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观。认为: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教育的本质,即作为教育存在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再生产再选择的活动方式,是人类感受美获得美的途径过程。教育从其本质上看,与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具有一致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实现和高度完善。人类生命自由和谐的生产,即人本质的美化。  相似文献   

2.
李树政 《学术研究》2001,(8):125-127
文章分析了由信息技术革命而导致图书阅读方式的变化和图书发行销售方式的变化,探讨了图书出版的变化及编辑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加速了数字出版发展的脚步,也给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如何深入分析数字出版发展对图书出版编辑的影响已经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内容.本文简要阐述如何通过丰富出版形式、提升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互动效果、降低出版成本实现合理研究数字出版发展对图书出版编辑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图书出版行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支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论美学之间的论争之所以难有结果,在于它们虽体系相异、逻辑起点对立,却都出自同一个错误的理论支点: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它们只看到审美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没看到审美还是早期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从完整的事实出发,可知:审美发生及审美本质所依赖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实践、自由、理想等等人的一般本质,而是人的智能水平,即完全抽象思维能力,这才是美学研究正确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5.
孙应鳌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将"心即是理"引申为"心即是仁",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诚意"、"慎独"以"求仁"的工夫论,从而为其美学思想的滋生提供了心学的理论土壤.对孙应鳌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应着眼于对心学与美学相联结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对心学与关学的联结生发出的心即是美所体现的主体性进行考察,这样才能看清他的美学思想所袁明的心学立场,从而看清他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是他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展开论述自己许多心学观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潘雅琴 《学术研究》2000,(6):105-108
审美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误读伴随其始终。读者理解文本,逐步接近其内涵本真,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积累审美经验,拓宽期待视野。误读反馈信息,是作家创造新文本的审美创造动力。  相似文献   

7.
出版的本质是传承文明,启蒙大众,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化走向,成为时代的导航者。目前有些图书内容消极颓废,低俗粗鄙,渲染血腥暴力、色情淫秽,背离了出版的本质,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播正能量的图书,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出版人要有高远的理想和文化向往,追求高品位、高格调、高境界。为此应改变目前对出版人的考核评价标准,把出版有思想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图书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8.
人类认知研究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还应表现在审美等人文领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认知科学与美学"研究都取得相当深刻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知科学美学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美学难题作出了科学化的新阐释,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假说。不过,认知科学还从来没有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过专项研究及实验。如果相关实证研究得以进行,将最终地、彻底地揭示审美活动的本性,为审美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为审美机器人的开发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研究争议的焦点一直集中于美学的对象和方法等问题上。通常人们将美或艺术作为美学的对象 ,并进而探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所建立的审美关系。本文认为 ,审美现象是在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发生性现象。没有客观的美的事物 ,也没有纯粹的审美主体 ,审美的发生只是人类在征服并超越需求时形成的距离能力造成的。在人类生存实践中 ,主体意识和对象意识的形成造成最初的距离感 ,使人类从自然中分化出来 ;而超越了物质满足的精神性距离则使人类成为审美主体 ,获取心灵的自由。因而真正解开审美发生之谜的钥匙在于对审美距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00,21(2):57-65
本文认为,90年代在中国热闹一时的要求超越实践美学的种种观点,对于实践美学未能作出公允全面的评价,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误读、误释、误解的基础上,给实践美学贴上了“传统的”(古典的)标签,而不知实践美学正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超越性和开放性,而成为一种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而且正在开辟着更加广阔的通向美学奥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张永清 《人文杂志》2003,(2):108-112
本文认为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理论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哲学方法论。这种方法既不是经验论美学的归纳法 ,也不是思辨论美学的演绎法 ,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现象中直接领会和把握本质的直观法 ,是对经验美学与思辨美学方法的扬弃与超越。本文还就本质直观理论与经验论和思辨论美学的方法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简要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文学的多重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时 《学术研究》2004,(1):120-126
在本质主义的影响下,传统文学理论只承认文学的单一本质。而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因此有多种形态和多重本质。具体地说,文学有原型层面、现实层面和审美层面。与此相对应,文学就具有原型意义、现实意义和审美意义三重本质。不同形态的文学本质也不同:原型层面突出就形成通俗文学,它突出了原型意义和消遣娱乐功能;现实层面突出就形成严肃文学,它突出了现实意义和教化功能;审美层面突出就形成纯文学,它突出了审美意义和审美超越功能。  相似文献   

