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迎春 《河北学刊》2006,26(4):131-133
蘩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物质生活的富有、精神生活的贫困导致她成为肌理病(忧郁)和心理病(偏执)的共生体,其症状最终表现为疯狂的欲望和“雷雨”的性格,其复杂蕴涵则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以及个体生命力的创造性与破坏性力量相兼相制而显现的深刻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象周蘩漪这样的艺术形象,为数不多。 作者曹禺认为,周蘩漪“是‘五四’以所谓‘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关于<雷雨>在苏联上演的通信》)。这种观点被我们的评论界大体认可,而且沿袭已久。然而,依我看周蘩漪只能是一个从封建的“旧式女人”向资产阶级女性过渡的典型,而且最终也没有完成这种过渡。 一 蘩漪的个性,在《雷雨》的八个人物中最引人注目,是各种复杂错综的矛盾的焦点,也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雷雨”。  相似文献   

3.
自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诞生以来 ,评论界对《雷雨》剧本中蘩漪这个人物就褒贬不一。本文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 ,把这个人物放到世界文学的画廊中 ,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重新解读 ,在比较中挖掘人物内心真实的自我 ,并体会在比较中构成具有深厚历史纵深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原型世界  相似文献   

4.
在曹禺的戏剧<雷雨>里面,蘩漪被认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她为了获得自己的爱情,用暴风骤雨般的反抗来对抗周朴园的压制和周萍的背叛,但结果却以周鲁两家的毁灭而告终.蘩漪的生活背景和思想根源决定了其反抗失败的必然性,但即使如此,她的反抗也在黑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安娜与蘩漪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娜与蘩漪是被置于世界文学同一系列中的两个典型。她们都反抗封建道德 ,追求个性解放 ,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们在追求个性解放中充实着自我 ,又在拼命挣扎中慢慢耗尽个体生命 ,以悲愤结束其一生。她们的悲剧是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造成的 ,也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性格冲突  相似文献   

6.
安娜、蘩漪形象悲剧意识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翠兰 《学术研究》2003,(12):132-134
安娜与蘩漪这两个独具特色的知识女性形象,渴望追求爱情,却因缺乏独立自我,无法摆脱所处的生存困境而走向悲剧结局。本文比较她们在婚恋、结局方面相似的特征,探索其形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三仙姑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主要人物 ,蘩漪是《雷雨》中的主人公 ,她们在对待性爱的问题上 ,有相同的心理轨迹 :性补偿心理和性痴妒心理。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它的实现是一个不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传霞 《理论界》2006,(1):183-184
蘩漪和曹七巧两位“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卑鄙自私的女人─—论蘩漪李乐平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在论及曹禹《雷雨》的人物时,有不少人都说蘩漪是作家满怀激情塑造的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就连曹禺自己也说他对蘩漪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怜爱:“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  相似文献   

11.
12.
从填补与完善剧本《雷雨》未曾表现出来的蘩漪和周萍的情感与生活之路着手,揭示出蘩漪嫁给周朴园出于自愿并非所谓父母包办,周朴园也并未压抑蘩漪。是她与周朴园追求错位,转而主动追求并抓住周萍不放。通过对学者褒蘩漪追求的执着、贬周萍摆脱的不义对待爱情平等问题上双重标准的质疑,揭示出真正的蘩漪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并非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楷模。《雷雨》表现了西方思想泛滥将会带来的恶果,它不再具有反封建意义,而是开启了民族解放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再肯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意象浅识     
本文以老庄玄学为基点,论述了意象的实 质,意象的生成及其特点,意象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的 体现,尤其结合书法艺术的创作特点分析了意象艺术的 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略作解读,从环境、心理及变异行为等方面展示蘩漪这个独放异彩的成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所谓地名,是指人类在实践生活中给地表某一地区的特征或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直接影响对某一地点的命名。换言之,地名即人类用以识别某一地区特征或某一单独存在地理实体的代名词。地名的由来和演变,当追溯于人类实践与思维的发展过程。自原始人类社会开始,凡有人类生存、活动的地区,甚至视野能射猎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森林、草原、矿藏等等,都恰如其分地命以地名。即凡人类生活、活动之处,就会命有地名。地名是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和语言、文字等社会交往范围有极密切的直接关系。虽然人生短暂,但地名仍有沿用两、三千年而经久不灭的。 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地名也随之由少而多,由简而繁。且由一般地理面貌特征,进而至人类为追求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而命名者。我  相似文献   

16.
学习某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的句子;研究英语,也必然要研究英语的句子。因而,英语句子的定义是什么,英语句子在语言中的作用如何,英语句子在教学中应该占怎样的地位,就势必成为英语工作者,尤其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根据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并参考有关资料,对这几个问题,我们有些肤浅的看法,诚恳地就正于对英语句子有研究的师长们。  相似文献   

17.
语感教学既不同于旧时的盲目依赖直感,也不同于原来的全面倚重分析。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文章分析的套路;其次要正确看待语言理法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对言语悉心感受,揣摩领会到它的意蕴情味,再用理法提供支撑,才能逐步培养起高层次的语感,形成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符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他不肯苟合流秽,遭到冷落、排摈,退而著《潜夫论》。兹就个人阅读体会,略作几点粗疏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内教学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智力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十分重视,这是完全必要的.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关于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也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国内外有些人认识到并指出,孤立地研究智力,不仅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甚至连智力问题本身也不能很好解决.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不仅仅只限于智力活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也参与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立体阅读是指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书面材料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具有创造性阅读的特质,其研究前景是相当广阔的。 人们日常的阅读可分为点、线、面、体四种不同的层次。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如果“着眼点”只在于一个个或某些个字词的形、音、义,而不在于句、段、篇或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叫做“点式阅读”;如果从某一个角度,按材料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序列和逻辑顺序,沿着单一的思路去追踪理解,叫做“线性阅读”;如果还能旁及同一层面上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