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岳赋现存二十四篇,其中半数已残。除《射雉赋》、《藉田赋》、《西征赋》三篇大赋体制的赋外,大致可以分二类。一为抒情赋,为《秋兴赋》、《寡妇赋》、《怀旧赋》、《哀永逝文》、《悼亡赋》、《闲居赋》等六篇;一为咏物赋,其中《萤火赋》颇为后世称道。《藉田赋》、《西征赋》也为六朝名作。在今天看来,潘岳赋中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抒情赋。  相似文献   

2.
从《闲居赋》看潘岳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晋文人潘岳热衷仕途,对权贵甚至拜路尘,但在其作品《闲居赋》中却又高蹈出隐逸情怀,人品与文品看似矛盾。其实,只要我们细读《闲居赋》,仍然能在作品中看到潘岳仕与隐的思想,其文也并非矫饰。然而潘岳的思想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其中还流露着潘岳的安乐思想与审美情趣的雅化意向,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潘岳《闲居赋》中的思想,才能较好地把握其《闲居赋》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潘岳赋论     
潘岳与陆机齐名,是西晋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赋在六朝时期就极受推重,刘勰称之为“魏晋之赋首”(《文心雕龙·诠赋》),今存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萧统《文选》选录他的赋多至8篇,居周、汉、魏、晋、宋、齐、梁历代作家之首。尽管年代久远,存文不易,可潘赋流传于今者仍有20多篇。这些作品大体上可以分成抒情、纪行、咏物三类。本文试为论述,以求专家匡正。  相似文献   

4.
心向仕途路 闲居非高情——潘岳《闲居赋》别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岳是西晋时期极有争议的文人,他所著《闲居赋》,元好问评其"千古高情",可"拜路尘"积极入仕的潘岳和赋中的隐者形象大相径庭。仕宦、归隐始终困惑着中国古代文人,将潘岳与成功的仕人、著名的隐者相比较,不难发现潘岳将人生的天平倾向仕宦之路,《闲居赋》并非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晋文坛的代表人物,潘岳为文的擅场是在赋及哀诔诗文上,而其哀词成就尤著,以致历代毁潘者亦难置微词。王隐推其“哀诔之妙,古今莫比”;刘勰更赞道:“观其虑赡辞变,情洞悲苦,叙事如传,结言摹诗,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综观前人评论,可知王、刘的意见颇具代表性。近年潘岳研究渐受重视,于潘氏文学诸方面多所论及。本文拟就代表潘岳文学最高成就的哀词作点粗浅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潘岳隐逸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隐逸思想初探胡旭标榜闲适,崇尚清静,是魏晋之际士大夫的普遍习尚,当时许多文人都写了向往田园乡居、山林隐逸的作品,如陆机的《招隐诗》、《应嘉赋》,陆云的《逸民赋》,成公绥的《啸赋》等。而其中独树一帜的,当属潘岳的《闲居赋》。该赋词工句丽,宛转流畅,...  相似文献   

7.
纪行赋是汉魏六朝赋的一大门类,滥觞于《楚辞》中的《涉江》《哀郢》。第一篇纪行赋是西汉末年刘歆《遂初赋》,两汉是其确立期,建安三国是其发展转变期,它的繁荣出现在两晋,到了南朝,纪行赋的创作逐渐减少。汉魏六朝纪行赋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乱世、衰世是其产生的温床;内容上比起其他题材的赋作更侧重纪实,当然还有怀古、抒情的成分;艺术上虽然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但主要是融记事、怀古、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叙述结构主要以纵向的、时间的顺序展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时代顺序,论列东汉初年班彪《览海赋》,东汉末年王粲《游海赋》、曹丕《沧海赋》、西晋木华《海赋》、潘岳《沧海赋》、东晋庚阐《海赋》、孙绰《望海赋》、南齐张融《海赋》,梁肖纲《海赋》、《大壑赋》。而以木、张二赋为重点,认为木赋在十篇之中成就最高,张赋次之,后世无出其右。文章第四节对台湾学者陈心心、何美宝《唐以前海赋的研究》提出批评,认为该文的基本论断与实际不符。并对大陆学者王立的《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海的意象》表示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纪实性的行旅书写,纪行赋天然地成为历史地理研究材料。赋文既沿空间展开,一篇纪行赋就是一条具体的交通线路,这条线路上不仅有山形水文、州县郡国,还镶嵌着邮传亭驿、桥栈关津、田畴古迹,就连路况险易、城池兴衰等即时状态,亦在在可见。纪行赋又多喜就途经地的本地典故发挥议论,也就是说,它还提供多重时间维度中的地理信息。以上这些特点,使纪行赋与纯粹的“地理类”文献相比,别具一种史料价值。以沈炯《归魂赋》为例,可以看到具体交通线路在复杂历史情境下的使用情况。   相似文献   

10.
学会豁达     
豁达是什么?《汉语大辞典》说,豁达是形容人胸怀开阔,宽宏大量,能容人容事。晋·潘岳《西征赋》说:“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旧唐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