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传承非遗文化,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美术创作是一种和民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动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美术创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引导群众发现美、表达美,培养群众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提高群众的艺术创作能力。合理利用美术创作和辅导,能够向人们传达本土文化、正确价值观、各种人文情感,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文章分析了群众文化美术创作和辅导的内涵,根据相关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6):143-145
立足陇南白马藏族,以"非遗"的视野,对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源进行探究,对其传承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拟建构一个合理科学的、符合白马藏族实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策略,旨在丰富和完善其传承理论,保护其原真活态的发展,为其今后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此,对黄河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具有公益性质,是为社会公众进行信息资源保存和传播的主要机构。本文分析弘扬与发展黄河文化的意义,提出图书馆可从加强新媒体宣传、举办公益讲座、改善馆藏环境、完善机制建设4个途径弘扬与发展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4.
江西是传统工艺类非遗资源大省,手工制瓷、传统制茶等是典型的江右文化资源,是赣鄱传统文化发展繁荣的宝贵财富,具有传承发展和永续利用的重要价值。传统工艺类非遗具有市场属性强、创造空间大、权利主体明等特点,通过保护其相关知识产权可以促进其高质量传承发展。当前,传统工艺类非遗从业者在知识产权方面仍然表现出资金投入不足、保护意识不强、专业辨识不高、权属界定不明等短板,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传统工艺行业协会等协同发力,加强从业主体宣传、强化知识产权培训、鼓励科研院所参与、引导公益主体介入、开展执法监督合作、增强非遗知识产权力量,构建适合江西传统工艺类非遗高质量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巴渝巫文化的数字化资源保护,对巴渝巫文化的传承保护进行SWTO研发分析,解决传统巴渝巫文化濒临灭绝和弱化的问题,大大提高对巫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创新发展问题。本文在进行巴渝巫文化的产业生态发展,做出了行之有效的思考分析。这对其他非遗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有着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芝凤  张学平 《创新》2016,(5):12-22
21世纪是无形文化资产和理性消费的世纪,对于有着数百年历史技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面临投资与产能市场价值不对称、债务风险与项目开发、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世纪。厦门蔡氏漆线雕企业拥有悠久的漆线雕工艺历史背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应对无形文化资源非遗生产性的保护、无形文化资产传承人保护主体需要支撑点、无形文化资源创新与原真性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市场和非遗生产性保护、传统手工技艺遭遇"傍非遗"与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百年技能企业,必须把"策略可变与价值历年不变"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企业和国有非遗保护单位的生存之本,重视无形文化资产的价值领导及其影响,将无形文化遗产的资源资本产权通过分类化、标准化、知识督察化与管理体系化等方式进行传承,并利用多元创意与传播价值开辟创新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10):148-150
通渭县以文化自信为理念、以丰富创新为思路、以彰显通渭小曲艺术魅力为前提激发保护传承地方曲艺的自觉性;以全面普查和深入发掘及系统整理为切入,以走出去开放式交流展演为主打、以申报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为提升、以搭建县有文化馆、乡镇有限公司、村有协会的组织体系为依托、以薪火传承传习培训班为载体,实现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渭小曲这一地方曲艺的保护和传承,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的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成效显著的可供大家参考借鉴的非遗传承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发展为重心的农业大国,传统的文化活动大都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释放压力而组织的,人们通过文化活动来放松和娱乐自己,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劳动生产中。无论是社会发展层面还是时代价值层面,文化活动的管理对于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就必须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实现创新。文章以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并归纳了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的建议,希望能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各个省市地区开始大力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挖掘乡村的优势资源,力求文化、人才、产业和生态等全面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应深层次地挖掘乡村非遗资源,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整合,推动乡村文旅产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乡村旅游在为乡村非遗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乡村旅游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简单、盲目地开发利用非遗资源,  相似文献   

10.
程鹏 《阅江学刊》2023,(4):152-158+175
二十四节气融入当代生活的关键,是要契合民众的文化心理与生活需求,主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在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日渐远离人们生活的现代都市社会,部分生活民俗事象还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而其中的饮食民俗则是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上海的饮食类非遗中有许多与节气相关的项目,推动二者联动发展,对于节气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节气与饮食的联系,保护本位性文化,创新开发与节气相关的产品,挖掘特殊节气的饮食习俗,通过文旅开发或申遗,进一步推动节气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本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分析当前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提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路径,为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2):70-7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建议。甘肃省在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应成为甘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吴艳冬 《社科纵横》2012,(4):214-2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的整体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多样性的价值。本文从非物质文遗产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着重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澄泥砚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工艺品,2007年,其入选河南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积极挖掘黄河澄泥砚的文化价值,探索其创新发展策略,有助于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地域非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的新民歌运动,为当下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地方政府主导的陕北文化品牌建设,过分追求以"红色文艺"形象出位,割断了陕北民歌与传统的密切联系。从"非遗"视角出发,回归"原生态",唤醒民歌手对传统文化自觉,应是陕北民歌保护传承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出具体部署。邹城市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使命。当前,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与黄河文化发展契合度不够高,存在“两张皮”现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够,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月爱 《社科纵横》2012,(7):116-119
乡土文化传承状况的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危机。我们必须注重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探究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现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80余项,其数字化保护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人才匮乏、技术规则无统一标准等困境,课题组调研后建议从三个方面推动非遗数字化保护:一是制定平台建设、非遗信息采集、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非遗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操作制度,推动非遗数字化进程;二是编制科学规划,分阶段实现非遗项目的深度数字化;三是加强与大、中小学合作,尤其是加强与职业类院校合作,推动非遗传承人走进职业院校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掘培养潜在传承人,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压力。如何让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黄河文化的核心特征与时代价值,加强对其保护与传承,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5):134-136
立足陇南白马藏族,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空间及其本身含义加以概述,并探究与分析了其记忆传承的文化生态因素,拟建构一个和谐、"天人合一"的集体记忆传承模式,旨在丰富和完善其传承理论,保护其文化原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