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思华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他全部论著的理论精华。他作为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见证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全部历程。20世纪90年代,刘教授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我国创立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学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刘教授积极倡导对传统经济学进行哥白尼式革命,并著书立说,在实践中进行这场意义深远的经济学革命。刘思华教授还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家,他在创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过程中,履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的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翻译高潮,也是第一个科学翻译高潮。遵循适应性传教路线,来华耶稣会士纷纷投入到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译介活动之中。他们以及与其合作的一些中国士大夫虽然未能建立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但是开创了"洋译华述"的翻译模式,而且还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翻译策略尝试了目的论翻译法,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本文在全方位总结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基础上就他们的翻译活动特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3.
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了一定的参数,步骤上遵循一定程序,为翻译批评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论述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应用,并对模式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的名与实——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下属类别,其研究存在诸多困惑。困惑的原因之一是名实不清,表现在术语、译名、定位和性质四个方面。针对这四方面的述评,有利于构建外宣翻译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通过例句分析了提单和租船合同的词汇特点,即大量使用专业词、古体词、拉丁词、同义词与近义词并用及特定短语等。同时,也扼要论述了提单和租船合同的若干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6.
郑振铎与我国文学文献研究述评彭清深郑振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历史考古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在他一生的60个春秋中,无论在诗歌、散文、戏曲、美术、考古、历史方面,还是在创作、翻译方面,抑或介绍世界文学名著、整理民族文...  相似文献   

7.
海燕 《老友》2008,(1):43-43
一个人如果精通一门外语,我们会投以赞许的目光;如果精通两门外语,我们或许更多的是欣赏;而如果一个人通晓五门外语,那么我们恐怕除了咋舌称奇,就只有崇拜了。近日,笔者在南昌走访了一位通晓英、日、法、意、西五门外语的奇人。这位奇人是原江西大学的离休教授——刘平,他是学校外语系的"元老",当年学校组建外语系,刘教授可是功不可没。在教育战线上,刘教授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培育出一批批学有所成的骄子。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翻译家李文俊在翻译取材上兼顾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现了翻译生态整体观;他边创作,边翻译,边研究,三事共举,实现了共生与互生的生态翻译观;它的翻译思想与他的翻译实践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兼具诗人、作家、学者于一身,因此他的翻译实践活动除了具有一切翻译实践的共性外,突出地表现在将译作与创作相结合、将翻译与研究相结合。他在从事翻译实践的同时不但提出了诸多关于翻译问题的独特见解,如风韵译、创作论、以诗译诗等,而且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集理论与实践探索于一体。当时正处于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个历史时期,因此他的翻译又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他的翻译,从原著选择、翻译取向、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风格、翻译语体、翻译类型、翻译模式、翻译特长到翻译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0.
翻译活动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学活动始于翻译实践.他是最早从俄文原文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也是最早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到中国的人,他还是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瞿秋白早期的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特征:文学与政治并重的翻译题材;明确的翻译目的;翻译实践与创作并举的文艺路线.他早期的翻译活动因其独特的个性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乃至于现代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他中后期的翻译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是萧红的一篇著名小传,语言真朴通俗,却意韵悠远。试从语篇分析的角度,从主述位切分、经验功能、人际功能三方面对比评析刘士聪和张培基的英译文,旨在说明,即使是文学翻译,从语篇分析这一角度“照来的光”也有助于评者发现传统感想式、印象式评判中易被忽视的问题,而且,处理翻译难点时,译者如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公司名称英译中的相对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102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邱懋如教授提出的"零翻译"和刘明东教授提出的绝对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的概念,分析如何处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缺.同时确定在公司名称英译中存在大量的相对零翻译,并探讨了三种具体实现相对零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半农是国内最早翻译泰戈尔和屠格涅夫散文诗的译者之一。在翻译两位外国诗人诗作的过程中,刘半农接受了他们的影响,吸取他们的创作技法,在自己的散文诗创作中做了成功的借鉴。对比分析刘半农的散文诗翻译和创作,印证了刘半农在两个方面借鉴外国散文诗的创作技法:一是对屠格涅夫散文诗对话体的借鉴,二是对泰戈尔散文诗独白体的借鉴。刘半农的诗歌翻译、译诗借鉴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严复和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翻译大家,他们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了基础。严复的“信、达、雅”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而林语堂则提出了“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回顾、比较了两者的翻译观,论述林语堂对严复翻译理论的发展,旨在说明林语堂的翻译观对中国翻译理论的重大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刘半农早期的翻译诗歌存在着许多误读,他将抽象的意象具体化、本土化,转换思想内涵,体现出异中求同,在传统诗学与外国诗歌的对观中寻找新的诗歌范式和资源的倾向。早期的译诗经验也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让他走过了一条从创新白话韵文到发掘本土化民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方面来探讨隐喻,先对隐喻的发展史进行了探讨,接着探讨了隐喻和口译的关系,然后探讨了隐喻和翻译的相通性,解决口译问题中隐喻现象的必要性,然后对纽马克和刘宓庆提出的对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英译实现了他所提出的"三美"目标,他的翻译艺术精湛老到,炉火纯青,远非其"三化"之方法所能概括.文章拟对许先生在古诗英译方面的独特技法和策略进行小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社诗人与中国诗歌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 成绩突出。柳亚子、高旭、马君武、苏曼殊、于右任等人的诗体变革和译诗实践,从主题意蕴、艺术趣味、语言韵律、体式章法诸方面大胆创新,为中国诗歌从古典形 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近代化过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商业英语广告的修辞艺术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陈望道先生对修辞的分类为依据,根据商业英语广告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格,讨论了以下四大类:比喻类、拟夸类、比照类、曲言类,并结合成功的广告案例分析修辞手法在商业英语广告中的功能及应用。为了更好的赏析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的魅力和让国人借鉴其修辞运用的艺术手法,成功的翻译必不可少。以翻译原则为基础,在各翻译理论家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辞格翻译的四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活译法和弥补法。根据商业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修辞翻译的四个策略:用格、增格、弃格、转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