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定《促进就业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加快我国促进就业立法工作,劳动保障部成立了课题组,就制定《促进就业法》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从制定《促进就业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就业法》的定位、《促进就业法》应当体现和坚持的原则、《促进就业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制定《就业促进法》的难点问题等方面内容提出此报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国际立法为视角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定义和危害,通过与国际立法的比较找出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与国际立法的差距,并提出了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设立专门机构、完善行政和法律救济机制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法》正在制定中,在立法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制度体系、统筹层次等问题引起热议。如何处理就业增长和就业保护的关系是立法的核心议题之一。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增进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显然需要协调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历程及挑战,介绍国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经验和改革动向,以及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力流动、就业促进等方面探讨当前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协调的关键问题,以期对当前改革和立法提供方向性、宏观性的思路。这一组论文也是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相关政策选择及协调研究》(02JAZ790015)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荣 《中国劳动》2007,(4):6-11
2007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五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完善我国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就业的现状和问题,二是就业促进立法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三是对就业立法的几点建议。现将莫荣同志的讲稿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后,全国各省市基本都启动了地方配套立法工作。截至2010年1月,河南、江西、宁夏、吉林、湖南、广东、山东、贵州、海南、河北、天津等10多个省市都制定或者修改了就业促进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立法的共性众多,同时又  相似文献   

6.
部委传真     
经济政策要考虑降低失业率3月3日,劳动保障部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发布《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研究报告》,对促进我国劳动者就业给出建议。专项小组表示,从我国社会经济政策整体把握,要将是否有利于促进就业作为制定、实施和调整社会经济综合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在制定和调整综合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促进就业的需要,使政策实施的结果更多地促进就  相似文献   

7.
国外促进就业法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就业尤其是实现充分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大胆尝试,其中以立法促进长效就业,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促进就业立法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的促进就业立法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促进就业立法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立法习惯和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总括来看,国外的促进就业法规既有其鲜明的个性,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在立法宗旨上都是一致的,即旨在促进充分就…  相似文献   

8.
2010年,河南省新乡市就业促进工作按照抓就业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健全促进就业的  相似文献   

9.
■总体评价主持人:劳动保障立法这几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去年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就业促进法(草案)》又一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天特地请几位专家针对《就业促进法(草案)》的内容进行专题座谈。先请你们就这项立法,特别是草案的内容和结构谈谈总体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意义重大。在育人模式上,新《职业教育法》强调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就是要突出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推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指导等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