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市场退出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退出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市场退出的根本动因是市场退出成本与收益比较。但由于存在着市场退出壁垒,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往往导致企业陷入市场退出陷阱。因此降低体制性退出壁垒,是使企业摆脱市场退出陷阱,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退出壁垒,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除技术性壁垒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体制性的.本文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重点考察了企业退出壁垒与过剩经济的关系,分析了企业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及其形成机制.最后根据降低体制性壁垒是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思考,提出了降低体制性壁垒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郭晓杰 《河北学刊》2014,(2):193-196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之后,如今正面临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行业亏损的局面。究其原因,是钢铁产业存在着过高的市场退出壁垒,其中尤以制度性退出壁垒的影响最甚。本文以河北省钢铁产业为例,利用历年统计数据对钢铁产业退出壁垒类型进行详尽分析。同时,针对钢铁产业不同类型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行退出机制的设计,并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对区域间市场壁垒进行分类,将它分为经济性市场壁垒、行政性市场壁垒和法规性市场壁垒,然后归纳出转型时期区域间市场壁垒的性质,最后分析转型时期我国区域间市场壁垒的正负效应。这项研究在理论上对于区域间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和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调整昌忠泽进入壁垒、退出壁垒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西方,这一理论研究和运用已有很大发展。我国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情,研究并不全面深入,表现在:主要通过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性壁垒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与经济性壁垒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而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不同的是,行政性壁垒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发生了扭曲,并使其技术创新强度大幅度下降,并且,行政性退出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相对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如果处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具有充分流动性,看不到沉淀成本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任何影响,企业就可以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市场,很容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沉淀成本构成潜在企业的进入壁垒,同时构成资源型国企的先行者优势,很容易造成经济垄断,严重阻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化资源型国企改革,必须将沉淀成本和垄断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资源型国企的管制,包括高管薪酬、产品价格和质量管制等,从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进入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场进入管制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防止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而通过审批、许可等法律、行政手段对企业市场进入的限制。但我国政府对市场进入管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我国广泛存在的市场进入壁垒的制度性失效有关,市场进入政府管制的宗旨是增加社会福利,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偏离上述目标,造成市场管制的低效。因此必须改革进入管制机制,诸如增进进入管制法制化建设,放松进入管制,加强进入管制的激励性等,都是提高进入管制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及我国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中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许多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用作保护本国市场的屏障和侵占他国市场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在阐述知识产权壁垒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TR IPS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国外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国家和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进入壁垒与中国保险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业的进入壁垒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作用:一方面进入壁垒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另一方面进入壁垒又可抑制无效竞争。为提升中资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建立良好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把握好保险业进入的"度"。  相似文献   

11.
在"后四万亿"时代,人们期许民间投资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但我国的民间投资面临体制性进入壁垒,屡屡遭遇"玻璃门"或"弹簧门"现象。本文在分析这些进入壁垒的基础上,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民间投资进入壁垒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民间投资进入成本、行业垄断程度和科技投入中的民间投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分析民间投资进入壁垒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没有必然的联系,交易费用才是造成进入壁垒的根本因素.但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规模经济会加剧进入壁垒的问题.所以,反垄断应对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保持警惕,但更应深入考察交易费用和决定交易费用的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面临的十大进入壁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种原因,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面临着严重的进入壁垒。这些进入壁垒的产生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在中远期会逐步增加,达到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电市场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发电能源结构不合理,电厂规模经济不够,发电企业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等.通过研究发电市场的进入壁垒,能够使潜在进人企业充分认识发电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也有利于政府对相关壁垒的合理调整,促进发电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与交易费用——兼谈反垄断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没有必然的联系 ,交易费用才是造成进入壁垒的根本因素。但是 ,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 ,规模经济会加剧进入壁垒的问题。所以 ,反垄断应对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保持警惕 ,但更应深入考察交易费用和决定交易费用的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许峰 《江汉论坛》2004,(10):54-56
公共产品可以公营也可以私营,但公营会导致X无效率.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和自然垄断理论对"非禁即入"进行论证,分析了非公有资本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的产权结构、进入壁垒、行政审批等制度性障碍,应引入"特许投标制"、可竞争市场理念等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性垄断破坏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严重的人为市场进入壁垒,应是我国的反垄断立法首要解决的问题。行政性垄断在本质上表现为利用公权力限制自由公平的竞争,所以,在立法中将其界定为“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较为妥当。同时,还应当从机构设置、规范程序、明确责任等方面对其进行具体规制。  相似文献   

18.
行政性垄断破坏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严重的人为市场进入壁垒,应是我国的反垄断立法首要解决的问题.行政性垄断在本质上表现为利用公权力限制自由公平的竞争,所以,在立法中将其界定为"公共部门利用公共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较为妥当.同时,还应当从机构设置、规范程序、明确责任等方面对其进行具体规制.  相似文献   

19.
有关我国会展产业性质的基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外部环境进行的产业分析表明,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产品差异化不足,市场进入壁垒不高,会展活动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一个产业的基本要素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李孔岳  谢琳  宋丽红 《学术研究》2012,(12):74-79,160
企业家政治关系能帮助企业获取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私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来源政治关系对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源于从政经历的政治关系更具"嵌入性",有助于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其正面效应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而增强;源于政治身份的政治关系更具"市场性",无助于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其负面影响也并未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