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楚国一直都是实行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楚王既是国王,同时又为群巫之长。以“灵修”(楚王)为中心组成一个严谨的“灵官系统”,成为楚国上层统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楚国赋税制度,是楚国经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楚国赋税制度并未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近年来,虽偶有探讨楚国赋税制度的文章,却未见全面研究楚国赋税制度的著述。本文以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楚国赋税制度予以系统探索。一、军赋军赋也称兵赋,是楚国最主要的赋税之一。《左传·成公七年》记:“楚围来之役,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若取之,是无申、目也。晋、郑必至于汉。’王乃止。”杜预注云:“言申、吕赖此田成邑耳。不得…  相似文献   

3.
一、楚国民歌的渊源楚国民歌是指在周朝八百多年间,先后产生和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即今湖北、湖南的全部和河南、安徽的大部)的各民族群众口头创造或经文人整理过的民间歌曲和民谣。由于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湮灭,周朝以前流传下来的民歌资料有如凤毛麟角,使我们今天来探讨楚国民歌的渊源感到十分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艺术起源的共性规律和楚文化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推论,从而找出楚国民歌发展的源流和轨迹。楚国民歌的直接源头是夏商时代的“南音”。任何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因,所以张正明同志在《楚文化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楚文化的主源,应该到楚人的  相似文献   

4.
楚文王在楚国崛起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楚文王把都城从丹阳迁到郢,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楚国攻伐战略的转向;攻灭息、蔡、申、邓等国,为楚国开疆拓土;率先垂范,践行法治,对楚国形成法治社会具有定型作用。楚文王做出这些贡献,与楚文王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大臣的勇敢谏诤有关。  相似文献   

5.
有关楚国贵族的佩饰形式的研究应是建立在较多的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到目前为止,楚国的君王墓葬发掘较少,其它阶层的楚国贵族墓葬虽有较多的发掘,但由于盗掘现象严重,出土资料极不完整。目前有助于说明楚国贵族佩饰概况的墓葬资料有:1.本世纪30年代初,在楚故都“寿郢”之地寿县被盗掘的玉石器、陶器4000余件。2.70年代末,在河南浙川下寺发掘的24座春秋  相似文献   

6.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在我国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的建筑形式虽有不同,但在风格上又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相同性。其主要原因是受民族习俗的制约、自然条件的限制及适应不同需求所形成。因此,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也能形成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楚国的土木建筑情况怎样?试图对此作初步探讨,并以此就教于专家与同仁。古文献中有关楚国的建筑情况不乏记载。《尸子》云:“墨子自齐至郢见楚王。楚王曰:‘公输般为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的楚国采取任人惟亲的用人制度。楚王任用王室公子执掌楚国的大权,虽然极大地加强了王权,但王室公子的专横跋扈,对非王室大族进行残酷打击,甚至夷宗灭族,使那些非王室贵族在楚国无法容身,因此楚国出现了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外流的贤能之士逃到与楚争霸为敌的晋国,为晋国所用,造成"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形势。人才外流,使楚在与晋国的争霸战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春秋后期,楚外流人才又多逃往崛起的吴国。吴利用楚国贤能攻伐楚国,五战攻入楚之郢都,使楚几遭亡国之祸。战国时期,楚国王室贵族腐败堕落,日趋保守反动,终于导致了楚国的灭亡。任人惟亲制度对楚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楚国井田制的有无、性质及实施方式等,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考辨,提出了如下观点:楚国确曾实行过井田制度。但是,楚国的井田制同西周的井田制有质的区别。前者是征收军赋时计算土地面积的标准单位,后者则是作为诸侯百官俸禄等级和课验直接耕种者勤惰的单位。也就是说,楚国的井田制是指在衍沃之地直接将田按“井”字划阶成小块以便于官方计征,对其他各类土地则把不同土地的质的差别,通过折算而转化为以“井”为标准单位的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据史载,楚国是有过法典的。《战国策·楚一》载:吴与楚战,吴人三战入郢,蒙谷“负鸡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中言及的“鸡次之典”,即楚国的法典,有它,“百姓大治”;若无它,则“五官失法,百姓昏乱”。它在楚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秦楚上争,以楚败秦胜而结局,楚国之典被秦立统治者所排斥,故使楚国的法典及诸多法令亡失殆尽,致后世已难识其庐山真面矣!正由于此种原因,对楚国的法律作一番钩沈的工作,也就有必要,并且于楚史的研究定然有所裨益。本文在论述楚国法律及其执行方面,侧重于春秋时期的情况,关于吴起变法等情况因史学界论著颇多,不拟于此赘述。  相似文献   

11.
楚国的服饰文化,是随着楚国在春秋中期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并为天下霸主的楚庄王对“鲜冠组缨、绛衣博袍”这种具有浓郁楚风的衣冠的倡导,其意义就有如赵武灵王倡导“胡服”一样,促进了楚国服饰文化的发展。服饰文化的发展水平,首先取决于纺织业以及与服饰生产相关的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楚地适于种麻植桑,有着悠久的纺织历史。楚墓出土的麻织品和丝织品,质地都相当精细。特别是丝织品,是迄今所见的先秦丝织中质量最好、数量最多的。由于楚国大量引进技艺高的缝纫工匠和努力汲取别国的手工业技术,故服装业以及制作佩  相似文献   

