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析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韩同盟关系是研究东北亚战略格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析变量。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冷战结束后美韩同盟关系在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 ,对这种变化的状态、动力以及限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以求对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章同时指出 ,这种变化必将对未来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势产生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论证 ,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一个至为迫切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厘清澳大利亚对美国追随政策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澳美关系,也有利于我们理解整个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和美国同盟体系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以朝鲜战争为例,澳大利亚采取追随美国政策的意图主要为保障安全,其追随方式是主动的,其主要收益是《澳新美安全条约》的签订。但由于澳美之间权力的不对称性,澳大利亚反而成为美国遏制战略的一环,其外交、国防安全等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依据美方政策的调整而做出,在安全保障上对美国的依赖也使其不得不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3.
厘清澳大利亚对美国追随政策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澳美关系,也有利于我们理解整个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和美国同盟体系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澳大利亚追随美国参加越战是由于1950-1960年代期间与印尼关系恶化。澳希望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获得美国的安全保护。从追随方式上看,为了把美国锁定在东南亚地区、保证其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战争中去。从追随的收益与代价看,澳越来越深地卷入到战争中,对外政策逐步僵化,丧失灵活性。美军在越南战争的失败也使澳大利亚进一步反思和调整本国的对美政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此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其中,科技进步所引发的信任危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以测谎仪、DNA亲子鉴定为切入点,梳理和把握科学技术引起的信任危机的典型表现、产生根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人们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理性的科学技术观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使用诠释研究方法,在综合历史事实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战后日本外交战略与日美同盟"非对称性"的关系。"非对称性"前期使得日本得以安心发展经济,完成战后重建和经济腾飞,中后期则促使日本重视自助能力的建设、扩大政治影响力。所以日美同盟的"非对称性"既可以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资源,又可以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隐藏变量。  相似文献   

6.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海关同盟是顺应俄罗斯联邦因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生物。从海关同盟的历史进程来看,成员国之间的特殊亲缘关系是促成同盟的重要基础。在组织机构中,作为同盟常设机构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是其主干。同盟运作的法律体系由其具有联邦特色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构成。  相似文献   

7.
1933-1937年,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在对日、对华政策上保持克制,不公开刺激日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有限地促进苏联力量的增长,利用苏日矛盾对日本施加压力。美国此举就是要在苏日之间精妙地玩弄平衡,以此推动东亚政治局势的稳定,使美国得以实现其门户开放的目标。这一时期美国远东政策在表面静观其变之中又存在着积极影响远东局势的因素,其实质是"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韩昌黎体和孟东野体诗歌论述周详,却未见对韩孟体诗歌的探讨。今从文献材料入手,以韩孟联句诗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对韩孟体诗歌加以述论:一,韩孟体诗歌称谓来自清代,与韩孟联句体密切相关,而韩孟联句体则源于北宋;二,韩孟体指五言古诗,运用铺叙手法,叙事为主、夹有议论,篇幅长,押险韵;三,韩孟体称谓的提出,彰显清人尊体意识的强化,促成清代仿韩孟联句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英国《1968年种族关系法》是威尔逊政府"限制—融合"移民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法案的颁布主要缘于《1965年种族关系法》的局限性导致移民权利在多方面受限或受损.其主要内容是扩展前一部种族关系法的适用范围与扩大"种族关系委员会"调查种族歧视的权限.工会的反对是该法案在立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该法案维护了移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陈金凤 《南都学坛》2009,29(3):23-28
南北朝争斗初期,何承天立足于刘宋政权的军政现实,汲取前代及当代与北方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撰著《安边论》一文,着重提出和全面阐述了"安边制敌"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刘宋及整个南朝的军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从冷战结束之初同时弱化,发展为世纪之交"一强一弱"(美日同盟强、美韩同盟弱),而经过韩国李明博政府和日本鸠山内阁时期强弱态势的短暂逆转,自2010年中开始,两同盟出现冷战后的首次同步强化态势。地区冲突爆发是两同盟同步强化的直接诱因,美日韩三国安全政策趋向统一是决定性动力,日韩两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两同盟同步强化,加剧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危机、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紧张和军备竞赛危险。  相似文献   

12.
洛伊·亨德森是我们研究美国冷战政策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美国国务院最早提出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和主持起草"杜鲁门主义"的资深外交官。自上个世纪20年代末开始,他就确立反苏立场,并坚信苏联将推动世界革命作为外交目标;二战结束后,他从研究美国中东政策入手,向国务院建言插手中东事务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并主持和参与了杜鲁门宣言的起草工作。本文全面探究了亨德森遏制苏联思想的形成和推动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过程,以图对全面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起源与实质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振家 《国际论坛》2013,(4):20-25,79,80
冷战的结束对于美国以及西方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胜利。然而,如何处理好冷战遗产,例如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美国与世界各地区的关系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还是独霸世界的新秩序,考验着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智慧。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借反恐之名来扩张其全球势力范围,但这同时也造成了这些地区动荡不安,反美情绪不断。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美国更呈现出了实力透支严重和国际战略信誉下降的趋势。美国国际战略信誉的下降主要是其坚持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主要大国以遏制姿态而不是强化合作以及将其国家利益凌驾于地区和平之上造成的。美国只有正视与其他大国的合作,才能塑造更好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文称报告)是冷战末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阐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文件,历份报告体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演变,其中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报告首次在冷战结束后将大国竞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该报告被认为对美国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然而,既有文献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原因的解读不一,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家利益的调整与总统党派更迭成为三种可能的解释。本文对历份报告进行词频统计,将报告中的高频词汇按照对战略环境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识别、对战略手段的选择等组别进行分类,并按时间顺序整理这些数据,得出历份报告的词频变化图谱,以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转变原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美国政府对战略环境的认知的改变构成了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其中重大事件对战略环境判断的影响直接而明显。与其对战略环境判断的多变性相比,美国政府对由军事安全、经济繁荣与价值观作为其主要的构成要素的国家利益的界定具有稳定性。总统个人党派背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体现在对战略手段的选择上,并不构成导致国家安全战略转变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泛起,其中以民主和平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主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以及新孤立主义等思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权外交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其中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理论对美国人权外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美国人权外交有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预防性防务思想是冷战后美国政府奉行的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它把预防列为军事战略的首务,防范用传统的威慑和实战方式难以对付的潜在威胁。这一变化,标志着美国对军事力量的运用从战时与危机时期扩展到和平时期。预防性防务包括针对各种大规模毁伤武器的裁军、军控、防扩散和反扩散;对国际危机的控制;对武装冲突与战争的预警。其特点是强调对事态发展全过程的控制,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或把危机控制在低水平。预防性防务代表着美国军事战略未来的发展趋向,并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伴随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半岛的统一问题及近来的导弹问题与核问题等半岛安全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而素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又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使它成为大国关注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对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美国与日本对该地区分别有着各自的政策定位,通过比较两国政策的异同,可以发现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在稳定的同时,其内部冲突性的趋势却是无法抑制的,美日同盟最终要归于历史。  相似文献   

19.
伴随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半岛的统一问题及近来的导弹问题与核问题等半岛安全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而素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又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使它成为大国关注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对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美国与日本对该地区分别有着各自的政策定位,通过比较两国政策的异同,可以发现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在稳定的同时,其内部冲突性的趋势却是无法抑制的,美日同盟最终要归于历史.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