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王绍曾先生,江苏江阴人,191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古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以优异成绩见知于唐文治、钱基博两位大师。同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亲炙于张氏之门。王先生早在30年代即已  相似文献   

2.
杜泽逊 《文史哲》2011,(5):55-59
王绍曾先生一生从事的学术工作有若干方面,成果丰富,主要成就是目录学,而无论是在目录学,还是在版本学、校勘学领域,先生的成果都主要在史部。王先生1930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随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1932年至无锡国专图书馆后作《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理清了"正史"版本源流,1963年经高亨先生推荐调入山东大学图书馆,1978年编出《山东大学古籍善本书目初稿》。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先生焕发了学术青春,相继出版了《山东文献书目》、《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等专著,而《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最能代表先生的目录学成果,堪称史志目录编纂史和清代文献目录编纂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已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先生是全国著名的文史学家,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其后六十年,虽历经战乱动荡,政治风波,病老折磨,但先生始终清介自守,一生不求闻达于时,只愿有志于学。在蒋先生六十余年的治学生涯中,先后出版了《全谢山先生年谱》、《论  相似文献   

4.
宋君健 《云梦学刊》2009,30(6):12-17
我国近代自1903年国学得名之后通过康梁新学、章门五王.唐文治、钱基博的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院三个支派的传承和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国学原义是不同于西学东渐之前的汉学的新学:国学经典多但整体缺少新思想资源,官学文化的等级人治思想滋生特权,兵家学说泛化后毁规则、坏诚信,易经八卦多迷信少科学等负面文化因素应予剔除。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选,为遏止时下社会文化的国学乱象,宜加强墨家理念的研究,普及国学中的“小学”等儒家伦理和行为规范以重建“礼仪之邦”的道德长堤。  相似文献   

5.
陈垣(1880~1971) ,现代著名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字援庵,号圆庵,广东新会人。早年业医,后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教育部次长兼京师图书馆馆长、辅仁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氏治学从目录学入手,幼岁尝读《书目答问》,并按此访书、读书。其后研究《四库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苦读文津阁《四库全书》十年,对其逐架逐卷调研,取得累累硕果。余就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尝于馆藏宣统元年刊傅以礼著《华延年室题跋》卷上《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条中见夹有陈垣先生学术札记一纸,对傅氏撰《钦…  相似文献   

6.
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学宗师,词学精深,自不待言.其各种著作自民国以来即陆续出版.1997年,其弟子吴熊和、吴战垒、吴常云诸先生将其论著汇成<夏承焘集>,共八册.通观<夏承焘集>,我们不仅发现其在词人年谱、词乐研究、词学批评上的巨大贡献,也可以发现夏先生早年在宋史研究、诗学研究方面的雄伟抱负和杰出成就,如<天风阁学词日记>中即屡屡可以发现其论诗之语及治史之言.近日笔者在检阅民国学术刊物时,又发现夏承焘先生论诗书一通,刊登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的<国专月刊>1937年第五卷第五期,此书<天风阁学词日记>未收,今录之如下,以见夏承焘先生诗学之一斑,企治现代诗学者及之.  相似文献   

7.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3页,卷二七《附考·进士科》增补陈希望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汇编》[天宝018]天宝元年(742)十月十六日《唐故处士颍川郡陈府君(懿)夫人渔阳郡宁氏墓志铭并序》(北京图书馆藏拓片)云:“君讳懿,颍川人  相似文献   

8.
谢桃坊先生青年时期就树立起了走纯学术道路的理想,并成功找准了奋斗方向.先生词学考证、词学理论上的建树,奠定了先生在词学界的中坚地位.但他同时跋涉在甚为热门也很专门的敦煌学、客家文化、国学及蜀学、新儒学等领域,并对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从而走出了以博养专,由专至博的治学之路.最近,其《国学论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其中收录了先生于1991年以来所发表的有关国学研究的精华文章26篇,标志着先生之学问境界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圆熟境地.  相似文献   

9.
"当日英贤谁北斗?"这是陈寅恪先生所作《王观堂先生挽词》中的一句.其实,用在陈先生自己身上,也完全合适.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素以学问渊博、中西融通而名闻中外,尤其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其兼通程度当时不用说在西南联大,即使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曾同陈先生一起留学于哈佛大学,本为同学、朋友关系,但他却不止一次地说:"始宓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美国哈佛得识陈寅恪,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为吾师."(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相似文献   

10.
贵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刊登的《周总理与广东金山中学》一文,有四处明显讹误。一、金山中学出版的校刊是《金中周刊》,不是《金中周报》。金中校刊是在著名“党外布尔什维克”李春涛,在金中任代理校长时创办的;第一卷第一号创刊于1921年11月15日,名曰:金中月刊《进化》,刊头由前任校长张竞生所题。后,该刊改名《金中周刊》,学监吴履泰先生题写刊头字。金中校刊在创刊初期及  相似文献   

11.
唐桂芳一名仲 ,字仲实 ,歙县 (属今安徽 )人。明初摄紫阳书院山长。有《白云集》传世。对于唐桂芳的生卒年 ,史无定论 ,即使是《全明诗》(第二册 )所载其生卒年 ,亦含糊其词。《文学遗产》1995年第 4期刊登了陈宝謇先生《关于〈鲜于必仁生活时代考〉的一点补证》一文 ,文中陈先生依据《新安文献志》卷八九钟亮的《南雄路儒学正白云先生唐公桂芳行状》和卷九十五下杜本的《微州路儒学教授唐公元墓志铭》两文 ,间接推算出唐桂芳生于至大元年(130 8) ,卒于洪武十四年 (1381) ,享年 74岁。陈先生的结论颇为可信 ,但由于无直接材料证明 ,说服力略…  相似文献   

