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翼城县城北部1千米处的唐霸大道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墓23座、宋金墓13座、元墓4座、明墓6座、清墓8座。发掘地点位于老君沟村东2千米,是苇沟-北寿城遗址的一部分。(图1)本文对其中4座元代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07,(5):57-59
自2002年底开始的小河墓地考古至2005年3月全部完成.在三个可以进入沙漠工作的冬天里,考古学家将一座沙山全部揭开来,发掘出了167座墓葬.这仅仅是小河墓地墓葬的一部分,还有大约160多座墓葬惨遭自然破坏和人为盗掘.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4)
最近,作者在集安市郊上活龙村进行文物遗迹踏查时,新发现一处古墓群。该墓群分为东西两个墓区,共有古墓葬23座,年代为高句丽时期。墓葬皆属于积石墓类。在23座墓葬中,有坛积石石圹墓20座,其中串墓6座;阶坛积石石圹墓2座;阶坛积石圹室墓1座。这次新发现的墓群与1982年5月发掘的上、下活龙墓群的48座墓相比,类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9—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对三门峡市后川村棚改拆迁项目黄河嘉园工地二期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该工地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向川路东约100米,南邻舒馨苑小区,北距黄河约600米。(图1)在工地西端发现墓葬M425,现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6年5月至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的反山发掘了一处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地,现发现了十一座大墓。出土随葬品达1200件(组)之多,其中陶器37件,石器54件,玉器1100余件(组)。玉器占随葬品总数的90%以上。反山墓地是一座人工堆筑的高土墩,高约7.3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面积为2700平方米,土方量约二万立方米,这需用大量劳动力才能完成这个巨大工程,因此考古学家们将其称之为“土筑的金字塔”。这次发掘是五十年来良渚文化发掘成果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6.
1986年5月至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的反山发掘了一处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地,现发现有十一庄大墓。出土随葬品达1200件(组)之多,其中陶器37件,石器54件,玉器1100余件(组),玉器占随葬品总数的90%以上。反山墓地是一座人工营建的高土墩,高约7米,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  相似文献   

7.
张倩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14):40-43+2+65
<正>2011年1月,武警水电部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新郑铁岭墓地北缘(冯庄村东)施工时,在2米深的土中挖出两方明代墓志。正在铁岭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铁岭考古队闻讯后赶到现场,发现墓志已挪离原位,未见到与之匹配的砖室墓。施工现场有不少小型土坑墓,有单人葬的,也有合葬的,棺底多见白灰。村民讲,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新郑县南关王家的祖坟。两方墓志体形较大。其中,王思诚墓志纹样精美,字体疏朗,志文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4)
完颜希尹家族是金史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其家族墓地是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代贵族墓地。1979年,吉林省文物部门对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划定了墓葬保护区的范围。1980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完颜希尹家族墓地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对金代考古及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印山,地处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南,山高26米,外形如覆斗状,平面略呈方形,且四周开凿有壕沟,宛若古代印玺,故名。1996年9月至1998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于此发掘清理了一座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的大型墓葬,印山由此而闻名遐迩。然而,该墓的主人是谁,学术界众说纷纭,颇多歧议,本文就此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0.
柳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已知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也是目前我国史前考古中发掘墓葬最多的地点。这一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前后跨越1000余年,包含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等多种考古文化类型。柳湾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探索青海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春秋早期秦墓惨遭盗掘的十多年来,学界对劫余后经考古发掘清理的两座秦公大墓之主多在襄公、文公、宪公及夫人间考虑,迄今认识不一。本文拟以文献所记和考古发现资料作为考证依据,认为大堡子山必有以秦公礼制而葬的静公大墓,通过M2是在M3连同车马坑建成后夹挤其间的奇特葬格局;两座大墓连同车马坑在内的整个墓地统一大面积覆盖纯匀的五花土,表明两座大墓是同时埋葬或同时封填墓口的遗迹;随葬器型、纹饰尤其铭文书体的差异只体现在M2一墓所出的器物上这一奇怪的差异以及十多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的各种迹象表明是出自大堡子山的秦子器,尤其秦子簋盖夔纹确切证明秦子簋是大堡子山的出土物。“秦子”,即秦文公太子静公等考证,认为两座墓之一M3为嬴秦第二代国君秦文公之墓,型制较小的M2则是未享国而卒的文公太子静公墓,即以秦公礼制而葬的秦子墓。  相似文献   

