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勤于思考踏实求解──读《中国近代史治要》李吉奎孙占元同志的《中国近代史治要》(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场称《治要》)一书,是占无同志继《中国近代史通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书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三十余万字,包括了三十三个专题研究对象,涵...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通用教材《世界近代史》已于1990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由国家教委统一组织编写的师专使用的教材。应国家教委聘请,由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理事,我校屈连璧教授任该书主编。《世界近代史》一书,共20章,33万字。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庆云 《学术界》2008,3(2):227-236
金毓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探索未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他不遗余力地整理近代史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倡导民国史研究,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对中国近代史宏观体系进行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建国后以高度热忱为近代史研究机构的建设献计献策.作为传统学人,金毓黻先生关于近代史研究的理念和实践,对于今天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通俗讲座》面世了。这是一本由主编单位部分研究人员和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部分近代史专业教师分工执笔写成的普及读物。全书着重概述了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的人物和史事,共分四十二讲,计十七万多字。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一百一十年,包括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侵略压榨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直至最后胜利的全过程,涉及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正> 张其光同志原是我院历史研究室的负责人。从1963年起直到1984年初病逝,张其光同志一直领导着历史研究室的工作,其间经历了十年动乱。他的著述虽数量不算丰厚,然素养颇深,多以史论见长。张其光同志从事研究的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论文集《史论存稿》全书十万多字,内容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事件,如对容闳、欧矩甲、孙中山、陈炯明、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的研究,及对1903年广州“大明顺天国”起义的研究。其学术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力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研究的指针,详尽地占有可靠的、典型的材料,辩证地实  相似文献   

6.
翟树峰 《天府新论》2004,(Z2):293-294
一、"中国中心观"观点产生前的学术背景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问题趋势,曾经存在20世纪70年代前费正清与李文森主导的"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19世纪中叶西方发生冲击之后,才发生巨变,向近代社会演变"……(译者代序第5页)观点模式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中国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与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译者代序第5页)和"力图以帝国主义这一历史范畴作为探索1949年以前全部中国近代史的主线"……(译者代序第5页)这两种观点模式并驾齐驱的两种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潮流,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批评又相互影响,形成中国近代史研究角度趋势中纵横交错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研究员作序的王川教授所著的《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一书,作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的资助项目,2006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字,314页,这是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新成果之一。昌都地区是传统意义上康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发展及文化上是中国藏区的一个很有特点的区域。但是,目前对昌都地区历史和社会做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还廖廖可数,至于其做系统的近代史专题研究,更是难得见到。作者王川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这本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评介詹天育高国抗、杨燕起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由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合力编成。全书共33万字,系统地记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  相似文献   

9.
林庆元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他多年来潜心钻研、孜孜追求,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先后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专著近十部。1997年12月,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一书,共计41万余字,收录论文36篇,是作者二十余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细读全书,受益匪浅,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特色:1、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历史。近…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近代史线索问题的解释,在目前史学界诸多观点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观点。一种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来描述中国近代史线索的观点。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是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将属于人民革命范畴的几次运动视为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而把与中国人民相对立的外国列强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视为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力量,是中国近代史的逆流。另一种观点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前进的四个阶梯的对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新解释。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除了肯定人民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20世纪30年代的时势,使得朝野双方在历史研究要有现实关怀的努力下,共同促成了鸦片战争由一般性事件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转变。与一般史著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不同的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意志的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清初(明清之际)"开端。"清初"开端是希图将中国纳入世界历史之中,通过世界历史来寻求自己的历史定位;"鸦片战争"开端所关心的不仅是参与世界历史,而且要努力体现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以"鸦片战争"还是以"清初"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在向西方寻求近代的努力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安置中国历史的这一难局:一方面是参照西方历史进行的中国史分期方式,已预示着将中国历史纳入普遍历史之中;一方面是中国鸦片战争以来落后和挨打的现实,又难以回避。今天关于中国史研究的诸多论争,实则是这一问题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进程基本线索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收获。这一探讨历经曲折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论证了中国近代史主线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正确观点;50年代对近代史分期进行了热烈的争鸣,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同时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考察近代社会进程的看法,具有前瞻性意义;进入新时期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学者们从新颖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更有许多新的创获,胡绳、李时岳、陈旭麓、刘大年的主张尤有代表性,集广大近代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得出"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总结这一探索历程有深刻的意义,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二者相结合,坚持从掌握充分的史料来科学地分析问题,这同死搬教条的做法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理论问题最终圆满解决,是近代史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唯物史观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逻辑依归。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戚其章著《北洋舰队》,是研究北洋舰队史的第一部专著,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喜成果。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严肃的科学态度,在全面占有史料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对北洋舰队兴建、发展、战斗和覆灭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富有创见的论述。通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回顾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在反思"文革"前17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近代史研究时,在方法论上逐渐突破早先反思者在旧有框架中进行部分修正和补充的做法(例如,作为较早反思者代表的李时岳先生,虽然提出以"四个阶梯"说代替"三次革命"说,但他本人声称自己的提法"对‘三次高潮'论并非根本对立,只是部分的修正和补充"①),认为"我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范畴、命题、判断,即使有些并不错误,却一直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论证和学术性探讨,有的虽然流行多年奉为定论,其实却似是而非大可商榷"②,主张进行"拨乱反正"式的重写历史,这种激进论的观点集中表现为所谓的"告别革命"说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上限异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史上限异说刘光永史学界以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限的主要理由是:此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把大清封建帝国拉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和附庸、中国社会从此由独立自主的封建主义时代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内发原生"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为明万历九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苏民 《河北学刊》2003,23(2):171-177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往下讲,汲取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思想的大量研究成果,确立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内发原生"模式,试图将晚明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万历九年(1581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认为,这一突破不仅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叙事方式,而且有助于突破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元扩散"的西方话语模式,确立现代性因素"多元发生"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转换研究视角、更新研究理论、开拓研究方法,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研究的学术园地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大量涌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一目前已经稳固地居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主流地位的"现代化取向"(有文章称为"新范式""现代化范式"或"现代化史观"),一直以来却不断地受到了一些以捍卫"革命史取向"(有文章称为"旧范式""革命史范式"或"革命史观")自居和以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自居的学者、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用各种各样的名义进行的有失公允的批评乃至以势压人的棒喝.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坚守着各自的"天下秩序"。中方继续坚守"天朝体制",西方却要求整个世界接受"对等"的世界秩序。两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并以中国被迫接受西方的世界秩序而告终。即此可见,鸦片战争充其量只是中西方冲突后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相互间的体制冲突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为此"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非始于鸦片战争,必要的"前推",不仅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之开端进行"长时段"的"解读",而且可以恢复"世界史"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
于永同志的《2 0世纪 30年代中国农村金融救济之考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出版 ) ,是一部探讨中国历史近代史金融领域的专题学术著作。这部专题研究著作的总体结构十分合理 ,条理清晰 ,内容充实 ,并有专门的评析和结论。作为本书主题的背景、环境和史因 ,第一章首先较为简明概括地交待了 1 9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危机和破产的严重局面 ,由此提出农村金融问题 ,明确点出了当时农村金融经济的救济性质。接着 ,作为全书主干内容 ,以三章的篇幅充分展开 ,分别详实具体地揭示了各种社会团体的农村金融救济活动 ,各个商业银行介入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