13.
邓文锋 《河北学刊》2001,21(6):93-97
考察中国近世图书特征 ,必须将其放置在近代社会发生深刻变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究整个近代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史 ,尽管充满了中西、新旧之争 ,但寻求独立富强、挽救民族危亡始终成为其鲜明的时代主题。与此同时 ,伴随着西方机械印刷术的传入、出版机构的多元化、图书结构的新趋向以及一系列出版法令的制定颁行 ,中国图书出版业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图书出版产业的优势是独具对台特色和文化资源丰富;劣势是出版单位规模偏小、图书衍生产品缺失;发展的机遇是海峡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新闻出版对台先行先试;面临的威胁是国内外出版大集团的兼并、市场优胜劣汰和盗版问题严重。加快福建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对策是:完善出版产业的发展链条;组建出版产业集团;打造闽台文化出版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加大图书出版和营销人才培养;加强出版产业品牌建设;拓展新载体,培育新的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15.
涂珍兰 《江汉论坛》2014,(4):142-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无论在形体外貌还是生活内质上都发生了巨变。城市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科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便包括文艺学、美学。文艺学、美学转向城市文化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更是城市化进程下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的需要,两者共同生成了城市文化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置身美学研究三十年,王杰教授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现代美学的理论发展与学术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立场,他的美学研究突入审美幻象的理论空间,介入当代审美文化现实,全面审视现代审美文化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王杰以扎实缜密的问题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努力探索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理论方案,拓展了现代美学的发展空间.无论是那些可见的成绩,还是那种诚挚的努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考量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美学方法论的现代转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古典美学方法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蓝本的,包括理性主义的演绎方法和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现代人文科学方法论建立后,西方美学方法论转向了体验-理解的方法,如现象学美学、解释学美学就是如此。中国古典美学方法论也是注重审美体验,而没有形成西方的形而上学的方法。现代西方美学方法论通过具体的审美体验-理解获取审美的意义,具有切实性和明证性。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逻辑证明从而不能保证其普遍性的缺陷。中国现代美学方法论应当确立体验-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同时,还必须借鉴形而上学的演绎方法,对于审美体验和反思的结果进行逻辑的推演和论证,以建立一系列美学范畴和命题,形成严整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孔阳有一个较高的逻辑起点,一开始就将美学与艺术学做了区别,确认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无自己定性的派生性概念,一是作为有自己定性的本原性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并存,表明蒋孔阳美学存在着深刻矛盾。蒋孔阳美学的精华处是从后一概念出发,将审美关系当作一种方法论,对美与美感作出的分析,及所提出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这样富有创意的命题。蒋孔阳美学通过审美关系的讨论,将美还原为审美现象,从而摆脱了实践美学所面临的二元论的困境,走向了一元论。  相似文献   

19.
传统是蕴涵着历史文化基因的内在结构和机理,表现为一种文化之特性的意义建构的思路、原理和风格.它为变动不居的人类生存赋予个性形象和稳定感,为个体确认自我、评价事物提供现成的标准和依据.传统不断地被重新发现、重新闻释,认为传统值得弘扬是因为它耦合了现实的需要,触发了大众的欲求.人们能从传统中抽取出来的"积极的"东西,只是一些有待发挥的价值信条和有待填充的概念形式,这些"精华"的文化因子只有扎根于人们生产和生存斗争的社会实践并接受现代价值的灌注,才会重新获得生机.除了在追求现实利益时作为一种策略手段,传统是不必要刻意"弘扬"的,群众运动式的"弘扬"只能导致对现实真问题的消解和遮蔽.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美学基本上沿着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个根本思潮的方向分别得到发展 ,从而构成了美学现代化的格局。本文探讨了科学主义对美学的科学化建设 ,美学与科学主义的关联性主要在三个方向得到展开 :美感的心理学基础的实验化探索 ;美的语言学意义的语用化分析 ;审美经验还原为日常经验的自然化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