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战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卖国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态地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浙东沿海名城——宁波被迫开埠,直到1949年解放,宁波成了资本帝国主义的一块半殖民地。本文就鸦片战争与宁波经济的发展作些试探。  相似文献   

2.
一百五十年前,鸦片战争的浓烈炮火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随后被迫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迭遭破坏,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同时,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促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又进入了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标志。鸦片战争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一直受到老革命家的重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研究和论述,不仅在于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值此鸦片战争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起点。那么,殖民地地位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殖民地制度是否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有必要作点历史的考察。无庸讳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曾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是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中国仍是满目疮痍,贫穷落后象恶  相似文献   

4.
简述洋务派买船与造船活动所遇到的阻力孙占元西方侵略者依恃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了抵抗侵略,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时期提出了购买和仿造外国船炮的建议,从而“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清朝统治集团对此不以为然,林、魏的主张只能束之高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5.
1990年5月28至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联、省社科院、省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会议围绕着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四个主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与会代表指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光荣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爱国官兵抵抗外来侵略的英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以来,湖南西部地区曾经出现过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各类人物,他们的活动曾经与近现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近代第一批民族英雄、湘西凤凰籍抗英名将郑国鸿及其桑梓地、美丽小城凤凰就曾与鸦片战争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相关联。开展对包括郑国鸿在内的近现代大湘西系列名人的研究,对于拓宽近现代史研究的视野,充实湘西地方史志研究的内涵,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名人资源,并为当地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的视野,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需要遵循的根本方法。近代西方的重大变化是了解近代中国重大变化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和西方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碰撞就构成了对立的存在。近代中国史是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的。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尺,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本性的显现,是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正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是影响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主要原因。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搬用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8.
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萌芽期,其中翻译文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林纾一生翻译的一百多部文学作品中,有十四部是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林纾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与现在不同的儿童观、翻译观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与财政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快了这一变化的历史进程,其经验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本文拟就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与财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大动荡的时期,统一国家的崩溃、汉族和其他各部族之间的融合、北方流民的大批南徙,在对中国的政治发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语言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这具有时代特点的痕迹,有许多留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因此,通过这一时期的文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和先秦两汉、  相似文献   

11.
张际亮字亨甫,福建建宁人,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著名爱国、进步诗人。鸦片战争前后,他与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魏源、姚莹、汤鹏等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有密切交往,相互问“激藏其意气,砥砺于学行”,“力挽颓波勉成砥柱”,共同被賛誉为“皆慷慨激厉,其志业才气,欲陵轹一时矣”,形成了开一代风气的进步思潮。在这一进步思潮中,张际亮虽无林、龚、魏等人影响之大,却也是“力振颓  相似文献   

12.
《武侯春秋》的作者说 :要“写出一部真实可靠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新的诸葛亮传记。”(见该书“引言”)笔者认为 ,作者的这一目的已经出色地实现了。该书 65万字 ,共分 12章 ,用史学研究和历史叙述的方法 ,把诸葛亮及其周围的众生像和三国时期的历史环境描绘得十分生动 ,妙趣横生。该书的两位作者 ,一位年长硕学 ,一位年富力强 ,都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专家。朱大谓先生曾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 ,是当代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梁满仓先生也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张承宗《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史料丰富,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仅就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文章中凡引用《四库提要》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由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型,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痛苦,本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和资料整理,对文明转型及海洋强国追求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构建了文明转型与海洋强国追求过程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解读。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中国近代的文明转型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是在缺乏共识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行为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总结近代文明转型和海洋强国追求过程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海洋强国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历史进程,未能将中国这样一个熟透的封建社会引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是使它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对于这个关系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研究者及其论著甚多。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的注意力从西方转移到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他围绕着鸦片战争先后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O、《鸦片贸易史》、《对华贸易》、《英国的政策》、《中英冲突》、《新的对华战争一、二、三、四》、啤英条约》等论著,对于鸦片战争的…  相似文献   

16.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是精神自由和解放的年代。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分析 ,展示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丰富性 ,以及它对中国整个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商业七十年──一百年前中国商业的重大变迁王相钦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的约七十年间,中国历史上称之为晚清。在晚清时期,通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近代化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对于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化是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内,人们热衷于讨论中国近代化,然而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认识,却有巨大的分歧。要分清此中的大是大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鸦片战争开始的历史。一对于近代化,我国学者有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表象到实质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在新中国诞生之前,统治思想界的观点,只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关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概念,传统的观点是“龚、林、魏”说。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洋务派涵纳其中,限定以抵御侵略和学习西方为两条标准。认为它的产生具有历史正当性,并提出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华人在喜迎香港回归之际,一定会想起历史上香港是如何丢失的那段屈辱历史.鸦片战争初期,英国侵略军在1841年1月26日强占香港前,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曾在澳门单方面发布公告,诡称他已与中国钦差大臣两广总督琦善签订了《初步协定》.其中包括以下四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