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脱钩指数的方法对我国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脱钩关系研究,得出我国大部分年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弱脱钩状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能源强度、价格水平、从业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等5个脱钩关联因素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从业人口情况、价格指数之间均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但是没有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量是呈反比的。这很好地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为有关能源政策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从区域协同潜力、协同行动和协同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引入多维度大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一套区域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情况进行评价。总体来看,自京津冀协同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得到有力推进,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平稳,创新创业协同和互联互通能力稳步提升,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化解落后产能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但在互联互通、要素使用效率和创新扩散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脱钩""复钩"轨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脱钩"理论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消耗总量在经济发展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一同增长,但是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出现反向变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消耗下降的变动现象.文章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分析经济发展与我国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变动关系,观察其是否存在"脱钩"与"复钩"现象,针对我国"复钩"态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向丽  胡珑瑛 《统计与决策》2017,(16):126-130
文章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内1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钧指数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及所属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关系,并对其脱钩状态进行判别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京津翼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最理想,辽中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均为相对理想的脱钩状态,其他城市群的脱钩状况均不容乐观;在17个中心城市中,仅有洛阳、深圳、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相对乐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脱钩状态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Tapio脱钩指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三种污染排放指标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2001~2010年污染排放量脱钩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趋势;地区层面上,2006-2010年间绝大部分省份表现为强脱钩状态,少数省份表现为弱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耗竭困扰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未考虑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与能耗总量作为生产函数新的投入要素,推出拓展的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并以此模型为框架,选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出陕西省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与能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资源消耗加大对当前陕西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但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则是负面的,达到-15.04%之多。这说明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明显制约着陕西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的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对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发展是决定该系统能否有效发挥整体功能的关键。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划分为环境、合作和内部三个子系统,并依据协同学理论构建一个模型对其协同度进行评价,为获得关于创新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有效信息,以提高整个创新系统有序运作提供一套科学的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伟 《统计与决策》2022,(20):159-163
文章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绩效,主要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0—2020年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高于河北省其他城市,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相匹配。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提升北京、天津发展质量,推动城市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京津冀城市群河北省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承载力存在差距。(3)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从顶层设计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推动京津冀城市群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下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二五时期,践行低碳经济,是应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的挑战的需要。文章对低碳经济环境下供应链协同最优订货量模型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通过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能够降低成本,从而额外获益。运作良好的区域物流系统能够为产业扩张奠定基础,但同时其自身又具有一定脆弱性,因此可以考虑这二者协同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被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北京-天津-河北经济圈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从协同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基于序参量的协同度模型,对近10年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与物流系统间协同情况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协调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建立了江苏省Ec-R-Ev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法评价了江苏省1995-2002年Ec-R-Ev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Ec-R-Ev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发展的情况,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将资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量化,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度双重评价模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三大系统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分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四大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均呈缓慢上升态势,由拮抗型升级为磨合型;协调度共经历快速上升、剧烈振荡和反复不定三个阶段,除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退化为勉强型协调外,其他地区协调度均有所提升但增速放缓,维持中级良好协调水平;各区域耦合度与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较为显著,其中,河南、山西、安徽、辽宁等为良好互动耦合的典型代表;耦合作用与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具备明显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14.
佟金萍 《江苏统计》2003,(12):20-21
本文在分析江苏三大经济区域差异现状的基础上,对差异趋大根由和亟需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作了理性思考,并提出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综合评价方法与耦合协同思想相结合,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科技与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系数标准差、集对分析和耦合协调度综合测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在时间演化上,各区域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刘李星 《统计与决策》2012,(17):147-150
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影响这一突出问题,以城镇化发展为基点,构建了城镇化率与建成区土地面积、全年用电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四个指标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用实证和理论两个层面研究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框架下的SAM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颖  雷明 《统计研究》2007,24(9):17-22
社会核算矩阵是“以正方形矩阵表示的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主体间的各种联系”,但目前的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多参照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心框架,没有体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各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等。本文基于当前资源和环境核算的研究成果,在传统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引入资源、环境账户,构建了一个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的综合性核算框架,并论述了扩展账户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均衡关系。随着资源、环境方面统计数据的不断丰富,一个综合、完备的核算体系将为经济与环境政策方面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源-经济-环境SAM的编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颖 《统计研究》2008,25(5):84-88
 目前,有关资源、环境的核算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将各类统计数据整合到一个一致的核算框架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本文在中国2000年基准SAM的基础上扩展构造了一个含有资源、环境账户的细化SAM表式,并详细论述了其编制过程和资源、环境账户的数值确定方法,在提高绿色核算理论的实用性、进而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依据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在综合性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性资本溢出因素,且将数据结构面板化,深入挖掘R&D驱动型经济增长协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将影响因子依据空间距离衰减原则进行内外源分解,分别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本土直接推动效应和跨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研发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创新系统的诸要素对于R&D驱动型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内源性FDI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外源性FDI未能发挥显著作用;邻近城市的外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本地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和面板数据研究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差异。泰尔指数分析表明泛珠三角不同省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差距都在拉大。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泛珠三角各省区人均GDP的增长对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不同,人均GDP的增长对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基本上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