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遵循了梳理、建构和诠释的学术道路,但是国内外对吉登斯思想的研究着重于现代性、结构化、民族国家、第三条道路等,却很少关注其自我认同的理论,主要原因为第一,吉登斯的学术理论上的立足点在于他的结构化理论;第二,限于学科观念上的窠臼,很多学者仍然认为.自我认同的研究更多的是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而不是社会学所应研究的问题;第三,限于研究方法上的二元对立,很多学者仍然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分离成相互对立的二元:第四,吉登斯的学术问题点转移太快而掩盖了自我认同理论。鉴于自我认同理论的重要性。我们呼吁。要加强对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遵循了梳理、建构和诠释的学术道路,但是国内外对吉登斯思想的研究着重于现代性、结构化、民族国家、第三条道路等,却很少关注其自我认同的理论,主要原因为第一,吉登斯的学术理论上的立足点在于他的结构化理论;第二,限于学科观念上的窠臼,很多学者仍然认为,自我认同的研究更多的是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而不是社会学所应研究的问题;第三,限于研究方法上的二元对立,很多学者仍然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分离成相互对立的二元;第四,吉登斯的学术问题点转移太快而掩盖了自我认同理论.鉴于自我认同理论的重要性,我们呼吁,要加强对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学理论范式中,存在诸多二元对立的困境,如何超越这些二元对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界的重大课题.在试图超越这些对立的努力中,布迪厄和吉登斯的贡献尤为引人注目,两人分别提出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实践理论和结构化理论.布迪厄虽强调实践性,但其惯习概念具有明显的时间属性和决定论倾向.吉登斯的探索虽略显概念化,但其结构二重性也突出行动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性与人文性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质疑进行梳理,进而从逻辑、实证与有限理性方面对社会学的科学性进行定义。最后,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可能的“特色”来源与“特色”自觉意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扎根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土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下的“人文性”共同发挥作用,发展出中国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俱强且和谐一体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关系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实质是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然而,国际关系社会学却没能成为独立的社会学门类,很多国家仍将其归属于国际关系理论范畴.随着国际进程快速发展与科学知识不断激增,出现了世界政治社会学这一新的社会学方向,并有成为独立的社会学门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囿于三大相互对立的桎梏——个体与整体、微观和宏观、能动与结构。英国社会学家尼克·克罗斯利通过论述互动、关系和网络的互构逻辑,阐明行动者和社会世界的演化过程,试图以此超越社会学的二元对立,构建以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知识体系。详细梳理和评述这一理论进路的探索与贡献,有助于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对社会学反思性的“单向度”理解实现了超越——其反思性具有学术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三重向度。布迪厄不是把反思性本身作为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前提性条件,而且其反思是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景和理性的政治前景的“双重忧虑”。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社会学研究一直壁垒分明地划分成宏观分析与微观探究,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等方面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始终无法统整合用,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也陷入了这种纷争之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将结构与行动两者统整在连贯的理论系统中,主张过去有关结构与行动、个体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应该重新组织,两者不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吉登斯虽然并未直接论述其理论在教育情境中的应用,但是他所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却对教育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于吉登斯关于现代性内涵的理解,国内学界更多是以其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为基础,从四个制度维度方面来理解现代性的。以其后来出版的《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一书为基础,本文认为,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性建立的理念,二是现代性的四个制度维度。  相似文献   

10.
