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MBO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通过融资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取得公司控制权的新型股权交易方式.MBO属于杠杆收购(LBO)的范畴,但与一般杠杆收购不同.杠杆收购是一种利用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以达到控制、重组该目标公司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有效金融工具.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杠杆收购就被称之为MBO.一般的企业买卖或资产重组,强调的是收益权,而MBO的实施除了收益权外,还有控制权、共享权和剩余索取权.MBO既可以对企业整体进行收购,也可以对企业的子公司、分公司甚至一个部门进行收购.早在1972年,美国的KKR公司就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实施MBO的公司.1980年,研究企业购并历史的英国人迈克·赖特发现并命名了MBO.随后,MBO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行的法规和管理水平难以严格的约束,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当事人利用管理层收购这种新的交易形式谋取不当利益的现象.在目前MBO操作不透明,程序、细则尚未统一完善的情况下,MBO隐患太多.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财政部于2003年3月发至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财企便函[2003]9号),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这些都为管理层收购的实施带来了种种风险,诸如行政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营运风险等等.由于财务风险是影响管理层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降低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风险,提高收购的成功率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管理层收购风险表现理论界关于管理层收购的风险探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风险: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绝大多数企业是国有企业,国有股东的变更需要经过财政部的审批,而且经常要面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此无形当中给企业MBO的操作带来了难度。2.法律不健全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对于MBO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更多的是涉及国有及集体资产转让的规定,包括:《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因此,将来法律对MBO做出规定,会给MBO带来…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意义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由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股权由大股东转移到高层管理者手中的行为。在现实中,管理层收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完全由内部管理层融资独立进行的收购:二是管理层与企业员工一起完成对企业的收购,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流行的热门词汇当然是MBO(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新统一。它是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MBO既可以是对某个目标企业实施,也可以只对某一集团、跨国公司某一子公司、某一分公司,甚至某一具体部门实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MBO事件市场反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理  罗洪涛  赵锋 《统计研究》2005,22(7):69-3
一、引言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成熟市场在传统并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并购方式。主要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国外对MB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MBO往往伴随着公司退市的过程(goprivate)。操作中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会用显著高于股票市场交易价格的成本大量收购公司的股票,达到控股地位,进而退市,然后通过对资产的剥离重组,然后重新上市获得超额收…  相似文献   

8.
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9.
符大海  王晟 《统计与决策》2006,(24):133-135
在管理层收购中管理者面临巨大的风险,且常常由于-些没有意识和预计到的风险导致管理层收购失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佳途径是使管理者在收购前充分意识到收购活动的可能风险,避免盲目行动.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意向、实施和收购后调整整顿三个阶段对管理者的可能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管理者的风险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胡谷乔 《统计与决策》2006,(16):178-179
管理层收购是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并购方式,是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提升管理价值的一种激励模式.本文分析了管理层融资收购的效应,针对国有企业负债融资现状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融资进行了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11.
MBO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二次改制中实施的经理层融资收购(MBO),是在企业改革实践过程中提出和逐渐形成发展的.如何认真分析我国MBO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对于我们有效地实施MBO,充分发挥其在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作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对我国国有(公有)控股企业在二次改制中实施MBO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这项改革措施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纪杰 《统计与决策》2005,(18):88-90
本文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事件的超额收益率以及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发现,实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股东财富效应显著,并结合现阶段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MBO作为企业杠杆收购方式的一种,曾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的运用。实施效果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近几年,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间,也掀起了一场MBO的热潮。但是,MBO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国的一些特殊国情,MBO在我国的实施还有待探索。本文对国内外实施MBO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国内外MBO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实施MBO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管理层收购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管理层收购通常是一种溢价收购.换句话说,管理层愿意以比现行市场价格更高的价格收购企业的股权.由此就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参与收购的管理者客观上不会无缘无故的将自身的财富转让给不相干的第三方,他们之所以愿意为股权支付更高的价格,一定是因为他们发现被收购企业在收购后会具有更多的财富.那么为什么管理层收购后企业会具有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的来源如何?能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被收购企业价值的被低估或者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财富转移"吗?  相似文献   

15.
透视中国版MBO隐层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西方MBO在宏微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奠定了中国现阶段实施MBO的风险性.本文从微观分析入手,着重研究了中国版MBO隐层衍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BO)的监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最早产生于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处于一种强劲增长的态势,通货膨胀使得一些公司的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从而引起其他公司收购的动机,而美国政府对一系列金融机构管制的解除,鼓励公司提高运行效率的宏观政策,也从外部加剧了收购兼并活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如何面对上市公司MBO的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上市公司实行MBO动因与国外不完全一样,主要目的是以激励企业高层为主,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因而MBO更多是行政安排为主。刚刚兴起的MBO由于时间较短,配套的法制法规不全,监控也成了盲点。在这种不规范的市场之中,完全按照国外的MBO来进行运作,风险依然较大,盲目地、大规模地掀起MBO浪潮,将会产生更多的后遗症。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MBO及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保证MBO实施的市场化、规范化,通过定量、定标来控制MBO过程中的风险,使MBO能够建立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更具有内在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在MBO融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迪 《统计与决策》2005,(16):145-146
本文借鉴了国外的融资模式,分析了在我国现阶段MBO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同时,本文运用古典风险投资模型分析了在MBO过程中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并研究了风险投资在MBO融资运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面对上市公司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江苏统计》2002,(7):27-29
中国的上市公司实行MBO动因与国外不完全一样,主要目的是以激励企业高层为主,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因而BMO更多是行政安排为主。刚刚兴起的MBO由于时间较短,配套的法制法规不全,监控也成了盲点。在这种不规范的市场之中,完全按照国外的MBO来进行运作,风险依然较大,盲目地、大规模地掀起MBO浪潮,将会产生更多的后遗症。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MBO及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保证MBO实施的市场化、规范化,通过定量、定标来控制MBO过程中的风险,使MBO能够建立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更具有内在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20.
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两种管理层激励方式,而能否为股东创创造价值则是判断管理层激励是否有效的一般标准.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着重考察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结果发现:前者对提升企业价值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者则无益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激励主要依靠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得以实现,而管理层持股需要继续得到监管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