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崭新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实践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原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历史阶段。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只经过了三年的实践就被毛泽东放弃了。本文认为毛泽东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主要原因既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的缺陷所致 ,也不是苏联的影响 ,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弄清楚  相似文献   

3.
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新民主义社会论曾经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源头。在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 ,重新探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和实践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田盛 《南都学坛》2008,28(5):111-1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什么突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对此学界有"策略"说、"社会结构变迁"说、"苏联影响"说等代表性观点。实际上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是"多因决定"而非"单因决定"。其中,总结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是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的关键性原因。那种认为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转变中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观点,显然夸大了毛泽东个人主观因素在这次转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内容和鲜明的理论创新性。一是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二是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三是建构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政治体制;四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文化模式。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质的角度分析,毛泽东并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只是因为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前后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利用资本主义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只是一个实现工业化的手段,手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理论的放弃。  相似文献   

7.
8.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由此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中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设想变为现实;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践过程无论对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是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毛泽东总结和概括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并由此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是构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长期探索,是构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实践依据.党的七大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演变是偏离上述基本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开创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够完善和成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的不确定性、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认识的二元论、转变时间和条件认识的模糊性及对待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致使我国过早放弃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3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全面协调的发展。其关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武装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统一战线、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以及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农民思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领导了苏维埃的宪政建设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苏维埃民主思想 :苏维埃的选举权属于工农群众 ,苏维埃是人民生活的真正管理者 ,人民有权监督苏维埃机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革命转变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这一探索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整理与研究这一历史进程,对于推动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工业化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追求。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不仅对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充分地阐述,而且还对如何实现工业化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由于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从而避免了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空想主义,找到了一条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大民主”思想是毛泽东在晚年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民主理论。毛泽东提出“大民主”思想的最初目的是反对官僚主义,后来则用于进行政治斗争。“大民主”思想存在严重误区,它违背了民主的本义,忽视了民主的阶级性,违反了民主的程序性,缺乏法律上的精确性。但是,“大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模式,蕴含着一些合理成分,被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理想形态。而且,毛泽东在进行“大民主”实践时,其理论思维的主观动机和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和毛泽东,发生了一场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争,虽然后者取得了胜利,但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遗留问题。反思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中国社会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要求与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使共产主义理想能够成为引领和指导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构想了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宏伟蓝图,具有现实与理想的双重维度,一方面向下直接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另一方面向上与共产主义理想保持密切联系,集中地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