许伟  罗玮 《学术探索》2014,(2):15-21
空间社会学在后现代的思潮中产生,引导了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空间转向,其最终目的是利用空间的方法将微观与宏观,能动与结构进行融合,进而实现空间、时间、社会三元化视角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目前主要面临的困难在于从哲学思辨层次向实证层次的转向,以及如何将时间的维度纳入空间分析中来。空间社会学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模式和更加广阔的时空社会学研究远景。本文从理解与超越两个部分论述空间社会学,对空间社会学晦涩的理论进行解读,试图对空间社会学的超越性发展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绩效的社会学批判,并不否定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绩效。然而,社会学所设计的用于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方案在实践中并不奏效。这是因为,企业是一种规范个体行动的集体制度,它内含个体行动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尽管企业试图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把个体目标下的个体行动汇聚到集体目标之下,但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并不必然相同,其结果可能是个体的自主性因遭到压制而降低企业的效率。现代企业制度缺失集体主义的情景,致使员工的个体目标与企业的集体目标相异,无法使个体行动成为集体性的个体行动。只有建构出现代企业制度所缺失的“集体主义”,才能够真正超越现代企业制度的绩效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等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社会学理论争鸣的基础。然而,这种“两分法”的研究方式在社会学理论进入当代以来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引起了社会学理论大师们的深刻反省,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颠覆了孔德已降的许多先贤成见,综合“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路径,提出生成结构主义,建构了自身的理论系统,从而为研究和认识社会现实提供了一整套理论思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朝向经济事实本身”的“复杂性理论”,诺思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是“知识规则论”。知识与规则的实践互动,“知识—规则”与人口、资源、技术、资本的多层次“解释学循环”,构成诺思理解经济现象的核心框架。从“知识规则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诺思制度经济学的本质、特点、创新之处及其“潜在可驳性”。诺思制度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建构主义的。在哈耶克“自由秩序理论”语境下,建构主义有其“潜在可驳性”。在经济哲学视野中,以经济绩效为目标的诺思制度经济学,可能适用诺思自身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评价——“已经将一个基本矛盾铸入其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第十五次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竞赛规则的提案,使竞赛新规则将跆拳道运动发展定位在“鼓励击头,鼓励主动进攻,鼓励连续击打”十六个字上。新规则不仅使比赛更加激烈,也给予了运动员更多的机会,展现了跆拳道比赛的精彩场面;从而使比赛的观赏性有了质的飞跃。本文从新规则对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及裁判员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新的竞赛规则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但仍有些疑义尚需明确。  相似文献   

15.
确认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文学文本分析中具有转换的广阔空间,探讨如何转换,是文学批评抵达文学性的重要一环.以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为个案,发现在解释文学的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方面,戈德曼的理论是有其价值的.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充分地揭示文学性产生的原因.当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将研究者引到文本层面之后,可以与走向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分析相会合、与象征系统中的隐喻意义解读等方法相会合.在文本分析层面,我们与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会合还有极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区自治规则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对“新浪微博”自治规则的考察,网络平台基于网络秩序维护与管理的动力,积极发挥其技术能力建立社区自治规则.网络社区自治规则对当前网络立法和政府监管有着补充作用,为平台治理奠定了良好的规则基础,对充分彰显网络民主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但网络社区自治规则也蕴含其隐忧,建立以网络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提高网络社区自治规则构建的科学性,预防网络平台滥用权力带来的风险,是构建未来网络社区自治规则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全球伦理的可能性:“金规则”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金规则”区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模式,即1.“儒教—犹太教理解模式”,2.“基督教理解模式”,3.“康德理解模式”。作者指出,第一种模式未能摆脱等级、地位、种族、血缘等等外在的束缚,其适用性随着范围的扩大而缩小;第二种模式摆脱了外在世俗的束缚,将个人唯一地建立在“灵”之上,但未摆脱上帝权威的束缚,其普世性仍带有强制性;唯有第三种模式是建立在人人具有的个体人格和理性之上,是真正普适的道德律,其他形式的“金规则”都要从这一层次上来理解才会具有道德性,也唯有它才是真正适合于充当“全球伦理”的“金规则”的。其缺点是太理性,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但这是人性内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女性人才学》是一部研究女性发展与成才的论著。文章评介了该书对女性发展与成才的内涵分析;阐释了该书揭示的女性发展与成才的时间规律、自信规律的意义——提高女性发展与成才的效益;标举了该书提炼出的女性人才的实践路径,即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有力的宏观、中观、微观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9.
星汉 《殷都学刊》2003,(3):95-99
在两宋词史上 ,辛弃疾继苏轼之后 ,“以文为词” ,进一步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 ,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其词主要是供人阅读 ,而不求演唱。本文从稼轩词的用韵和平仄两方面来看辛词对格律的突破 ,分析其得失 ,以见词体发展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