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本文结合大学美学课教学实践,在美学课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讨论,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美学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他们在实践中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发端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所倡导的客观社会说,它既是在本土语境中对黄药眠生活实践论美学以及革命文艺传统中毛泽东实践论思想的继承发扬,更是在以苏联为师的外部语境下对社会派美学的话语移植。但在萌发后的理论发展走向上,却发生了偏离与变异:与苏联社会派美学逐渐冲破认识论防线而纵深走向价值论不同——中国实践美学受本土意识形态钳制始终无法摆脱认识论模式,还在客观存在的路线上裹足不前,这种路径偏离所致的主体性缺失,直至新启蒙语境下通过对西方美学的补接、吸纳与改造才得以弥补。这也正意味着实践美学除原点上受苏联模式渗透影响外,其理论发展与建构方向上的不同格局与本土追求。  相似文献   

3.
"纯粹经验"是叶维廉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美学范畴。"纯粹经验"美学概括了庄子及其所影响的中国诗的美感视境,呼应了中国"纯粹性"诗学传统。明晰了叶维廉对台湾现代诗理论建设的方向,是叶维廉锻接传统美学与现代诗论的一个尝试。"纯粹经验"的提法,洞见与不见皆存,尤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产生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在当时条件下把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必然结果。该冒险主义在关于中国革命的形势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问题等方面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不顾本国国情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这一教训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军事上,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成功控制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础;经济上,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暨建国初期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使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上,苏联在建国问题上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外交上,苏联派米高扬访华,密切了中苏两党关系,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其利益驱动,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熬。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在新时期摒弃了认识论意义上的美在主观或者客观的哲学式定位,而是在主客观统一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了独立的实践美学样态,将主体的精神实践纳入广泛的实践范畴,从而为艺术和审美活动创造了合法性的言说空间。在19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经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改造,以主客观统一的美学思想初步显出了实践性萌芽;在1980年代的美学热中,朱光潜建构了一条从主体实践到美感经验的理论谱系。实践美学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情的渴望以及对人道主义思潮的坚守,构成了美学话语体系的价值核心,成为美学热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美学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美学前沿思潮,是结合环境学与美学的跨学科研究.从理论内涵来看,环境美学的基本观念同美丽中国的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将环境美学纳入美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美学基础课程的金课,让环境美学思想深植人心,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持续不断改革创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付诸实践、服务地方,密切结合地方文化与城市建设.此外,还应当采用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制度,综合考量教学督导、同行专家与学生的评教意见,着力打造符合两性一度要求的高质量课程.  相似文献   

8.
"日常审美经验"和"感知星丛"构成了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维度,体现出"生活世界"作为当前美学基本理论问题重建之根基的学理价值。借助马丁·泽尔对"显象"与"显现"进行的理论辨析,生活论美学可以对"日常审美经验"进行理论描述和界定。作为具备"特殊可能性"的日常经验,"日常审美经验"既不同于"日常感性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又具有审美属性,是生活论美学为当代美学理论拓展出的新领域。"日常审美经验"所内涵的"感知星丛"观,则为生活论美学反思单一感知霸权提供了价值支点,形成了重塑当代美学"介入"品格的内在契机。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建设经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以俄为师”的建设道路。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又提出“以苏联为鉴戒”的口号。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对比与借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执政理念。其创新与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与前奏。  相似文献   

10.
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苏联教育的影响在我国是十分深远的。苏联教育经验在黑龙江省的传播主要表现为:按照苏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学校,翻译苏联教材,聘请苏联专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派遣留学生到苏联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黑龙江省教育发展的轨迹,更有利于我们汲取有益的历史经验,以促进黑龙江省今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略论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瞎子岛地区的中苏(俄)国界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为界,这是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所确定的。黑瞎子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是严重损害中国的事件。中国要求收回中东铁路和黑瞎子岛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压迫的正义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实质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者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12.
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建设,是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国的伟大实践。苏联所实现的这一伟大历史性跨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和多方面的.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思想理论、文化、宗教等角度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的原因论.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苏联体制没有及时转型,制度安排的成本费用较高,制度因素是苏联解体的关键.尤其是苏联建立高度集权的科学理性的计划体制,高度束缚个人、家庭、企业的效率,尤其是与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中国相比,交易成本较高,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动因.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当。它成为反面教材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凯末尔改革的参照物不仅仅是西方先进国家,正在发展强大的苏联越来越引起凯末尔的注意,可以说凯末尔初期的改革受到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大一些,随着改革的深入,苏联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大,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凯末尔国家主义的经济原则就是受苏联因素影响的典型,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是凯末尔国家主义借鉴的主要蓝本,土耳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实行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苏联承担全部设计,提供成套设备和部分材料,派出不同层次的专家,援助中国建成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方面掌握了解放牌中型载货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技术转移。后来,一汽不仅对产品做了局部改进,而且还与钢铁厂合作解决了汽车用钢材自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综观苏联政府在抗战前期积极援华实际过程 ,其积极援华的原因有五 :一是苏联面临着严峻的战争总形势 ;二是远东形势日趋严重 ;三是苏联所面临的国内环境 ;四是以援华为先决条件 ,防止蒋介石政府对日妥协和反共情绪的增长 ;五是以援华抗战为苏日谈判的重要条件 ,迫使日本彻底放弃其“北进”计划。  相似文献   

18.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但勃氏维稳怕乱、放弃改革的后果,是戈尔巴乔夫的迎合人心的“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成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大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9.
苏联经济模式应当放在生产方式变革中去评价。两次科技革命给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变革中起着不同作用。苏联经济模式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规模经济可以发挥集中、整合的优势,但是当规模经济生产中科技力量上升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在科技创新和传播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将第三世界当作与美国争霸的砝码,加紧扩张、渗透和争夺。过度扩张不仅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和消极影响,而且也使得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毁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苏联的声誉,并最终拖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