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09-115
对市场化语境中大学知识分子的蜕变、异化现象,那些有良知的作家痛心不已,纷纷以小说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关注与思考,字里行间表现出强烈的救赎情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叙事小说中,对于精神异化的大学知识分子救赎的文学想象,主要存在出走忏悔死亡三种方式。这些救赎模式的有效性自然有限,然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作家对大学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思考,也为如何拯救异化的大学知识分子提供某种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民间立场成为一些知识分子思考、写作的自觉选择,涌现出不少有价值、有影响的作品。因此,就出现了一批被称作“民间知识分子”的群体。转型时期的中国,曾经丧失的民间社会正在发育,民间学术犹如一股清泉,汩汩涌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歌是在80年代先锋艺术“去政治化”、“去意象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其自身也经历一个由陌生化逐渐到亲切化的言说过程。90年代乡土诗歌有几个明晰的特点:从90年代初的家园回望血亲指认,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地域性抒情史诗的谱系和意象体系的建构,由此拉开了地域特色、异域情调的序幕;90年代乡土诗歌还有一种致力于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审美追求,以“隐现”的艺术方法加入隐含寄寓,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最后,从90年代中期到后期,乡土真实时弊的一面浮现出来,乡土不再缄默,乡土诗人终于找到了自我的角色定位,以愤怒和挣扎抒写乡土的真实境遇,完成了乡土诗歌厚重悲凉的美学风格,也完成了乡土诗歌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中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意义上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导师死了:价值缺失,精神困惑;二、市场:是天堂还是地狱;三、权力:是大路还是坟墓。  相似文献   

5.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走向延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云生 《学术界》2005,(4):186-191
20世纪30、40年代知识分子为奔赴延安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一潮流的形成既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基于理想和现实的政治选择。士大夫的“入世”精神,知识分子面对日本侵华危机的政治激进参与,“重庆”与“延安”的对比反差,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是影响知识分子政治走向的因素。走向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参与革命和政治的同时,也预示着知识分子群体面临自身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问题,一般从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作家主体意识中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比较明治小说与"五四"小说考察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差异。以中国现代小说为参照基准来重新审视日本近代小说中知识分子自我救赎问题,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在文学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众多知识分子怀抱“职教救国”理想和信念,希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拯救国家,振兴民族。这些职教知识分子虽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但是他们寄予“救国”厚望的职业教育在现实中还是遭受到了“学”“用”脱离、传统观念鄙薄职业教育、外来理论难以适应本国需要的境遇。  相似文献   

9.
民间童话是人类的精神梦想,然而就蒙古族民间童话而言,女性叙事却在构建梦想的进程中陷入了深深的悖论:一面是激情地吟咏女性的反抗与辉煌,另一面却不得不面对男性叙事圈套的蛊惑。正因为此,民间童话的革命性力量被一定程度地消解,我们终究无从在历史的痕迹中找到它对于蒙古族女性解放运动的实质性的推动与激发。  相似文献   

10.
“文人无行”是一个持续古今的文学主题,到了20世纪则愈加明显。审视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少有正面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而大多是不光彩的形象,是被讽刺、被挖苦、被调侃的对象。考察这些知识分子形象,40年代和90年代是两个重要的时段,具有对应性的特征。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生活中的知识分子出现了明显的“错位”,与作家自我形象也显出了极大的反差,个中原因,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11.
倪浓水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51-154,160
舟山本岛西面的岑港镇紫窟村的一座小庙,供奉一块名号为"游母"的石头。本文重点考析这尊游母石的属性及其与中国东南大陆上具有漫长历史的"石头信仰"的关联,并探讨其在海洋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知识产权对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信息不应是信息论意义上的信息,而应是控制论意义上的信息,即具有"同型结构+意义"双重结构.这有其法学上的规范意义.具备"源于人、有价值、法定性"条件的信息即可成为知识产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大众文艺精神取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发生重大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商品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随之急剧裂变,呈现多元化走向,形成精英文艺、大众文艺、主流文艺三板块交叉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大众文艺迅猛发展,成为学界瞩目的文学艺术潮流。因此,学界加强了对大众文艺的研究并提出众多的评判标准。从精神取向角度来看,1990年代大众文艺起于消闲娱乐,于中暗含“意义”与“精神”以及某种乌托邦因素,具有世俗关怀意识、灵与肉的变奏、寻找精神家园、表述现代人精神痛苦等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秩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建 《文史哲》2004,(4):35-41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权衰微,民不聊生,社会秩序结构在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民间秩序结构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民间秩序结构表现为豪强割据、豪族游侠统治、坞堡自救、望族的精神领导。民间秩序结构中的阶级组成主要为大族、官僚与门生故吏之间的依存关系,大族、豪强与宗族乡党、侠徒之间的共存关系。其特点为相对的独立性,豪强、游侠统治的强权性,轻财重义、仗义疏财的侠义性,以宗族乡党为基础的宗族性,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建立乌托邦社会的"复古性",共同体中自救共存的互助性。  相似文献   

15.
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权力系统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恩良 《文史哲》2005,(2):110-117
尽管民间教门与秘密会党内部都是实行“家长制统治”,但就权力系统而言,两者存在如下区别:第一,在权力的来源上,民间教门的创教者及其教首主要依靠自我神化的方式来获取对信徒的控制,而秘密会党中“大哥”地位的取得主要依靠自身的实力与威望;第二,在权力的运行方面,如果说民间教门的教首相当于封建家长制统治中的家长的话,那么,秘密会党的会首则只相当于封建家长制统治中的兄长。因此民间教门的教首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其组织的运行,而秘密会党中的会首只是拥有维持组织正常运行的权力;第三,在权与利的关系上,民间教门中教职的高低与现实利益的大小呈现出对等的关系,而秘密会党中的职衔绝对不是获取个人利益的资本;第四,通过血缘关系世袭教权是民间教门中权力继承的基本方式,而秘密会党中鲜有父死子继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6.
真善美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想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真善美的追求,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人类政治生活既要遵循真的尺度,同时也必须遵循善的和美的尺度。因而,人类理性在政治生活领域同样适用,人们的政治活动是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政治文明,与以往一切政治文明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本身内涵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不过,这种统一在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要实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个政治文明发展的理想境界,还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具体分析了强制性规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心理学分析 ,从哲学角度及现实必要提出了强制性规范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思路 ,并指出了强制性规范在介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负的方法是其哲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部分,他认为,只有通过负的方法才能达到哲学的顶点。进而,他认为康德在其哲学中也不自觉地使用了负的方法,如物自体不可知。而在康德看来,物自体不可知,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智性直观能力。冯友兰则认为,物自体虽不能通过认知方式把握,但可以通过直觉、体悟的方式来达到。我们认为,冯友兰负的方法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哲学"内在超越"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当知识产权遭受到侵害时,不仅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受到了损害,知识产权被许可人的权益也受到了损害.然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中,被许可人的诉权性质如何,尚无定论,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我国有关的法律对被许可人的诉权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关于被许可人的诉权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上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在二元知识产权体系理论的框架下,上述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