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废墟中的反思——评贾平凹的《废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初的《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大转折点,在写《废都》之前,他几乎不涉及城市题材。在《废都》里,作家的视野由诗意的山村转到喧嚣的城市。由于地域和题材的转变,作家的感情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废都》里,作者明显表达了对城市的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被誉为"三驾马车"的何申、谈歌、关仁山三位河北籍作家在文坛上先后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掀起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三驾马车"的成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他们后期的创作在题材和文学视野上,以及作品的批判精神上也表现出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根本特征是“美”。以“丑”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艺术”的异化,不足以撼动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美依据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呈现为“艺术题材的美”与“艺术创造的美”。“艺术题材的美”参与了艺术作品美的构成,但由于艺术媒介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不同,故造型艺术反映丑的题材受到更多的限制,作为观念艺术的文学在反映丑的题材时可以有更大的范围。真正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决定艺术作品所以美的关键是“艺术创造的美”。这种美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艺术形象的逼真美,二是艺术形象的主观美,三是艺术媒介的形式美。艺术创造的美使美的艺术在反映现实题材时获得了不受美丑严格束缚的广阔空间,艺术作品既可以因美丽地描写了美的现实题材而美上加美,也可以因美丽地描绘了丑陋的题材而化丑为美、丑中有美。  相似文献   

4.
车朝华 《理论界》2010,(6):170-171
当今随着影视作品娱乐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电视记录片在制作编辑的过程中,通过汲取公众关注题材和注重节目的包装形式,在客观真实地反映节目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将娱乐元素渗透其中。电视纪录片越来越强调可视性、娱乐性和大众性。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代,沈从文之所以蜚声文坛得益于他所建构的完整独特的湘西艺术世界:它们是短篇系列《柏子》、《丈夫》、《萧萧》等;散文系列《从文自传》、《湘西》等;长篇系列《边城》、《长河》;民间传说系列《龙朱》、《月下小景》等。正是因为这充满异域情调的湘西题材,使得沈从文在现当代文坛被误解、曲解长达半个多世纪。到了九十年代,又因为同一题材,沈从文被誉为“边城圣手”,当重排二十世纪文学大师座次时,他成了仅次于鲁迅的大师级作家。对沈从文现象如何认识?怎样对其作出合理的阐释?这些问题都有再思考的价值。 我们今天重提沈从文和他的湘西题材是因为湘西艺术世界中隐藏的某些东西吸引了我们,而只有时代精神的更迭,那些本来存在于作品之中的意义,才能被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到它:湘西题材是一曲以湘西人生形式的探索为主旋律的生命之歌,寄寓着沈从文期望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大众传媒对西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电影(包括故事片和纪录片)扮演着其他大众传媒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将建国后的国内西藏题材电影创作进程分为"1950-19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阶段,对国内西藏题材电影中西藏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考察,认为这些国内西藏题材电影塑造和传播的不是西方式的虚拟的、想象的"香格里拉",而是立足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真实而又完整的西藏形象。  相似文献   

7.