12.
<正>1989年11月4日,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本市鲁庄镇安头村抢救性清理一座唐墓。墓葬编号89GLAM1(以下简称M1),出土15件精美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发掘资料已遗失,这里仅将文物予以介绍,并对年代做出判断。一、出土器物1.陶器。14件。可分为神器类(镇墓兽、文官俑)、侍俑类(幞头俑、低髻俑、反绾髻俑)、家用类(狗、鹅、鸭),均用粉红黏土制成。  相似文献   

13.
华阳 《社科纵横》2012,(10):125-125,138
王深墓是山西地区发掘的一座唐代墓葬,他的墓葬形制为带有一个狭小的后室,这种建筑方法不同于山西地区发现的其他唐代墓葬,王深墓为何建筑形式特殊,是他的身份地位有特别之处,还是其他原因导致这个结果,经过对王深墓的建筑形式、王深的地位及与同时期唐墓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最后解释了这个疑问。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八月在哈尔滨东南郊挖掘出一座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纪企代古墓,墓内有随葬品三十多种。这座古墓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早期。金代是居住在中国东北松花江畔的部落女真族统辖的朝代。金代早期墓葬发现很少。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发掘这座古墓时,完整的砖槨内,一具木棺已腐朽,墓主尸骨残缺不全。随葬品中有金环、金链、银壶、马鞍、象牙佩鱼(一种古代饰物)、陶罐和铁吊锅等。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整理出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墓,经考证墓主人为“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完颜晏。该墓葬出土文物之丰富为金代考古所罕见。说明墓主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家世与地位。本文仅据文献资料对完颜晏及其家世考述如下。完颜晏(1097年—1162年),女真名斡论(亦称讹论),系金景祖乌古乃之孙,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之次子,金太祖阿骨打叔兄弟,属“日”字头辈。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0,(4)
2006年秋,辽宁省西丰县振兴镇诚信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两座石棺墓,当地文物部门对此进行了清理,初步判定这两座墓葬连同1992年发现并清理的另一墓葬,同为两周之际的貊族遗存。  相似文献   

17.
汇观山祭坛与墓葬发掘记陈欢乐(余杭市311113)1990年1月,余杭市瓶窑镇供销社居民在汇观山建造住房、平整土地时发现3座墓葬,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即派员赶到现场做好保护工作,而后向上级文管部门汇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良渚文...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5,(2)
宫后里城址是发现于沈阳市沈河区宫后里的一座战国至汉魏时期的城址。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宫后里城址内的堆积有明确的战国燕文化遗存和汉魏时期遗存,而秦至西汉时期的遗存则仅见"千秋万岁"瓦当、"半两"铜钱等极少量的遗物。因此,可以这样推论,宫后里城址始建于战国中晚期,即燕国设五郡之时,东汉中晚期至魏晋时期,宫后里城址又突然兴盛,较厚的地层堆积、发现的生活用井及城外大量的墓葬,反映出这一时期城内居民较多。魏晋之后,宫后里城址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在大同市城东南八里许沙岭村东出土了12座北魏墓葬,其中M7即纪年为北魏太延元年(435)的壁画墓,以极具历史和考古价值,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考古从1930年对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开始,至今已将近100年历史。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显示,从600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第一座城市后,城市就成为文明诞生的摇篮,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演进的标志。现有的考古资料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化、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的性质等,为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实证资料。本文介绍了城市考古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考古的分类,并对城市考古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城市考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