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写完《资本论》第一卷,并着手准备该卷的付印工作时,曾自豪地给恩格斯写信说:“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对此,恩格斯评价说这是“巧妙的辩证的结构”。列宁赞誉为“《资本论》的逻辑”。对《资本论》的内在结构,百余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做了许多卓育成效的研究,但又很不够。无疑,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内容的概括和继续。马克思说:“我所以认为需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叙述的完整,而且是因为即使很有头脑的人对这个题目也了解得不完全正确。”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又说:“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已经一百一十周年了。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不以通常意义的‘经济理论’为限;他专门以生产关系说明该社会形态的结构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使骨胳有血有肉。”(《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21页)所以,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剖析是《资本论》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这方面的论述,对于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深入揭批“四人帮”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上散布的修正主义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稿的过程中,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①。在《资本论》第一卷定稿以  相似文献   

5.
薛志贤同志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就《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的结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而且产生了新的混乱。例如,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先于货币。”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错误: 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这就是说,马克思研究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以货币,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1989年收录《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的MEGA2Ⅱ/8卷出版问世,在导言中,编者们详细介绍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恩格斯编辑工作情况,他们认为,恩格斯使用包括《修改意见表》在内的马克思遗留的修订《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2版的全部文献完成了出版工作,可以说,德文第三版“遵照了马克思设想”,可以被视为《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但是对比《修改意见表》和德文第三版后得到的事实表明,恩格斯在德文第三版编辑时没有使用《修改意见表》,这一版并非是《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毋宁说是“未完成的美国版”。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新哲学和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高度水平。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形成《资本论》的基本逻辑结构。这里,对它作一扼要的论述。《资本论》全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从抽象到具体《资本论》全三卷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四大范畴结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头两个范畴——商品和货币。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到第三卷第五  相似文献   

9.
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陶江自从《资本论》问世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忽视了第一卷中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现象。笔者本着坦诚求实的学术态度,发表这篇多年前完成的研究结果,期望得到学术界的指教。《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对使用价值一词有这样...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与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话,误读了晚年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因此,本文在重读晚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关于“股份资本生产方式”向“股份社会主义”“过渡点”系列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后《资本论》时代”生产方式,即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职业—阶级结构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出发,重点研究《资本论》第二卷,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的同志在强调研究和学习《资本论》第二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时,把第二卷与第一卷作对比,说第一卷对阶级斗争的论述比较集中,学习第一卷比较符合过去强调阶级斗争时的形势和气氛,因而对第一卷中许多可以用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原理只字不提了。这会引起一种错觉:似乎只有《资本论》第二卷可以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其他各卷现在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不符合客观情况,对实践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世界上出现了不少的《资本论》入门书。这些著作也还是较精深的专著,难以为没有相当的预备知识的读者所理解。日本的剧作家、评论家阪本胜根据《资本论》第一卷改编的剧本《资本论·戏剧》以舞台剧的样式,用细致的、直观的、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把《资本论》中艰深的理论加以艺术加工,将抽象的《资本论》变为形象的,“活生生的、行为化的《资本论》”,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3.
田英 《东岳论丛》2024,(2):70-77
虚拟资本概念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于文本上主要集中于《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长期关注虚拟资本的相关问题,并在《资本论》第三卷(册)手稿的第五章第五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遵循马克思的思想,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完善了这一概念。虚拟资本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思想结晶,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虚拟资本概念最终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雷声 《学术界》2012,(3):144-153,286,287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是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始,经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定、理论体系的构建,最后明确为写作《资本论》“四卷结构”的过程.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并论证其科学性的过程.唯物史观的创立及运用,使马克思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研究中,逐步明确了《资本论》的研究任务,《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整体拓展的重要方面.唯物史观的创立及运用,也使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创作中,逐步明确了研究对象,并把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放到了社会矛盾运动的整体中.  相似文献   

15.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论争已有几十年了。争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一句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第8页)1982年第7期《江汉论坛》刊载了许精德同志的文章《对<资本论>中一句译文的考证》(以下简称《考证》),对这句话又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这句话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应译为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依然是批判当代 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研究和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11页)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人们就很关注《资本论》中所应用的方法,短短几年,就已发表了“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评析。一百多年来,关于《资本论》方法的争论一直绵延不绝,我国学术界也存在多种歧见。下面笔者扼要介绍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方法论的若干观点,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方家。究竟什么是《资本论》的方法?我国学术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资本论》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中山大学的刘景象教授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如果…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分别是第一卷中商品进展为资本的过程;第二卷的逻辑结构;从第一卷到第三卷的过程即由剩余价值到各种形态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的叙述结构变迁,体现着马克思不断根据现实问题的变化而调整致思路向的过程。起初,为了破解所谓的“物质利益”难题,马克思形成了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两卷本著作”“三本书构想”的计划。尔后,超越物质利益所表征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浅层”,马克思深入现代社会结构内部,以生产结构这一现实问题为导向展开探讨,形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个分篇”“六册计划”。在现代社会生产结构中,资本逻辑是极为关键的核心要素。马克思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关于《资本论》的“九项内容”“三卷四册结构”。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它的变革来构建一种文明新形态,真正实现人的解放。这个目的决定了《资本论》的叙述结构始终是开放的、未完成的,从而推动马克思为之不懈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自1885年问世迄今,整整一百周年了。一百年来,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资本论》第二卷同整部《资本论》其它各卷一样,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逻辑写成的一部伟大著作,在结构上具有严谨的逻辑联系。列宁曾经指出,不研究逻辑学,从而不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纪念《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一卷的逻辑结构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