解释的限度:九十年代以来"美的规律"论争的解释学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国内关于“美的规律”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 :消解说、客观说、两种尺度说和限定说。这四种观点基本遵循三种解释模式 :客观 (作者 )解释、主观 (读者 )解释和语境 (本文 )解释。各种观点之间的论争源于各自所遵循的解释模式的不同 ,而现代解释学几种解释模式之间的差异为我们观照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程伟 《阴山学刊》2009,22(2):23-26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题材、体裁、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显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 ,认为 ,在题材和体裁上 ,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启发 ;在主题上 ,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 ;在表现手法上 ,尤其是心理描写的处理上 ,借鉴了安特莱夫以至爱伦·坡的经验 ,表现出他们共同的“阴冷”和象征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刘艳 《东岳论丛》2022,(8):22-30
周梅森的两部改革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与此前的改革题材长篇小说不同,“块茎状”、多元中心主义“复式”文本结构模式,带来的是主要人物由一元化趋于多元化,显示的是改革阻逆力量虽一度存在甚或曾经较为强大,却无法阻碍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与企业的正向发展;改革历程虽愈显艰难曲折与复杂,却也从侧面衬托出发展的可贵与不可阻抑,愈加显现维护改革以及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力、执行力。小说关于“反面人物”与“类反面人物”的叙述机制,是这两部小说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与维度。运用福斯特的“扁平人物”观与“圆形人物”观,可以解析两部长篇小说当中的人物尤其是次要人物、小人物的人物叙述机制。这些都为该类题材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给予当代文学创作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妇女就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不论从整个世界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看,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一、九十年代影响妇女就业因素的变动分析经济发展情况。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对妇女就业产生什么影响?据一些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2001,(1)
本刊讯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 ,各地评论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审视和评价上。十月下旬 ,上海市作家协会继成功发起、组织了“全国百名评论家推选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活动之后 ,又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在沪召开了“九十年代文学研讨会” ;十一月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在广东肇庆举行 ,年会的一个中心议题 ,便是“对九十年代文学的考察”。两个较大规模的研讨活动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位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学者 ,就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新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我省诗人陶今雁新出版的诗集《秋雁集》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秋雁集》与诗人过去的诗歌比较,题材内容有较大变化属于咏物、咏史、怀旧及生活闲情一类题材的诗占了很大的篇幅。文章认为,文学创作的最高使命应该是表现对人的整体关怀。《秋雁集》中大量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表达了他在劳动中感受到的愉快和在日常生活体验到的温情和美感,都能使读者从审美中产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文章还评价了《秋雁集》中《读杜杂咏》,认为陶今雁高度评价了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因而对杜甫理解更加深刻了。陶诗题材的变化,反映出诗人的情怀比过去大大地拓展了,它的背后乃是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题材指艺术品所描绘的对象、所表现的内容,它是客观世界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之后在艺术中的反映.从选择题材到表现题材的整个过程,又凝聚并升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价值标准、情怀抱负以及思想意识.中国油画题材丰富,本文以"风情题材"、"自然题材"、"社会题材"为例,小议中国油画"民族化"在题材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中国社会工作在九十年代的发展目标社会工作是为社会制度服务的。中国社会工作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在当前则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由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总目标所决定。众所周知,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向“小康”迈进,到2000年实现“小康”型社会。我认为,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否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与“小康”型社会相适应的全国性的社会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热播的东北题材电视剧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相对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来说,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在对题材和人物群像的把握上,更具有历史的质感和文化穿透力。文章从地域孕育的东北人的性格、东北的绿林文化、电视剧的题材三个方面,论述了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成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主流知青文学的知青叙述 ,这将是本文的分析对象。全文主要分两个部分 :第一重点讨论蒋韵、林白、李锐等 90年代前半期的知青题材写作 ,考察的焦点是他们共有的独特的时间意识 ;第二节主要围绕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展开 ,我们将看到此部作品对中国文化精神结构的革新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党的文艺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应了时代的挑战,提出既要学习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又要保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党的文艺思想还体现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且尊重文艺自身的规律,首先以“二为”方针取代了文艺的“工具论”、“从属论”,其次尊重文艺作品题材、内容和风格的多样性。新时期党的文艺思想还融入了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九十年代散文在多重辩证关系中的艺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散文主潮的形成得益于文化生态与知识分子之间所产生的张力、大众意识形态与消费意识的入侵等多重辩证关系的互动.同样,要正确地评价九十年代散文的艺术成就,也必须在这多重维度构成的理论框架中才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20.
建安诗歌山水题材的兴起,标志着华夏山水诗的发轫,除曹操的山水诗作之外,建安诗人对山水景物的观照,更多地表现在游宴题材、女性题材等其他题材之中,山水题材以及意象方式的开启,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的写作方法,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原先的言志诗体制、赋比兴的表达方法向着山水诗及意象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