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系统掌握“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苏政办(1994)126号文的要求,省科委、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了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对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公布其结果。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定量反映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采用以科技指标为主,经济和社会指标为辅,由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科技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技和统计部…  相似文献   

2.
1996年各市科技进步监测综合评价结果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统计局(一九九七年六月)为系统掌握“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苏政办(1994)126号文的要求,省科委、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了...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五年各市科技进步监测综合评价结果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统计局一九九六年八月为系统掌握“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有关文件的要求,省科委、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了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每...  相似文献   

4.
5.
1994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综合评价结果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统计局一九九五年六月为系统掌握“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苏政办发[1994]126号文的要求,省科委、省统计局在全省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6.
1993年江苏省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综合评价结果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统计局根据江苏省政府的决定,省科委、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了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制定了以...  相似文献   

7.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研究《全国科技进步综合评价》课题组ABSTRACTThewayhowtosetupanindexsystemofstatisticalmonitorandcomprehen-siveevaluationforscienc...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根据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应主要反映科技进步的内涵要求,正确揭示科技进步的本质,突出科技的先导作用,反映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鉴于企业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对企业科技进步状况及时作出指标化的计量反映,用作企业科技进步过程控制的依据.为此,可建立企业科技进步综合状况相对量和绝对量两项评价指标。(一)企业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值指标.其公式是:企业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值这是企业科技进步综合状况的相对量评价格标。企业利用这项指标,可以确定其知识技术的集约化程度.企业科技进步结合评价值越高,表明企业知识技术集约化程度越高.(二)企业科技资产拥有量指标。其公式是;企业科技资产拥有量一企业市…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作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区别于其它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实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的对象与范围,必须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对象与范围相一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所确定的指标与指标体系,必须与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相衔接;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思路的形成与方法的确定,必须充分体现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公平性的基本原则.这是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实用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统计》1999,(2):37-39
[编者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1998)19号)决定,从1998年起建立市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制度,逐步开展市(地)、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1997年度该项工作已在11个市(地)和创建及申报创建的省科技进步先进县中进行,并于1998年度,对各市(地)、县(市、区)全面实施。为加深理解,现将市县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的一般含义作一些解释,供有关部门和人员参考。一、科技科技即科学技术,虽然它包含科学与技术两部分内容,但在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科学…  相似文献   

12.
应用突变级数法综合评价科技进步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目前,科技进步状况的定量分析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一个方面是如何正确评价科技进步状况。过去用得较多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模糊评价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每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方法都涉及到一些较难正确解决的问题:权重难以确定或是计算较繁,因而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本文给出突变级数法,它首先对系统的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用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由多目标决策理论,最后归一为一个星,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进行决策评价。…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各地区科技进步主成份投影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由于地区分布广,差异大,因素信息具有多样性,使得评价问题复杂化.本文根据主成份投影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对评价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然后采用信息学中的熵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考虑到指标间复杂性和模糊性,通过酉空间的正交变换将原有的数据转换为彼此正交的综合数据,根据酉空间变换的意义,消除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最后利用各主成份设计一个理想决策向量,以被评价对象相应的指标向量在该理想向量方向上的投影作为一维评价指标,降低了空间的维数,便于进行比较计算.通过对我国31个地区的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研究①刘贤龙胡国亮ABSTRACTThispaperGives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journalscolectedinJournalCitaionReports(JCR)Publishedbyi...  相似文献   

15.
自第一届全国地方统计年鉴评奖以来,各地年鉴发展较快,不少年鉴编纂质量明显提高。各地树立“抓质量,出精品,依法编辑出版统计年鉴”的指导思想,在切实提高统计年鉴的质量上狠下功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推动统计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国家统计局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情》2006,(1):57-57
(省统计局核算处提供)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现价位次增速位次现价增速现价增速现价增速成都2371.01113.59182.995.71007.6720.01181.059.6自贡274.991014.5256.665.5117.2826.3101.057.3攀枝花248.011314.2311.636.0172.1217.664.268.1泸州284.92912.61672.157.6110.0817.3102.6911.1德阳462.17313.7694.104.7236.5020.7131.578.0绵阳482.53213.011110.446.6196.9719.8175.129.5广元145.191712.318遂宁206.591613.5965.927.174.5922.566.0810.3内江254.831212.11959.146.4111.9018.483.798.0乐山306.72712.81256.165.4160.6817.589…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07,(1):59-59
单位:亿元、%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GDP现价位次增速位次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第一产业现价增速第二产业现价增速第三产业现价增速广安达州雅安巴中资阳阿坝甘孜凉山2750.03321.99290.07331.12539.20560.84166.48240.94301.29366.44396.46280.83428.07281.11400.4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基于综合评价区分度的定义,分析了传统区分度度量方法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多种新的区分度度量方法,最后通过模拟实验来检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传统区分度度量方法未能反映任意两个评价值间的可区分性,不利于准确度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两两平方差法和两两离差法虽考虑了所有评价值间的可区分性大小,但计算量太大,且会出现评价值的区分度相互线性补偿的问题;相邻平方差法和相邻离差法虽有效简化了两两平方差法和两两离差法的计算量,但同样会出现评价值的区分度相互线性补偿的问题;经过不断改进得到的相邻对数离差法既解决了区分度相互线性补偿的问题,又能减小计算量,方便比较,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区分度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区 绝对数 (亿元 )增长 %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江苏省8582.731031.174435.893115.6710.63.911.611.2南京市1021.3055.01494.08472.2112.38.212.113.1无锡市1200.1748.08683.16468.9311.26.512.19.9徐州市644.50118.57294.02231.9110.04.810.512.0常州市600.6645.14336.68218.8411.04.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