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对外贸易与劳动力流动关系和对外贸易的劳动力集聚效应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从这三方面分别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西省随机调查样本数据,选取多元Logit模型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是影响其选择不同区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变量;农村劳动力家庭因素是抑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特征中劳动力流动就业从事行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同样存在较大影响;而外出务工的主观评价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略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互联网的应用在流动人口就业中的技能偏向效应,并从劳动力区域流动模式改变的角度,分析了技能偏向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应用存在显著的技能偏向效应,使得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获得技能溢价,而综合素质低的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会受到不利影响;掌握互联网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与没有掌握的相比更倾向于本地就业,而掌握互联网技能的城镇户籍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没有显著的区域性倾向。根据研究结论,从促进中西部地区技能型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择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实证,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质量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对就业影响中发挥一定调节作用;教育与社会资本在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中分别具有互补和替代效应;健康与社会资本在就业质量中存在互补效应。两类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代际差异,人力资本是影响新一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化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老一代就业分化和质量则受到两类资本的双重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应兼顾群体共性和代际差异特征,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6.
回顾以往文献,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劳动力逆城市化配置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阐释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从地区层面和分省两方面对回归结果进行初步和进一步经验分析。得出结论与政策启示为从整个地区看,东北地区劳动力逆城市化配置现象与其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人口城市化步伐与就业实现严重脱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以及城镇持续高失业率有着密切联系;从分省层面看,人口城市化与乡-城转移劳动者的稳定就业相分离以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条件改善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及质量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为分析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认为二者相辅相成,进而分析了影响漳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科学的城镇发展体系以及创新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以推动漳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雅欣 《调研世界》2023,(12):45-54
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就业质量,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就业质量,并且该影响存在持续性。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合同签订与保险覆盖等劳动市场规范性因素提高就业质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传导路径。因此,应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使更多小微企业和劳动者享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激发劳动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同时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经济和环境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两者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已有研究考察经济或环境单个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将经济和环境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增长、空气污染及两者交互项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就业效应有所不同,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就业规模,而空气污染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性别人群具有异质性,相对女性劳动力而言,男性劳动力就业对经济增长和空气污染更加敏感。第二,经济增长、空气污染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和东北地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交互项对劳动力就业作用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改善空气质量以增加劳动力供给、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以扩大地区就业规模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东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就业能力、就业稳定性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上阐述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与其就业稳定性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就业能力对其城市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稳定性对其城市融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就业技能,经济融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融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