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6):95-99
《说文》省形体现了一些汉字简化规律,个体省形和类化省形作为两种行之有效的汉字简化方法,在《说文》中就已大量应用,整理和研究这些省形现象,不仅可以揭示省形规律,为现代汉字简化提供借鉴,而且可以引导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倪怀庆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1-6
反形字作为《说文解字》一书中的一类特殊字体,许慎认为是由某一字体的反形构成的,在意义方面也与原字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后世学者对此有所讨论,但不够全面。笔者从反形字形体的分类、反形字与原字古音的远近、字义的差异三个方面,对反形字进行了具体分析,反形字与原字之间在音、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联系是主要方面。笔者并对反形字字形的历史演变及历史作用进行了考察,《说文》中的篆体反形字大多是从早期的字形继承和分化而来,是在字体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刘征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6-21
在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可以找到以“省”字分析字形的现象有164处,其中的95处省形现象为不合理的.通过对这些字的归纳分析,发现这些字并非许慎所谓的省形,而是应该分析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复体字”[1].另外还有一些字虽应是省形但许析形有误.本文就按这六大方面对《说文》中的疑误省形现象作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冯玉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2-18
通过统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使用术语“省”的所有字,发现使用这一术语的字总共有145例。其中126个说明的是省形现象,另外19处说明的是省声现象,从而认为“省”主要是说明省形现象的术语。经过仔细分析,文章把许慎的省形字分为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类。不合理的省形字存在把象形字当作省形、把会意字当作省形、把形声字当作省形和颠倒了古今字的次序而把古字当作省形四个错误。最后认为,“省形”理论是科学的,只是许慎在实践的时候出现了误差。 相似文献
5.
申小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许慎的《说文解字》在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系统研究文字学的科学范式。这种汉字形式系统就是“部首”与“六书”。部首是汉字的宏观系统,体现在540部归并、排列及部首内容属字的排列次序上。六书则是汉字的微观系统,它将汉字发展中符号化与表意功能之间的张力反映出来。同时,《说文》抓住本义,推究万源,为汉语词义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汉字的形、音、义的训释中,许慎还由经籍子系统与通人子系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引证系统。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的复音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的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早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中,就已经有了少量的复音词.到了先秦时期,复音词已在词汇中占有较大比重,并具备了后代主要的构词方式.汉代是汉语史从上古到中古的重要转折时期,复音词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在构词方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对汉代复音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胡绍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本文分析了《说文解字》玉部字的三种来源,并通过这些字管窥春秋至汉代治玉技术和玉器鉴赏的发展、以及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社会交流情况,揭示了玉文化所折射的古人观念意识:原始崇拜;阴阳五行观念;重道德修养的意识和森严的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8.
董希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5)
我国东汉杰出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语言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大字典;书成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它保存了大部分的先秦字体和汉代以前的文字训诂资料,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文字学的宝库。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文字学、训诂学、 相似文献
9.
10.
阳名强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8):192-195
向来治文字学者必治《说文》,而治《说文》者,则离不开对《段注》的研究。《段注》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后人对它的研究几与《说文》分庭抗礼。而其中对《段注》一书进行总的述论是其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对《段注》研究的一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阳名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92-195
向来治文字学者必治《说文》,而治《说文》者,则离不开对《段注》的研究。《段注》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后人对它的研究几与《说文》分庭抗礼。而其中对《段注》一书进行总的述论是其研究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对《段注》研究的一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克让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说文解字注》拾遗王克让段注《说文》形、音、义三者兼赅。行文尔雅,训释博洽,沾溉后学不知凡几。以卷秩浩繁,千虑之失或亦难免,兹拾遗于下:引伸假借不甚分明《说文》:“礼,履也。”段注:“履,足所依也。引仰之,凡所依皆曰履,此假借之法也。”按:“凡所依”...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讨论六书的产生和前人对六书及转注的性质的认识,认为把对转注的解释分为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 三类,这三种说法都不全面,都脱离了文字的三要素和许慎对转注下的八个字的定义,而章太炎等学者对转注的讨 论才是正确的。确认转注字必须具备形通、义同、音近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从而认定转注是以联系的目光分析汉 字构造关系的造字法,并不是现在普遍认为的用字法,进而从时空两方面入手,以字例为根据,把转注字分为古今 转注字和方言转注字两类,证明转注字对研究同源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雍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本文根据古文字形体和古代文献用例以及文字形义相统一的关系,对《说文解字》中“、”“某”“民”“斯”诸字格难通的形义说解提出了非议或订补,并作了必要的论证,意在澄清说文研究家长期沿用的一些误译。 相似文献
15.
梁东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
<正>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但是,从它出世一直到清朝末年,学习和研究它都是为了“通经”,它只是经学的附庸。清代“说文学”兴盛,出了许多名家,段、桂、朱、王各有发明,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没有离开“宗许”的旧传统,也没有跳出“通经”的旧藩篱。晚近这几十年,研究成果虽然远远不如乾嘉时代,但是,研究方向却由“通经”转向研究语言,走向了适应社会要求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正轨,使“说文学”向前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自叙》中记录共收汉字9353个,重文1163个。我们通过对中华书局1963年版《说文解字》的核查,共得到所录汉字9400个,比《自叙》中所说的多出47个。重文1267个,也比《自叙》中所说的多出104个。其中古文436个,籀文213个,或体544个,篆文36个,通人说18个,俗字15个,奇字3个,秦刻石2个。 相似文献
17.
王顼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96-97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一部立足于字的形体并系统地分析字的形、音、义的文字学著作,该书采用多种训释方式以便尽可能明确的揭示字义,本文试图采用对比归类的方法从训释方式和训释方法的角度来辨析《说文》中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8.
殷孟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Z4)
一、《说文解字》简析《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他是东汉时期被称为“五经无双”的一位经学家,事蹟略见范晔《后汉书·儒林传》。清代学者严可均有《许君事跋考》、陶方琦有《许君年表》、诸可宝有《许君疑年录》之作,他们的考订使我们更较详地知道许慎的生平和 相似文献
19.
20.
田耕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2)
本文对<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寓作于述,具有创造价值的内容:如标明各字的古韵、以声训义,说明古代名物制度,旁征博引古籍群书,对原书说解详加疏通论证.全面把握词义系统,驳正旧注,阐明许慎训义;以及对原书结构和部首所属文字字序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加以指明和评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