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的政治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出人意料地结束了。战争没有像许多专家所预想的那样 ,有伊拉克方面激烈顽强的抵抗和美英联军攻打重点设防城市时的重大人员伤亡。相反 ,被看做伊拉克政权最后希望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敢死队”等主力 ,未见有哪怕一点像样的有组织反攻便不战自溃 ,留给人们诸多悬念。殊不知 ,这一切都是美英联军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的政治攻势的结果。此次战争美英联军进行了充分的“政治包装” ,以“硬的”震慑 ,“软的”攻心 ,并辅以凌厉的新闻战 ,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配合 ,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与政治的双赢战。因此 ,透过伊拉克战争 ,我们不仅应该作军事上的总结 ,也应该做政治层面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伊战后,沙特阿拉伯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沙特王室在民主化改造中进退维谷,意识形态危机加剧,沙美盟友关系龃龉不断,安全环境变数增多,多边外交步履迟缓。民主化改造所激起的社会张力和因现代化受挫后的屈辱与不忿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将成为沙特政府长期面临的两个严峻考验。伊战后的沙特,必须重新确定自己在新的国际和地区格局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看,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是中国进行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国防战略方向和外交战略,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依据。据此,中国应该制定谋求世界大国的外交战略;自主构建周边的安全体系;依托经略东亚,营造新的东亚合作模式;加强海军建设,发挥海陆兼备优势;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且,在长远目标的进取和恢弘性与实现近期目标的内敛和稳健性之间谋求一种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4.
战争法是国际法的分支 ,它既是对敌斗争武器 ,又是在斗争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战争该不该打、控制在何种规模、采用什么手段、使用何种武器等 ,在决策中都要注意战争法的有关规定。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善于运用国际法这个武器 ,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我们应对其中的战争法问题进行思考 ,以便在新时期军事斗争中能恰当地适用战争法 ,正确决策 ,更好地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夺取军事斗争的全面胜利。  一、师出有名 ,具备使用武力合法性 ,是进行战争的前提  现…  相似文献   

5.
3月 2 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情况下而进行的单方面行动 ,很快导致伊拉克现政权的垮台和中东地缘政治的变化。伊拉克战争对当今国际政治原则与秩序、大国关系和地区稳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对联合国权威的一次挑战。但从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和原则以及联合国内部大国关系等方面来看,联合国仍将作为国际政治与集体安全协调中心,仍然具有生命力。随着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联合国只有加强平等协商才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改善带来了转机,但这不过是昙花一现,伊朗问题将成为美国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将在未来几年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的焦点。美国全面军事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最可能使用的是“打压结合,以压促变”,即对伊朗实行政治上的打压与经济上的封锁和制裁,甚至有限的军事打击,支持改革派,促使伊朗民众对现统治不满。进而使得上层的改革者与下层渴望改革的民众相结合,形成“新的革命”力量,最终改变政权。实现和平演变,不战而胜。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结盟体系出现裂痕,美国霸权的合法性进一步削弱,美军虐俘事件更是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并且美国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计划受阻,伊拉克战争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反恐目标。伊拉克战争削弱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利用国际机制的能力,美国的软实力在这场战争中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美国形成了新的全球战略。伊拉克战争产生了美欧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1904年的江孜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学说是这场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拉蒂尔的“国家有机体说”是直接理论基础。英俄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北上南下战略在中亚、西藏迎头相撞是战争爆发的外交原因。新世纪初西藏的地缘政治价值进一步提升。西藏接近中亚国际政治斗争中心和能源争夺中心。西藏具有中国地理和资源屏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与美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三大思想家之一。其所著的《孙子兵法》 ,因为包含了丰富的军事学内容和精辟的哲学思想而影响深远。从《孙子兵法》与美伊战争的相关联系出发 ,运用《孙子兵法》中孙子哲学思想 ,可以分析出《孙子兵法》对美伊战争中交战双方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存良 《阴山学刊》2006,20(3):126-127
在战争中,虽然传统的心理战方法还在用,但是现代的无线传输技术、传媒技术、信息生成技术的运用使心理战这一古老的斗争方式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手段和样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手段更加神奇和隐蔽,具有更强的心理打击效果,让交战双方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和国家的安全影响也更为巨大的深远。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渊 《学术探索》2008,(1):54-58
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影响最大的区外大国。在地缘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在冷战后对南海问题推行了积极干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南海政策将表现为如下内容: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影响并牵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李志斐 《学术探索》2007,73(5):75-79
冷战后,美国制定了新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推行国内外政策的动力源,是美国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为实现全球战略利益,美国必然会有选择性的对联合国进行制约,主要集中于对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秘书长的制约。种种制约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联合国命运的思考与争论,这种制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极霸权体系的构筑,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与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蒋相泽 《学术研究》2003,3(8):98-104
东欧剧变后,美国便对中国施加种种压力,妄图迫使中国走东欧国家之路,但未能得逞。此外,在许多国际重大问题上,美国仍需与中国合作,并需发展对华贸易。因此中美关系便呈现紧张与缓和交替的局面。中国是希望加强合作的。但是,只要美国当权者不放弃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幻想,中美之间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 ,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 ,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地传入我国 ,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打破 ,中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被解构。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包括人们认识的过程、观念的转变 ,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等。它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 ,并逐步引起了人们思想革命性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 ,从而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的国家利益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意外”终结不仅意味着世界政治进入转型时期,也意味着国家利益的一些传统认识和维护方式发生一些深刻变化。冷战的结束给国家利益的判定带来新的变化,合法性和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断增强。在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中,不同层面的利益趋于复合化,经济利益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软实力”层面的利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利益的维护需要重视国际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的教科书审定制度是建立在废除战前教科书国定制基础上的,它取消了日本国家对教科书的绝对统制,并以民主、和平为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又具有局限性。自从战后初期确立教科书审定制度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分三次对该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并在这一过程中以"简化"、"公正"为名,不断加强政府在教科书审定制中的权力。而日本政府在教科书审定制中权力的不断加强,便是战后以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