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珠体渊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珠体"是我国古代非常独特的文体之一."连珠"的含义,前人多误解为一则作品中上下词句之间文辞事理的互相启发、历历相贯.其实,它不是指一则作品,而是指一组体式相同或相近的作品.以<逸周书·周祝解><史记解>等为依据,可以考知连珠体源于西周以来祝、史之官戒勉君主的垂戒之辞.这种文体在战国时期不再为祝、史专用,而是流传开来,在诸子著作中频频出现——这对于连珠体的形成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及至到扬雄,他开始着力于连珠体的创作,并将其定名,连珠体于是正式产生;其后,班固、贾逵、傅毅等人的"受诏作之",遂使其一时兴盛起来;此后陆机的拟作更使其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2.
连珠,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亦是一种融演绎、归纳和类比于一体的综合性推论形式,具有丰富的逻辑内涵。连珠遣词优美,造句考究,范式严谨,流行了约九百余年。而缺乏独立自存性、逻辑意识缺失及理论总结的匮乏,是连珠后期转入衰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与文化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故由连珠而论汉魏六朝文学,可以见微知著。隋唐及其后的连珠体无论在体制还是成就上都并没有超出六朝时期,又可见连珠体在汉魏六朝时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连珠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综合性推理的表述形式。严复翻译《穆勒名学》时,直接将三段论译作连珠,足见连珠体和三段论的可比性。本文试从性质、形式和目的等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在表面形式相近的同时,存在着很多根本的差异;并认为虽然连珠体这种尝试失败了,但仍可把它看作中国逻辑史上推理形式化的一个萌芽。  相似文献   

5.
普通逻辑学界流行的关于关系命题逻辑性质的认定,不能研究非二元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也难以契合于具体的二元关系命题。普通逻辑难以解释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不仅在于这些所谓的逻辑性质本身容易陷入窘境,而且在于它与普通逻辑应该研究的逻辑性质相去甚远。普通逻辑不能合理、有效地揭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与它不能系统地使用符号语言分不开的。要合理、有效地揭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必须借助现代逻辑,建立新的分析手段,把关系命题从现行的普通逻辑教本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关于发展与现代化的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发展”逻辑,即“经济增长逻辑”、“现代化逻辑”、“生态逻辑”。“经济增长逻辑”的矛盾在于,其客观上内蕴着愿景与现实、富裕与贫穷、发达与落后、渐进与跨越、解构与重建五个悖论;“现代化逻辑”缺乏对现代化本质和现代化过程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的分析,缺乏对绝对现代化与相对现代化辩证关系、辩证逻辑的揭示;以可持续发展为内核的“生态逻辑”,还没有真正摆脱人类中心化的影响,还没有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存共生共荣的境界。对“发展”逻辑的辨析,有助于人们在扬弃“经济增长逻辑”、“现代化逻辑”、“生态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统一,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社会逻辑相统一的科学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关系判断在逻辑科学的判断理论中,是最为薄弱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现代的数理逻辑对这类思维形式的结构已有所探讨,但是在以往的形式逻辑领域里却没有它的地位。事实上,关系判断不仅大量存在于科学研究和人们的思维活动中,而且对于认识和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当展开对关系判断的研究,以丰富、发展形式逻辑。为此,本文试对关系判断及其逻辑性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考察。  相似文献   

