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我国1999—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探究FDI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向,并采用门槛面板模型研究F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是否具有基于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FDI通过规模效应渠道增加了我国的碳排放强度,但能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降低我国的碳排放强度。以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时,发现FDI对我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环境规制程度较低或者过高时,FDI的流入会不利于地区的碳减排;环境规制强度适当时,FDI会对地区的碳减排产生有利影响。在目前的环境规制强度下,FDI的流入降低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FDI依赖程度与碳排放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深入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与加快节能减排进程。通过区域发展时滞视角,运用协整EG两步法、误差修正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方法,发现珠三角经济对于FDI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FDI方向发生积极转变,但外资对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在长期内加强;FDI投入与能源消费结构向第三产业偏移,说明第三产业在外资利用方式与内容上较为粗放;第三产业对FDI的吸收超过第二产业成为趋势,但其发展方式、内容与外资引进结构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耗能产业碳排放量与FDI相关性随经济发展出现上升趋势,表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气候问题日益凸显,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主旋律,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也无法置身事外。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大省,二次产业占据主导地位,FDI更多投向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边际产业,使得原本畸形的产业结构更加失调。用1984-2009年山东省数据对FDI和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的路径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论:二次产业比重和人均FDI的流入对于人均碳排放具有明显负效应,FDI和二次产业占比是人均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外资进入规模、行业构成的基础上,分析外资对中国要素分配格局和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三次产业层面来看,外资主要提高了第二产业的相对需求;在第二产业内部,外资主要促进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两方面的变化均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值相对上升,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另外,制造业扩张和FDI增加具有双向因果关系:FDI对制造业产值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制造业产值对FDI也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在估算1990—2010年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FDI)总体上增加了中国的CO2排放量,其原因在于FDI对碳排放的规模负效应强于结构技术正效应。(2)FDI对中国的环境效应存在时空上的结构性差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FDI对环境的负面效应相比之前有所加强;相对于内陆地区,FDI对沿海地区环境的负面效应更大。(3)人均GDP是CO2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其次是FDI,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碳排放也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通过剔除异常样本、使用滞后一期FDI和FDI的外部工具变量,证实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促进经济低碳转型和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焦点问题。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能否促进低碳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Tobit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FDI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且FDI增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降碳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与FDI对碳排放强度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构建ARDL-ECM模型,在全国样本和东、中、西地区样本下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碳排放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支持了“污染天堂”假说,其他地区则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2)FDI对碳排放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差异显著。(3)二氧化碳排放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显著为负,且东部地区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较大的规模效应以及较小的技术进步效应。(4)FDI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且FDI与GDP、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互为因果关系,其他因素通过与FDI的相互作用影响碳排放,为将FDI的碳排放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提供了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8.
定量讨论1988-2011年北京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来看,北京市FDI与CO2排放之间存在均衡关系,且FDI的增加对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短期影响不显著。另外,从产业分布看,北京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FDI对CO2排放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效结构以及FDI的产业投入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为此,建议北京市未来应该进一步提高在低碳产业使用FDI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国30个省区1997—2012年能源消费数据,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理论,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碳排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联立方程来分析区域 FDI 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联立方程中每个模型的协整关系是成立的,区域 FDI 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01,间接弹性是0.146,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32,间接弹性是1.882。研究进一步发现区域 FDI、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能源强度都是促进区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并且区域 FDI 和区域碳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江西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压力增大。文章通过分析江西省1985—2009年碳排放与GDP、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及其检验,对江西省碳排放与GDP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9年,江西省经济增长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其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日汉同声传译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日汉两种语言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给同声传译造成了诸多的困难,影响了同声传译的质量。我们在进行日汉同声传译的时侯,可以采用先听先译、延长或缩短等候时间、预测、弥补、紧跟、切割归纳、调节语速语调语气等对策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金融政策实践的艰巨性,风险、成本和覆盖力之间平衡的困难使得农村金融组织无法实现制度上的持续性.微型金融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使农村金融深化成为可能,从而为农村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风景画在美术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由于美术院校学生在进校前基本没有经过风景画训练,进校后安排的风景画学习时间又很短;又因目前的很多任课教师不太重视,使大部分学生在风景写生能力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法律随着它所调整的那个社会运动的主流向前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通过法律力图实现的目标而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同样,民法本位经历了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变迁,而这一过程中,有学者以"从身份到契约"出发提出了"从契约到身份"的反命题,这不能说是偶然,两者之间隐约折射着某种联系.可以说,"从契约到身份"是一部民法本位变迁的史书,"从身份到契约"的修正与民法本位的变迁是同向运行的,两者统一于民法"人"的深化,它们的归属点都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经历了完全依赖于工程结构需要而设计的阶段以及以造型和美学设计为主的工业设计阶段,现已发展为为了更优的用户体验及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生态设计阶段.对生态设计的认识有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3R设计,核心是Reduce、Recycle和Reuse;二是产品共享,鼓励生产可被多个用户共享的产品;三是服务共享,旨在优化服务配给.理解产品与服务的关系,鼓励人们用享有相应的服务替代大量的物质占有,这才是生态设计者应有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唯美主义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虚浮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驳,它与哲学、美学上的艺术非功利、艺术自主论有着联系,但它对艺术的超现实性的强调无疑应该归功于王尔德.而在他的实践中,在对"美"的享乐中,王尔德的艺术理想却最终还是堕落于消费主义的滚滚红尘中.正如詹姆斯所说,唯美主义者表面上的艺术追求以及华丽的风格最终成为一种世俗和高度抽象的符号代表,是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或"语词的商品".在宣扬唯美中遭遇消费的艺术家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其尴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性是事物在历史中现实地存在的特性。黑格尔力图从本体论角度探究历史性,但并未给予历史性以立足的现实根基。他以理性辩证法理解历史性,流于逻辑牺牲历史的结局。马克思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历史哲学唯心主义本质的根源在于割裂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关系。马克思不再沿袭对历史思辨探讨的路径,而是将历史纳入存在论之中,从现实出发理解历史。历史是人与自然在感性活动中都被改变的过程,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物质生活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感性需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感性意识不是现成地被给予,而是由劳动生产出来。正是马克思确立了真实的历史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还开启了存在论新视域,成为真正深入到历史本质之中的思想学说。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边沁和密尔是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边沁作为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快乐主义"、"最大幸福"、"外在约束"等理论;密尔作为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了边沁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确立了功利主义在整个伦理学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适用不同的政策,才能取得最有效的经济效果.如果没有1992年政府启动"放水冲沙",就不会有1993年"软着陆",更不会有1996年银行不良资产"水落石出".由于银行沉淀了大量不良资产,信贷权趋于收缩,货币政策也因此而失效.但是,除了银行体系之外,目前尚没有其它有效机制能够使得资金真正到达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手中.比较利弊得失之后,作者主张应该放松银行信贷条件,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同时加强信贷管理.银行风险的底限在于财政有能力补贴、清算居民存款.如此,方能确保"输血"的成功,保证正常的融资渠道畅通,复活"毛细血管"的功能,微观基础的面貌也因此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