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伦理学界存在的“伦理规范法规化”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对伦理规范法规化观点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次从道德的本质和道德作用于社会的方式的特点说明了伦理规范之所以不能法规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关于工具理性的规范地位的争论是目前元伦理学和道德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争论,这个争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我们对规范性的本质和源泉的理解,进一步关系到我们对道德的本质和道德动机的理解。本文的目的是要表明,某些康德主义者对工具理性的本质和地位的理解是令人误解的,因此,他们也就歪曲了休谟的实践合理性概念。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建构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网络道德的本质及特点出发,重点探讨了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提出了"爱国"、"守法"、"无害"、"友善"四条网络基本道德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不是法理学的局部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法理学的全局问题。不论是法律的本质、特征、渊源还是法律的作用、规范、调整,乃至法律的创制、实施、实现,无一不牵涉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而且就法律和道德关系问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重大的问题;法律和道德的区别、联系,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异同,法律和道德调整的范围,道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的立场认识道德,通过道德教育传授道德规范和原则,以达到调节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这是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涂尔干(Emilc Durkheim)道德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水文拟对涂尔干的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简略评介。一关于道德的社会本质。涂尔干认为道德是一系列关于行为的原则和规范。他对道德本质的理解是同他对社会事实特性的理解相联系的。在他看来,社会学应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的研  相似文献   

6.
自康德提出自律理论以后,自律在道德教育中既得到了欢呼,又受到某种程度的针砭。自律理论本身对道德规范的依赖性,使其难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境地。道家的老庄认为道德本质上是自然而然的,从道德发展的起步时就无需任何形式的约束与规范,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不是对人心进行限制、约束,而是保持无为、无心,同时要超越规范,不刻意按照规范去行事,做到无律。只有在老庄这里,自律才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德育的提出在于,网络的社会本质是网络德育的社会基础,它决定了网络需要道德和网民需要德育,网络社会中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求革新传统德育而实施网络德育,网络社会中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需要网络道德来规范和矫正。网络德育的关键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手机道德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使用的道德失范,既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又干扰和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等。从道德层面规范和调节手机使用就成为当务之急。手机道德从本质上说属于社会公德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公共生活中需要道德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新领域。根据手机的使用以及对他人与自身的影响,把"无害原则"确立为手机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一基本原则,手机道德的基本规范可以从手机使用的场合、手机使用的时间、手机功能的运用、信息浏览与传播的内容以及废旧手机的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从认识论基础、真理观前提和价值论原则3个维度揭示了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先验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完全的平等观和绝对的自由观等错误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和基本特性,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恩格斯的道德观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道德现状,而且为我国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基本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德学习是以社会规范为载体的价值学习,区别于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本质上是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道德源于对规则的尊重,亲子依恋是道德感产生的基础,亲社会行为源于人与人的理解.道德学习有两种基本范式倡导性规范学习与禁止性规范学习;三种典型水平依从性道德学习、认同性道德学习与信奉性道德学习;四种基本方式情境感受、活动体悟、价值辩析与道德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法治中融入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使道德规范具有了强制性,同时又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规范,这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法治融德的前提入手,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德情感的本质,是使道德情感成其为道德情感,并与别的情感现象相区分的道德情感自身内在的规定性;道德情感的产生,是各种生活情感单向性、排它性、膨胀性的必然要求;道德情感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它表层本质的规范性和深层本质的统辖与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以西方各职业社团的工程伦理章程为表现样态的当代工程伦理规范全面体现出现代道德哲学的本质特点,即伦理生活的基本要旨就在于遵守和服从各种道德责任(义务),而忽略了道德心理这一关键问题。规范把所有的道德话语都归结为关于"工程师应当……"的律令,以"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为最高准则,把工程行为者所有的道德心理都抽象地归结为对"应当"的服从和对"责任"的遵行。这一方面造成了工程行为者的盲目服从,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规范对工程行为者的影响,并造成其行动时的心理困惑。缺少对道德心理的关注将最终使工程-人-自然-社会整体存在中工程行为者的"责任"变得单调,行为主体的工程活动亦因此变得单薄、廉价而丧失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作为文化价值世界,本质上是伦理的、道德的世界,其伦理秩序建构客观地蕴涵着个人道德和公民道德两个维度.德性与规范是影响和制约人的伦理道德生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德性是担保人们遵循规范的内在资质,而规范则是磨砺、彰显和提升主体德性的外在标准.可以说,正是以内在充盈的德性遵循着外在严格的规范,人才能建构出自由和谐的生活世界,从而促进其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做人一定要有道德,如果失去了它,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没有指南针一样。其实做人很简单,关键是要拥有威严而义诚实的道德本质。为了进一步说明道德与人类的本质的关系,中国与西方的不少思想家对人的道德本质理论进行探讨。他们都把善恶问题与人的道德本质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人的道德本质是善的、恶的和不善不恶等观点。笔者主要想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在人的道德本质问题上的探讨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并提出一些对人们现实生活中有用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道德的认识是最模糊、最混乱的,把规范体系、教义、习俗、观念、行为方式当道德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混乱的认识不仅造成道德推理违背基本逻辑规律,而且造成道德构建的保守僵化。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分清道德与其他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界,将道德从政治、宗教中剥离,厘清道德与伦理、法律的关系及道德的公共域问题,明确道德的正向价值取向。基于正向价值取向的道德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道德法律化,即是将人类的道德、原则、规范铸为法律的过程,同时也是善法由此产生并存在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并为法治的构成建构了基石。道德法律化可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制度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公民素质,是实现法制化社会的一个前奏曲。我国现行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德、加强职业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还应从时代需要出发,继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学术研究史上,当物理学、化学还存在于哲学襁褓时,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由于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研究总是因所占材料不同或所站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致对道德的本质属性问题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之争。实际上规范性与主体性是道德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两者的有机统一和有效结合才是道德本质得以充分体现的内在依据。“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各自强调一个方面而又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不仅背离道德释义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企业道德不仅是企业增强凝聚力、提高效益、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而且从本质上讲,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道德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企业在处理各方面关系时应当恪守的规范,为此,企业须增强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将道德建设纳入企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领域,没有绝对自由的道德,也不存在无条件的自由。儒家道德作为一种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自由的否定,但从道德的目的来讲,儒家道德又是追求自由的。因此,仅仅看到儒家道德文化对人性的束缚是片面的,还应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进一步认清儒家道德的自由本质,使自由在儒家道德中得以真正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