释的不确定性不仅是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患者理解上的困惑与模糊,而且有其实践意义.不确定的解释与生物医学的精确性的冲突提醒我们:在防治慢性病的工作中,应该抱有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尝试理解患者的困惑与不解,另一方面运用多种医疗方式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朝鲜族一位普通移民女性的汇款经历及其家庭关系的变化,试图说明跨国汇款是在情感与经济上维持跨国家庭的重要模式,并充满了情爱、义务和怨恨。事实上,尽管汇款对维持家庭关系和为跨国生活不稳定提供相应缓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额外的情感压力。当代朝鲜族跨国家庭的生活经历揭示了汇款实践对维持跨国家庭关系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朝鲜族跨国家庭归属方面带来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跨国家庭模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以传统生活方式生存的土家族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动物与人争食,当地土家族人的生活由此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深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生态保护中也应该涵盖对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保护,避免极端生物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会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继发其他并发症,手术治疗是重要手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家庭的负担,还可以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重拾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痛 《民族论坛》2014,(3):34-37
正我们的联络员们远离熟悉的工作单位,远离亲爱的家人朋友,独自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工作和生活,除了要面对开展工作的难题和挑战外,还要面对语言、饮食、身体、家庭等一系列困难。然而,也就是因为这样一些需要面对的新问题,他们尝试用不一样的态度审视生活、品味生活。有联络员说过去的一年里,她无法具体区别工  相似文献   

9.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新疆喀什的一位乐器制作工匠的采访发现,维吾尔族的技能手工业是以维吾尔家庭为单位的,维吾尔族家庭的文化支持着维吾尔人的产业,并允许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广告投放的今天继续生存下去,具体来说,维吾尔族家庭文化是制作工艺的强大后盾,所有权世代继承,同时客户也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家庭教育是幼儿家庭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所在,对于人类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幼儿家庭教育,提高幼儿家庭德育质量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重点。在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幼儿的德育教育在幼儿园已经很重视,但在家庭中却不够重视。现在的父母亲都是"80后"独生子女,文化素质高,重智轻德,教育导向片面,理念和道德底线模糊不清,同时大多数的孩子的教养由祖辈负责,容易出现包办代替,认为"自然具备,生来就有"的理念,在德育教育中无法和幼儿园达成一致,这样的情况不仅让幼儿思想意识混乱,无所适从,还会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