12.
蒋孔阳教授,四川省万县人,1923年生,著名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史研究专家,因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第7-8卷和《当代名人录》第13卷。蒋孔阳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美学研究室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顾问、上海社联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等职。 蒋先生1946年毕业于前中央政治大学,先在上海海光图书馆工作,1951年起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86年起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比较美学、艺术哲学等众多领域。蒋先生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  相似文献   

13.
蒋鹿潭虽为道咸词家巨擘,但有关其事迹之记载及后人对其研究之工作均极少。国内学者周梦庄先生之先祖潇碧公与鹿潭结交,周梦庄于五十年代寓沪时辑有蒋鹿潭年谱,复为其词作疏证,后周梦庄移居台湾,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于1989年为周梦庄出版《水云楼词疏证》。又国内学者冯其庸先生亦醉心于水云楼词,撰有《蒋鹿潭年谱考略》及《水云楼诗词辑校》,1986年由山东齐鲁书社合并出版。除上述专著外,有关蒋氏研究之论文,计有张孟劬《近代词人逸事·蒋春霖遗事》(载《词学季刊》二卷四号,1935)、张孟劬《与龙榆生书》(《泰州文史资料》第一辑转载,1983)、吴眉孙《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书》(载《同声月刊》一卷五号,1941)、谢孝苹《蒋鹿潭在泰州》(《泰州文史资料》第一辑,1983)及《读蒋鹿潭<水云楼词>札记》(《词学》第五辑,1986)等。本论文是目前研究蒋鹿潭较全面及较有系统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滕王阁兴废系年考》辨误徐斯攸,李休士王咨臣先生所著《滕王阁兴废系年考》(以下简称《系年考》载于他自己主编的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2月南昌第1版《滕王阁诗文广存》(以下简称《广存》)卷十二,对此书所载滕王阁的兴废次数、时间等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大...  相似文献   

15.
<正> 王仲荦先生是章太炎的晚年入室弟子,泛滥群籍,尤精乙部,除留下《魏晋南北朝史》等大量著作外,对章太炎遗著的整理、出版也关怀备至。《章太炎全集》就是在仲荦先生的精心擘划、辛苦经营下得以问世的。章太炎生前曾手定《章氏丛书》,包括《春秋左传读叙录》一卷,《刘子政左氏说》一卷,《文始》九卷,《新方言》十一卷,附《岭外三州语》一卷,《小学答问》一卷,《说文部首韵语》一卷,《庄子解故》一卷,《管子余义》一卷,《齐物论释》一卷,《齐物论释》重定本一卷,《国故论衡》三卷,《检论》九卷,《太炎文录》二卷、别录三卷、补编一卷,《蓟汉微言》一卷。有上海右文社铅字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刊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杂考(十七)胡可先卷五一四朱庆余《上江州李史君》,注:“一作员外。”按“史”为“使”之讹。李使君即李渤,见新、旧《唐书·李渤传》。渤为江州刺史在长庆二年至三年,见郁贤皓《唐刺史考》。又朱庆余有《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诗“江州李使君”亦为...  相似文献   

17.
张祜卒年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诗人,以宫词及题咏山水风物之篇著名于世。其生平少为人所知。其卒年亦颇有歧说。《新唐书·艺文志四》云其于“大中中卒”。其后《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张祜小传所记亦同。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疑张祜卒于大中六年。谭优学先生的《张祜行年考》(文见其所著《唐诗人行年考》一书)又据张祜有《喜闻收复  相似文献   

18.
姜云鹏 《理论界》2013,(6):132-134
唐顺之是明代评点古文的大家,其选评的作品有《荆川先生精选批点〈史记〉》十二卷、《荆川先生精选批点〈汉书〉》六卷、《唐会元精选批点唐宋名贤策论文粹》八卷、《唐荆川批点〈文章正宗〉》二十四卷、《文编》六十四卷等。其中《文编》是唐顺之古文评点的集大成之作,最能代表唐顺之古文评点的成就和特色。现以《文编》为中心,试对唐顺之的古文评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晚唐诗人赵嘏的登第年代,众说不一。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会昌三年癸亥八四三”下云:“赵嘏登进士。诗集八有和赵嘏题岳寺一首,无甲子。”缪钺先生《杜牧年谱》,“大和六年壬子(公元八三二年)”云:“赵嘏亦晚唐诗人,于会昌四年举进士及第。”其后“会昌二年壬戌(公元八四二年)”又云:“赵嘏举进士及云(《唐才子传》卷七《赵嘏传》)”前后自相矛盾。文学研究所新编《唐诗选》下册断言赵嘏为“会昌二年(八四二)进士”,显然是沿袭《唐才子传》。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则据  相似文献   

20.
《赵城藏》是金代解州天宁寺开雕大藏经版会募刻,由高僧祖圆主持其事,在解州,猗氏、赵城、文水等地雕印的一部大藏经.从金皇统九年开雕,至大定十三年,历时三十年始告完工.当时保存在赵城广胜寺,不为世人所知,故金、元、明、清藏书目录从未著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广胜寺发现此书后,立即引起中、日佛教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据蒋唯心《金藏雕印始末考》、全藏应为六千九百数十卷,其时尚存四千九百五十七卷.1942年日本侵略军向广胜寺进犯,妄想掠夺这部稀宝,我太岳军区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