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谭晓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师生非言语交流在此系统中对教、学双方乃至整个教学活动产生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目标的最终实...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课程中师生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非言语交流方式具有独特的功效 ,准确运用这些方法是上好课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大量教学实践的总结 ,提出了目光接触交流、表情交流、身体姿态交流、空间位置变化交流等非言语交流方式 ,并阐述了它们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倾向于重视语言性交流而忽视非语言性交流的这一现象 ,分析了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流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不容置疑的影响 ,阐明了非语言性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呼吁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 ,把课堂上非语言性的交流置于和语言性交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中言语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作为辅助手段的非言语行为在师生信息交流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早研究非言语行为的是美国的一批人类学者,如博厄斯、萨皮尔、拉巴尔和埃弗龙等。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上是一些能够破译的密码,诸如眼神、表情、手 相似文献
6.
程江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非言语行为,是指除言语文字以外的一切交际因素,包括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和服饰。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国外的一些实验统计也表明: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占总信息的65—93%(《体态与交际》译者前言)。我们且不论其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但它至少 相似文献
7.
8.
非言语交流在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根娣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非言语交流是人们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流通服务中如何准确运用非言语行为与读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是优质服务于广大读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素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1):80-80
言语和语言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是指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体系,多半捐书面形式;言语,是指说的话,或指一种招呼,某种问答,或指一种表示,某种情态,多半指口头的.“传遍、授业、解惑”离不开这种口头的言语,而言语既有有声的,也有无声的.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有声的和无声的言语经常交控使用,若用得好,可以让学生产生美感,从而受到终身难忘的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说话艺术的教育.教学言语的美是以有声言语美为基础的.它的美表现在准、清、槽、请四个方面.准,指教学言语的准确.即准确地阐明概念、解任事理、… 相似文献
10.
田学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6):150-152
非言语信息在东西方课堂教学中利用率和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中国教师对于非言语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不够,还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第二,东西方课堂文化的差异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不同所致。重心是后者,即非言语信息在东西方课堂教学中不同作用的文化解读。因此,个体独立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构成了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分水岭,同时也是非言语信息在东西方课堂教学中不同作用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陈忠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4)
“百年之计,莫于树人”。在我们这样的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情势复杂,国情教育赋予了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新的战略任务。本文试就地理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地理教学与国情教育 从科学分类来说,地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而又自成一体的学科,其特点为综合性、区域性。它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从属于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等自然要素,也包括从属于人文地理的政治、经济、文化、聚落、人口、民族、宗教等社会要素。这些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基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像、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互动场景中,师生进行非言语行为互动时存在的同步性,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对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非言语交流的性别差异看女性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定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16-19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非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对触摸的主动性及其解读的性别差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女性所处的从属被支配的不平等地位。研究的目的不是内化女性的从属意识和男性的支配意识,而是认为从非言语视角探讨出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际模式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是语言学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周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81-83
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文化交际中相当重要。因为在交际中,人们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体态语等来表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于非言语行为有不同的阐释。本文从体态语、服饰所表达的含义来说明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非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付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5-146
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重要性,特点及其分类几方面对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概述,并对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作了进一步探索。突出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以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及作者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论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非言语行为,指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自觉地重视非言语行为是优化教学结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甘雯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22-123
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送各种信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理解和使用存在差异,本文列举了在国际商务中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8.
张铁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视实情,围绕"趣"、"情"、"意"大胆进行艺术的想象,周到、细蜜、巧妙的加以构建,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开拓视野,引发创新火花. 相似文献
19.
孙相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一、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语言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书面语和口语上。非言语交际在整个交际中的作用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并开始引起外语师生的注意。所谓非言语交际是指人们不用语言和文字而是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手势、体态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流中言语信息经济性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霞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3):88-92
运用语用学关联理论对言语信息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语境在语言表达及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以韩礼德的“语境三维”理论为框架,剖析了影响言语信息经济性的四个主要的语境因素:语用前提共识度、交际动机、话语角色关系及话语模式选择。认为关联性是言语信息经济性的体现,言语信息经济性是简洁与效果的统一,要实现言语信息经济性,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