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业地质学研究的总体情况,依据现状,结合实际,指出了农业地质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国内高校开办地质学专业的47所院校之一,是东北地区仅有的6所之一,是吉林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开办地质学专业的高校,并且,我校地质学专业与经典地质学专业不同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地质行业人才;我校地质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一直遵循"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强能力",坚持产教融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凸显出"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其成果从毕业生适应岗位情况等方面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实现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加速我国创新人才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结合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建设,我校地质学专业主干课程先后开展了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经过近八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双语教学仍处在初级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实践表明,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与专业水平,学生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同时配备合适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同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发挥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以“普通地质学”为例,立足教学实践,从践行“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出发,分析了“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的原则;探索总结了“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中变化观念的确立是地质学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的转折点。变化观念在地质学中的确立是以岩石成因问题的解决为标志的。这一重要成果集中地记载于地质学家赖尔Cc、Lyell,1797~1875)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对此,恩格斯指出:“只有赖尔才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质学中,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可见,赖尔之所以第一次将理性带进地质学,其首要问题就在于他在地质学中确立了变化的观念。因此,研究赖尔在地质学中如何确立变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成长阶段划分及素质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论基础。文章根据最佳创造年龄规律和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孕育期、成长期、前成熟期和后成熟期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各阶段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并据此提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地质学也随之兴起。它主要运用地质学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成果,探讨有关景点的分布、类型、特征、成因和变化的规律,是地质学与旅游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可为旅游资源的寻找、评价和旅游规划提供更多依据,以便最大限度地展现景区和景点的美学、文化和科学价值,同时也可向人们展示更多景观成因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厘清人才教育的内涵、特征及人才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微观人才教育置于国际背景、国内背景、未来趋势3个维度的时代坐标中予以审视和定位,从而把握我国微观人才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深化合作不断加强。因此,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英美两国国际教育中的区域国别研究至20世纪开始成体系化、正规化和集聚化发展,各有特色,其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也在半个多世纪里累积了大量实践经验,机构组建、课程建设和研究发展等方面可以作为他山之石,来反观我国区域国别研究型人才机制的发展和创新。本文对当代英美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并提炼其人才培养机制的特点和不足,通过结合我国现阶段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现状和实践,提出3“跨”课程体系创新和“2+2+2”核心竞争力构建,意在为我国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模式提出创新性观点和建议,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更多视角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年,鲁迅在东京和他的同学顾琅一起编著出版的《中国矿产志》是一部记述我国地质状况和矿产资源的自然科学著作,它发行时,另附有《中国矿产全图》。全书分导言、本言两编。导言四章,记述我国矿产、矿业的概况和地质形成、发展过程。本言十八章,列述我国十八省的矿产分布和蕴藏情况。这本书,在中国近代地质学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地质学专著。著作者从我国各个地质年代中矿产和生物形成及变化的客观事实出发,以最大的努力传播科学的地质学知识,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封建、守旧、迷信思想,宣传朴素的唯物主义。著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祖国大地丰富的矿  相似文献   

11.
摘要:揭暄是明末清初士人,经历明清鼎革后归隐山林,专心访学交游,其所著军事书籍及对宇宙论的探讨颇有见解,为当时学者所称道。揭暄少年时接受过传统儒学教育,并对西学有所接触;归隐后与著名学者如方以智、方中通、游艺等相熟并与江西著名学派成员走动频繁,学术交往活跃,形成了一个以避乱为机缘有着明显地缘联系、志趣相投的学术圈,并在学术活动中加深了对西学的理解。揭暄的著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其交往学者关注的问题和学术背景影响并得到其观点的启发,在学术探讨和辩难中愈渐丰富和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由研究第五代电影人发展而成,并广泛被中国研究学者所采用的理论构架已不足以充分阐释第六代电影 人的作品。这一代电影人不再满足于前代导演所呈现的历史与民俗想像,而是将当代城市空间和其年轻的承载者作为 关照对象。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江南一带大量涌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主人公之一的才子形象历来备受争议。作为我国古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范型,才子形象的形成基于以下诸种原因:一是与小说作者的创作心态有关;二是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历史文化传统中众多才子所展示的特定审美文化意蕴;三是小说作者对所处时代环境中才子、狂士的人格气质的充分认同。对于这种才子形象,不能仅从艺术角度作简单的否定,而应该积极探索、认识其所蕴含的特殊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耕耘 ,潘懋元先生奠定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 ,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后备人才。潘懋元先生的突出成就不仅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赞誉 ,他的为师治学之道也鼓舞了一大批年轻学人。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综述     
语用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其内容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便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直到1986年,语用学才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得到国际学界的承认。介绍了语用学的渊源、研究领域、主要流派,以及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学科评价作为科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科发展评价可为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杰出人才的研究水平决定于学科的建设水平,也直接反映了学科的发展状况。我国化学学科在过去十余年中取得迅猛发展,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攀升。通过选择1994—2004年间的化学学科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的论文发表数据为研究样本,以科学引文索引为数据源,总结并分析了化学学科中国内杰出人才的论文总数、h指数、论文引用次数等科学计量学指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杰出青年人才的计量学指标能够反映学科发展情况,从而为未来构建完善的学科发展评价计量学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学者对威廉.福克纳注意不多,直到1950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国学者对这位作家的译介和研究才正式展开,但很快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自1979年开始,我国的福克纳研究走上正轨。1990-1999年是我国翻译出版福克纳作品和有关著作的全盛时期,也是福克纳研究的一个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福克纳研究稳步而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福克纳研究的特点是年轻学者增多,研究对象范围扩大,研究方法也更加新颖和多样,从比较文学角度予以研究的论文、论著也在逐渐增加,还出现不少总结我国福克纳研究的文章。总体而言,我国福克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复研究,对他的后期作品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研究不足等。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医科大学2002-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且目前仍在该单位工作的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年基金的学部分布、青年基金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申报与获资助面上项目情况,以及后续获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完成情况、申请代码延续之间关系,找出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地方本科医学类院校的青年人员培养和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03:诠释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去世之后的2003年,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逐步进入一个理性、平实而有条不紊的新阶段。在西方诠释学原典与理论的译介与研究、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的研究、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性研究以及诠释学向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渗透等四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诠释学的系统性研究、研究力量的整合以及后备研究力量的培养等方面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加强陕西省金属矿产资源的地方立法,既是政府依法行政、地质部门依法勘查、矿山依法开采的法律基础,又是陕西省地区特色立法的需求,还可对中央立法进行必要的补充。但是陕西省金属矿产资源地方立法还存在立法内容不完善,对矿山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探矿与采矿秩序不合理,矿政关系不顺等缺陷。因此,陕西省应从地方立法上进一步完善,重新修订《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研究和建立适应陕西省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修改部分现行的地方性规章;深化矿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促进陕西省金属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