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比较分析了两部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代表作。《简·爱》和《苏拉》,女性努力挣脱权力话语的束缚而实现自我是它们的共同主题,但在反女主人公的反叛和抗争上,两部作品各自又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极富盛名的作家之一,长篇小说《奇境》作为其创作"分水岭"的作品,是欧茨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奇境》为文本分析对象,运用福柯话语权力理论,通过对杰西母亲在家庭中对于父亲地位的完全服从,导致话语权力的彻底丧失,到彼得森太太试图逃脱丈夫的控制,对于话语权力的积极争取以及谢莉最终成功摆脱了父亲的控制,获得了话语权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在话语权力影响下的女性命运的变化,深入挖掘欧茨《奇境》中所体现的女性话语权力的构建方式,丰富文本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强调话语与权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话语与权力永远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话语产生权力,权力也产生话语;话语是权力争夺的对象,只有争到话语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话语权力理论给翻译研究也带来启示,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转换的翻译更是权力争夺的场域。尤其对于在翻译中长期被遗忘的女性角色来说,话语权力把性别问题重新放大,让女性看到了为自己争夺权力的机会。基于话语权力理论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本文结合话语权力、性别和翻译三个方面,提出在翻译中争夺女性话语权力的命题,并以女性译者祝庆英的《简·爱》中译本翻译实例为证,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女性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实现对权力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纪》将话语权给予以珀涅罗珀为代表的上层女性和以十二女仆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从女性视角改写荷马史诗《奥德赛》,女性话语逐渐将男性话语挤压出文本。这两种女性话语在解构和颠覆男性话语的同时,在女性话语内部也引起话语权力的争夺。本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叙述声音入手去分析《珀涅罗珀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不同阶层的女性话语对峙,以及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任何话语,包括文学的话语,都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话语乃是权力的话语。作为一部西方重要的文学翻译作品,《黑奴吁天录》是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的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根据当时的国情选择并翻译了这部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删节和改写等手段,充分行使了作为译者所应拥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宠儿》中的权力话语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以其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隐喻受到广泛关注。《宠儿》作为她的代表作,时常被作为现代作家解构历史的典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出发,试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所体现的权力话语观念,以期更深入地认识其小说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角度出发,用外部权力话语、内部权力话语及中心话语等理论,从翻译选材和译语选择两方面,探讨了胡适翻译法国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活动.认为胡适的翻译是在特定外部权力话语和内部权力话语的共同作用下,以及受中心权力话语的影响而实现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楼梦》中话语权力阐释,采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方法,分析了王熙凤与贾瑞之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间的话语与权力的逻辑关系,结果揭示了话语游戏中权力者为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的本质。验证了话语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对话语的灵活运用权力者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问题研究方兴未艾 ,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 ,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女性问题 ,寻找女性进一步翻身解放的道路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层出不穷的研究女性的著作中 ,孙绍先主编的《2 1世纪与女性文丛》丛书较有影响。这套丛书包含 8本专著 ,其中 ,欧阳洁写的《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可以说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力作。《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共 1 6万字 ,2 0 0 0年 2月于辽宁书画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篇 ,共 1 6章。上篇《隔绝权力系统》包括“被遗忘了的远古母系文化”、“对女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尤金·奥尼尔的女人剧《奇异的插曲》,剧中充斥着三组微观权力关系——权力与知识、权力与性、话语与权力。该剧的女主人公尼娜·利兹原本生活在传统清教社会的男权制度中,但是战争冲垮了美国社会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伦理价值观,促使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且终其一生,致力于抵制传统价值观以及积极构建女性话语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1.
《菲尼斯·芬恩》是特罗洛普的代表作"帕里赛小说系列"的第二部,它与小说系列的第四部《菲尼斯归来》合称为"菲尼斯小说"。特罗洛普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带有政治色彩且具男性化特色的"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劳拉太太。作者从性别视角切入,并以福柯的话语权力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劳拉由反抗——妥协——反抗三个阶段的分析,阐述了父权制社会的话语权力在她身上如何得以运作和实施,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络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做出回应。这一人物的塑造不仅透出强烈的历史感,而且蕴含着特罗洛普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沉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广告女性形象的建构和呈现方式不是单一权力的产物,而是贯穿在广告女性形象生产、传播、接受、监管过程中的种种权力话语合力使然的结果,它们包括资本话语、技术话语、欲望话语、媒介话语以及权威话语等.这些权力话语构筑起一个关系网络,一个"场",相互宰制、协同、合谋,也彼此抵制、规避、逾越.与此同时,广告女性形象在权力话语不断互动和消长的关系之中呈现出某种强势话语权力掌控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简·爱》通过文本的对话性展现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探索自身主体性的成长过程,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伴随着人物主体性的逐步形成和女性心理成长的轨迹,探索事实真相与道德升华之间的平衡点,以女性的视角探求叙事方式与故事的可信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情节的设置以及叙事方式的渐变开辟新的获取话语权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保罗·奥斯特是享誉当今美国文坛的一位后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采用多种现代与后现代创作技巧。在侦探小说的外壳下,表现的多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本文试结合福柯的规训权力和权力话语理论,对奥斯特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进行解读。小说通过"被监视者"与"监视者"身份的互换,以及小说人物同权力话语的较量,揭示其对规训权力的反抗和对迷失的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15.
理雅各、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翻译目的不同,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则不同。理氏译本注重直译而辜氏译本则以意译见长。笔者尝试分析了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无形权力话语的制约力和控制力的影响下译者译文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言说”与“倾听”是传统文本中典型的两性关系模式。男性言说,女性倾听是父权体制下的话语结构。这一权力话语在文学作品中构建了以男性为文本创造者和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体现了主流文化将男性作为创作主体、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附属物的角色规范。对《罗亭》的重新解读,旨在揭示女性在文本中的倾听姿态是由于她们在历史中的被迫“缄默”和“匮乏”;女性的“语言拜物教”倾向是“没有自己的语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菲尼斯·芬恩》是特罗洛普的代表作“帕里赛小说系列”的第二部,它与小说系列的第四部《菲尼斯归来》合称为“菲尼斯小说”。特罗洛普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带有政治色彩且具男性化特色的“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劳拉太太。作者从性别视角切入,并以福柯的话语权力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劳拉由反抗---妥协---反抗三个阶段的分析,阐述了父权制社会的话语权力在她身上如何得以运作和实施,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络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做出回应。这一人物的塑造不仅透出强烈的历史感,而且蕴含着特罗洛普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沉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战国策派主将陈铨的代表剧作,《野玫瑰》在抗战文学中有着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但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它却一度被左翼人士指责为为国民党反动派效劳的法西斯主义文学。本属文艺范畴内的学术争鸣由此上升为以政党政治为背景的话语论争,突出体现了国共两党在文艺领域内对话语权力的激烈争夺,对其后文艺思潮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看,詹姆斯 乔伊斯小说中那些身处当时权力话语网络中的爱尔兰传统女性,其一方面处于服从男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运用权力,通过话语来言说欲望,影响并创造更多处于服从地位的女性。她们深受当时宗教和男权权力话语的禁锢,无力挣脱社会、家庭、婚姻的束缚,其作为一个群体丧失了自我话语,失去了个体自由和私人空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当代话语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政治学领域的话语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代表性的专著不多,且多是文本分析。实证性话语研究在政治学领域非常少见。纪程博士的专著《话语政治: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符号权力运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可谓是国内政治学领域话语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利用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第一手话语资料,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