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 ,就佛经翻译对传播佛教文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认为它顺应文化交流的需要 ,通过组织形式、方法、技巧等的调整 ,扩大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成功的翻译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 ,并且昭示出翻译的终极价值在于促进外来文化的内化和推动译入语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是一对矛盾。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使东西方文化由冲突走向和谐,实现二者的互动共生,是跨文化交际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东西方文化在由冲突到和谐的全过程中,文化平等论是走向和谐的前提;文化共性论是走向和谐的基础;日益频繁的交流是走向和谐的桥梁;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走向和谐的手段;在和谐互动中实现双赢是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僚女叶限嫁陀汗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中越灰姑娘故事的同异是跨国骆越民族心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末回眸之际,文化保守主义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关于传统丈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这是一般值得表述的历史,却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文章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人生终极选择为切入点,探讨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保守”内蕴。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中,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和冲突日趋明显。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外国优秀文化,但更要坚持和强化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重视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
《今日南国》2009,(5):F0002-F0002
您想出国深造,为今后的就业、人生发展开辟广阔的途径吗?中外文化交流项目为您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  相似文献   

7.
回鹘是维吾尔族与裕固族的祖先。在历史上,回鹘与吐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藏族对裕固族的形成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今日裕固族中还包含了不少的藏族文化成分。藏族文化的影响在如今的河西回鹘-裕固族身上能够十分明显地得以考证。藏族语言、藏传佛教、民间文学及生活习俗对河西回鹘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言作为社会必然的存在条件,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个重要的社会工具,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应变性。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的变革,词汇也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本文从词汇的角度探索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店名看近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以长春市重庆路为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店名是商业语言的一种,具有商业语言的所有作用和特点.它反映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反映商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当今,商业精神文化仍可从五花八门的店名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吉林省长春市的重庆路是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对该街的店名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具体的层面探寻现代商业文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贫困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经济问题,许多扶贫措施也主要是采用经济手段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对一个背陇瑶村落50多年的社会变迁进行考察,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村民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作者更倾向于认为贫困是一种文化秩序的结果.扶贫工作在改善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把扶贫者的思想观念灌输给贫困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富人或者强权者的财富观强化了贫困人口的贫困感,双方以一种合谋的方式制造了一套关于贫困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1.
沈晓阳 《东方论坛》2005,(3):114-118
文明是与野蛮、蒙昧相对应的.因此,凡是使人脱离野蛮、蒙昧状态,使人更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就都是文明的体现.应该用这个标准来界定政治文明的内涵,衡量政治文明的成果,评价政治文明的意义,指导政治文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视阈的生态文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学发展现的视角分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指出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以其巨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的科技力量席卷了世界。与此同时,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化优越论等文明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然而西方文明的自豪感、优越感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等等成为其新的理论表现形式;而在行为方式上则表现为利用各种合作关系而展开的文化殖民,或者是赤裸裸的政治干涉。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文明"的概念及相关文明理论的考察,认为西方文明中心论自形成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各种挑战,而多文明中心理论,多文明起源理论以及人们对文明的深刻反思其实都是对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否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明能够正确认识非西方文明,从而实现多文明的共生与繁荣,才是文明包括西方文明未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好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理论支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资本为中轴的现代社会,资本凭借着贪婪的进取性与无限的扩张性创造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这种建立在对人和自然残酷压榨之上的资本文明,由于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的近乎崩溃,其进一步发展已经举步维艰。文章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两大不可缺失的因素:资本和生态。资本对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以及生态之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须在人为理性的调控下,实现两者的平衡与协调,未来文明也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通过两者的双重变奏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既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需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在法理的维度,树立人本法律观、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生态保护功能等,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生态文明全面而自由地实现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自然的片面对抗,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离开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建设高度发展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解说城、镇、乡三类地理单元的公平发展,分别阐述城、镇、乡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生活条件现代化问题;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原则与生态原则、城乡一体化问题;城市建设中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与顾及整个国土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人口聚居点中物质能量良性循环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代价与发展密不可分,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理智对待代价问题,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环境问题是发展代价的重要表现之一。关注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游牧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永远不会退出人类发展的历史舞台,因而游牧文化的起源和中亚帝国兴亡史的探讨永远不会停留在历史的尘埃中,其现实价值永远存在着利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