12.
楚国的官制自成体系,与中原诸国官制迥然不同,甚至职官名称都异于中原诸国。只有“司马”例外,它是为数不多且与中原诸国职官名称相同的职官之一。因此,研究楚国“司马”的设置、职掌及其属官等情况,对于深入探讨楚国的官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官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楚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西周至春秋时代 ,楚与周是南北对峙平行发展的两个政权。几百年间 ,战争不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周王朝逐步衰微 ,而楚王国日益强大 ,北方逐步分裂 ,而南方渐渐统一。楚国对中国的统一大业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秦统一中国的大部分工程已由楚国完成。不仅开拓了广阔的疆域 ,而且融合了南方各个民族 ,秦完成了统一 ,但只是一个序幕 ,最终完成中国的统一 ,建立稳定政权的仍然是楚人。南楚的文化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北方的思想家重视政治伦理 ,南方的哲人关注宇宙自然。中原的文学泥着现实 ,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南楚的文学富于幻想 ,闪耀浪漫主义光辉。南北文化融合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楚国养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以前楚地无马是一个人所尽知的事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多马也是一个人所尽知的事实。《左传》记下了春秋争霸中楚军“车驰卒奔”的一幕幕壮观场面,战国策士更称其“车千乘,骑万匹”。然而,楚国从无马到多马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楚国马种从何而来?是南土马种,还是输自北方?楚国在养马方面有哪些可称道的经验?前此从未有人作过探讨。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养马业的盛衰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力的强弱和政权的兴替,加之,楚国发展养马不仅是中国南方养马的起点和第一个高潮,而且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高潮,如果忽略了这一章,一部中国养马史也就不可能是完整全面的。因此,从先秦史和中国养马史两方面来讲,都亟需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春秋时期楚国推行附庸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认为楚国的附庸虽然自有社稷、君统,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严格地附从于楚国,使楚国较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了附庸国的异族人口,并在楚国的国家政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附庸政治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楚国的附庸政策也渐趋式微。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史学界对于地方史或国别史的研究巳蔚然成风。建国以后,由于各省地下遗址和文物的不断发现,更加促进了地方史或国别史的研究。近三十年来,楚史或楚文化的研究是很有成绩的。这不仅是因为“地不爱宝”,在古代楚国地区发现的考古遗址和文物为最丰富,而且是和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的史学和考古工作者的辛勤钻研,勇于探讨分不开的。单就黄德馨同志《楚国史话》一书附录的《参考、引用书刊目录》看,就有一二百篇之多。黄德馨同志本人也发表了四、五篇这方面的有创见的研究论文。但是他并不以此  相似文献   

17.
西周中期后段,周室衰微,不满周室封楚以卑下爵号“子男”的熊渠自尊为“楚公”,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而占有鄂地的商周古矿冶基地后,封立三子为王,分别镇控新拓的“江上楚蛮之地”。其长子康被立为句亶王,王城或即沮漳河下游东部的荆州阴湘城遗址;中子红被立为鄂王,王城当在今鄂州、黄石及武汉江夏东南一带;少子疵被立为就章王,王城或即沮漳河下游西部的当阳季家湖城址。熊渠封立三子为王,既能保障以铜料为主的战略物资安全输往当时楚国各地,尤其是今鄂西北荆雎山间的楚都丹阳,又致开拓的江汉地区汉西大部及南部滨江地带连接成为楚国势力范围并得以经营和巩固,或许还有让嗣子继位后将首都南迁至古时长江中游枢要——今荆州市区以图更大发展的远谋,从而草创楚国的江汉基业。楚国乃由“辟在荆山”的蕞尔小邦,崛起为雄踞江汉间的南土大国。  相似文献   

18.
楚国早期共有15位国君,值得研究的重要楚君有熊绎和熊渠等。熊绎是楚国正式受封之君,他的主要贡献是受封立国和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事迹。熊绎受封立国是楚国建立的标志。熊渠时期开始了楚国武力开疆拓土,实现了由被动挨打到主动征伐的转变。熊渠封子为王显示要超越北方周天子的愿望,为以后楚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总结这一历史现象,一方面要弄清变法产生的背景,即楚国国情之所然,另一方面又要弄清既是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为什么时仅一年就夭折了,以求“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上阐  相似文献   

20.
蒋波 《南都学坛》2008,28(2):49-50
春秋时期,楚国的申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南阳市)人才辈出,是楚国重要的人才基地。当时比较突出的有观丁父、彭仲爽、葆申、申叔时等,他们或为楚国大将,率军南征北战;或为朝中重臣,辅佐王室,为楚国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申叔时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教育上,他重视历史典籍的教化作用;军事上,他主张"仁义"之战;国家治理方面,他较早提出了上下和睦、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