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要实现生产的商品化,必须实现生产要素的商品化、生产要素的商品化是生产商品化的条件,同时又是它的必然结果.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包括资金的商品化、劳动力的商品化、技术的商品化、信息的商品化、房地产的商品化等等.其中,资金的商品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商品化权     
李诗鸿 《江淮论坛》2005,2(6):57-60
商品化权是有别于公开权、形象权的概念,具体指将能够吸引大众、引导大众消费的商品化因素用于商业利用并从中获利的权利。本文结合中国现状,指出现行法律的不足及建立商品化权的迫切性,并对商品化权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弥补法律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3.
知识商品化到底对不对,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这个问题很重要。本文想就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同志和读者。 一、从文化专制转化到知识商品化是社会的大进步 知识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都是劳动的产物。不管是创造和传播知识都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马克思认为,物质的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如果我们把诸如作为商品交换的陶器,因绘有图画而增加了交换价值,看作是知识产品随物质产品的交换而交换,那么知识的商品交换与物质的商品交换是同一时代产生的。如果把术士卖卦才算知识产品的出卖,那知识的商品交换也不晚于奴隶社会。不过,那时它象物质商品一样处  相似文献   

4.
<正>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四个主要方面,居住条件的好坏是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过去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对于建造住宅,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重视不够。因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镇的人均居住面积从解放初期的4.5平方米下降到1976年的3.6平方米。这意味着,在解放后的27年里,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为恶化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举行以后,城镇的住宅建设开始加速进行,成绩巨大,有目共睹,但由于过去“欠账”太多,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一时难以根本改善。城  相似文献   

5.
投资膨胀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痼疾。除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十年动乱之外,我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可以说是一段投资膨胀和反膨胀的历史。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在起伏动荡中走过来的,短期的、甚至是过热的繁荣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整顿和巩固。粗略的考察就可以发现,这种周期的波动,基本上就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特别是耕地稀缺,然而土地利用又很不合理,乱占滥用屡禁不止,荒废污染处处可见,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这与土地利用不合理与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但同土地制度不合理关系更大。为了促使人们珍惜和合理地利用土地,以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变土地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的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有偿使用”是个缺乏质和量明确规定性的模糊概念。科学的提法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变土地无偿使用为土地商品化使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生产的商品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据我国的国情,要实现生产的商品化,必须十分重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个拥有八亿农业人口的大国,商品经济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主产商品化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农业生产商品化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商品化,下面几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第一,要向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教育,培途农民的商品意识。可以说,我国是个商品意识较差的民族。我们的祖宗在这个问题上是吃过亏的,人们常谈论研究资本主义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民族商品意识差是一个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住房商品化与社区空间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商品化本质上是建筑业生产的空间商品化,房地产商开发商品房住宅小区过程就是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伴随住房商品化及社区空间生产,以房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为代表的市场力量渗透到社区中,导致市场与社会关系紧张。社会学对社区的研究必须超越现有社区研究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更加重视从"市场与社会关系"角度对新型商品房住宅小区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略论宋代丝织生产的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卿 《河北学刊》2001,21(2):15-18
宋代部分桑蚕丝织生产已脱离农业生产,作为独立的家庭手工业已趋于专业化、商品化。而桑蚕丝织生产的商品化又促进了其内部桑、蚕、线、织生产过程的加工;“机户”的出现,标志着家庭丝织业向手工业作坊的转变,表明了宋代丝织业商品性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它又带动了丝织贸易的发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了各地区部门间互相依赖的网络性市场的萌芽与形成。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产商品化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迫切要解决的任务。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商品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对精神生产商品化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刘光裕所说文化市场,其实就是文化产品市场,它是与物质产品市场相对而言的。本文所论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在中国历史上尚不算是新鲜事,上千年前的宋代就有艺人在“瓦子”卖艺,书商经营“书坊”,规模已经相当大。如今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面临着更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否应该商品化,这是目前教育界、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同志鉴于教育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便试图对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行再思考,并提出教育工作也要商品化的观点,认为这是能够摆脱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的对策。但这一观点,事关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指导教育的大问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1。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在注意增强人的体质的基础上,主要从知识、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来提高、完善和发展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刍议妇女劳动力商品化和妇女商品化刘文孝我国已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社会成员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妇女也不例外。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妇女进入市场的形式,除了跟男性一样使自己的劳动力商品化以外,还有另一种,就是以自己的身...  相似文献   

14.
地方个性之消解这个问题,已经被公认为以消费文化为核心的现代性之普遍难题,并在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得到反思。不过,流行的哲学与文化研究多流于宏大叙事,抽象地攻击资本逻辑,而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多满足微观案例,时不时地戴上一顶过于宽大帽子。通过研究空间之商品化生产、从消费场所向空间消费转向、历史文化遗产生产资料化以消费文化之中发生的实在表象化等重大结构性变迁,可以看到,现代性在空间表象上存在着繁荣与匮乏的对立,以及在这种对立中地方精神消退之命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艺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及其特征,是当前文艺理论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根据马克思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和“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实践的客观事实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生产的商品化”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艺术生产的商品化,则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6.
商品,意指可以用金钱购买的物品,是为了盈利而制造出来并投诸市场,进行现金交易的产品。学术商业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视作赤裸裸的盈利的工具,把研究成果作为冷酷无情,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在社会上兜售。如此,学术神圣的灵光变为利己主义的交换价值,作为公器的学术研究也沦为个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信息对搞活流通,促进生产,推动科技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不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加以探讨。本文就信息商品化的几个主要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理论界的同志斧正。  相似文献   

18.
商品化权是法学界的一个新问题,在我国,它仍属一种应然的法益而非实然的法定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化权与著作权、商标权产生了交错重合的冲突地带,彰显出商品化权确立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因此,应及早为商品化权在我国法律体系的确立扫清障碍,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艺术商品化现象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并非艺术的异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艺术之价值和功能的更加充分的实现,它是艺术的解放;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本文从金钱对艺术的正负两面影响来浅谈艺术商品化。  相似文献   

20.
科学情报是人类创造的社会精神财富,是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情报信息系统担负着开发人类智力资源、传播情报信息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情报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已受到社会普遍的重视,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越发展,情报信息就越重要。情报信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的各行各业,乃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情报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情报信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作为科学技术支撑的情报信息,对发展生产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商品化和有偿服务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