8.
墨子所用比喻的逻辑性质不是一维的 ,而是多维的 ,既具有西方逻辑中类比推理的性质 ,归纳、演绎、综合的性质 ,又具有类似于印度因明论式的性质。其中和印度因明论式相似的 ,涉及五支作法和三支作法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异常型的非经典逻辑.通过对其进行统揽分析和精细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到:弗协调逻辑是从真矛盾观的哲学观念出发,通过修改否定词的含义从而区分出来了两类否定--经典否定和弗协调否定;进而又通过对两类否定的界定,弱化了"一般意义"上的矛盾律,限制了"一般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从而最终达到了容纳"真矛盾"的逻辑目标.但实际上,弗协调逻辑并没有对经典否定意义上的矛盾律产生弱化影响,并且也没有限制经典否定意义上的司各脱规则,更没有容纳经典否定意义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 这里谈到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指的是现今流行的一套成体系的理论,是就整体性而言的。我们一般教科书把这种理论视为哲学的组成部分。但是,社会学家却把这一套理论视为社会学的组成部分。问题仅仅到此为止吗?确实存在着到此为止的观点,苏联学者Ⅱ·M·乌格里诺维奇的话是相当典型的,“有些同志想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找哲学和社会学两个部分、两个‘半拉’,这种立场是错误的……历史唯物主义同时既是哲学科学又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干部怕右、群众怕变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深刻历史根源,是长期以来我们工作中“左”的错误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把“双包”这种责任制搞得声名狼藉,面目全非。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双包”的性质,稳定政策,对解除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顾虑,健全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连珠体的起源、命名及著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连珠体的起源,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认为连珠体始于扬雄的说法当有所据.连珠肇名定体后,历代皆有创作,在汉魏六朝达到鼎盛,从而在各类文献著录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相沿不变.以"连珠"作为文体名称,虽然是一种形象譬喻,但就其结构特性而言,也可谓名副其实,准确恰当.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逻辑”这个概念,康德早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就把它作为逻辑学分类的一种使用。康德将逻辑学分为“普通逻辑”、“先验逻辑”、“特种逻辑”,然后再将普通逻辑分为“纯逻辑”与“应用逻辑”。在康德看来,应用逻辑是对于知性及其必然的具体应用规则的表述。而康德所谓的具体应用则是在偶然的、主观条件之下的应用,这些条件可能阻碍、也可能帮助其运用,并且,也都是经验中给予的。他认为应用逻辑要研究注意力及注意力的障碍和因而产生的后果,要研究错误的来源、研究怀疑、踌躇与信念的种种情态等等。后来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也认为这种相对于纯粹逻辑的“应用逻辑”,乃是一种从事于具体认识的逻辑。因此他说,“因为  相似文献   

14.
把社会看做有机体或活的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什么是社会的“有机体”性质?社会结构为什么具有、如何具有“有机体”性质?这些问题,也一度是传统社会学所注重的焦点。现代系统理论的崛起,推动了关于社会结构“有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往往把“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区分开来,并把逻辑在先理解成逻辑中的先后关系.这样就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逻辑并无先后关系,同时又导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自然不遵守逻辑.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将在先关系区分为四种或五种在先关系,与逻辑在先最为接近的是逻各斯在先,即原理在先或定义在先.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的提法,过分简化了问题.事实上,今天学者笔下的逻辑在先,可能指的是除时间在先之外的任何一种在先.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学者们所谓的逻辑在先实为本体论在先,本体论在先跟时间在先并不相悖.因此,一些学者基于这两者相悖,而在这方面做出时间在先与逻辑在先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逻辑真理既非纯形式、无意义的 ,也不是独立于人们经验之外的存在 ,它与事实真理一样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受生活经验的检验 ;具有经验性、系统相对性同时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客观地对待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 ,既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联系 ;既不能否定逻辑真理 ,也不能无限地推崇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17.
林春虹 《东岳论丛》2007,(5):110-113
"论"体,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在刘勰的文体专章中被置于笔体的第二位,他的系统叙述在古代十分难得。他遵循文体论篇章的一贯方法,对论体文进行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等工作,论述十分到位。同时,刘勰关于论体文散文观的最高理想已经不同于为政教服务的传统散文观,而是转向以体现个体生命价值作为立足点。当然,他也坚守宗经原则,对论体文的社会功能并不忽视。  相似文献   

18.
连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成于东汉,盛于六朝,隋以后逐渐消沉。现存的连珠作品,大都出自六朝文人之手,见于《隋书·经籍志》的有:陆机连珠一卷,何承天注;谢灵运连珠五卷;陈证连珠十五卷;黄芳连珠一卷;梁武连珠一卷,沈约注;梁武帝制旨连珠十卷,邵陵王纶注;又陆湎注。此外,还有许多篇什散见于史、集及各种  相似文献   

19.
20.
"元气论"曾经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过很长时间的主流地位,共经历了先秦、秦汉、宋代和清代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达到了相当的系统性。但是,由于它预设了"元气"的直接存在,因此陷入了宇宙论的二律背反,最终导致了传统形态哲学向近代形态哲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