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塞尔称自己的哲学为“超越论的观念论”,这使得当代实在论者将其视为重要批评对象,他们主张,胡塞尔哲学因为其超越论的立场而错失超越本身。胡塞尔关于实在论—观念论的讨论是借助“内在—超越”概念展开的,他区分了两组内在—超越概念,这两组概念通过与两个意识概念的对应,同构造的两个基本范式联系起来,这样,实在论—观念论之争就落实在这两个基本范式的有效性问题上。正是从这个方向上,胡塞尔有效地辩护了超越论的观念论与自然的实在论的可兼容性,从而证明,他的超越论的观念论并未错失超越本身。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观念论常常被指控对世界之存在持笛卡尔式的怀疑论立场,学界对这一指控的回应大多诉诸超越论观念论与实在论的相容性。然而这种回应策略不仅不必要,而且违反了现象学的无前提性原则。根据纯粹意识的本质规定所设想的“取消世界”的可能性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设想性,现时在思的意识通过一致性经验实际地排除了这种可能性,确证了世界的现实存在。实行着现时意识的超越论自我的事实,不是实在世界中的经验事实,也非绝对观念论的精神实体,而是一种在超越论构造中显现出来的,先于自然与精神、实在与观念之分的原事实,先于一切现象之分的原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追溯了科学实在论与工具论争论的哲学历史根源,揭示了现代西方哲学以及科学哲学试图用工具论混淆和调和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都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又反对绝对唯心主义,但是由于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不了解实践在科学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实在与思维的二元对立.只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能克服实在论与工具论的对立,达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美本质的认识有主观论、客观论,但它们都有局限性.针对其局限性,关系论出现了.关系论认为美存在于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中,然而它也不能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解决美的本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被认为是两种相互竞争的科学观,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两者的区别上,忽视了对两者的共同点的研究。实际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具有一些共同的形而上学根基:他们都源于对知识的有效性的追求,都认可意志自由的形而上学;都有某种预设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倾向;都从表象走向了实践,等等。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而且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没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为了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作者试图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作一个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在教育发展史中,任何一方从未因另一方的盛行而消失,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一方从属于另一方存在。二者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下保持着平衡,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应在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杠杆中找到适切的契合点,使二者合理并容,达到和谐统一。这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俄国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拥护和响应。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有机论者和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的精神一物质关系理论推动了两面论的现代发展。两面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唯物主义理论,重视其思想研究有利于廓清当前的一些认识偏见,促进心物和心身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革命主题论、反封建核心论、反封建根本问题论及文化革命论等内容组成。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及新中国前 2 8年反封建斗争实践的指导思想。但是 ,我们还应该看到 ,毛泽东的反封建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 ,他长于对物质制度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 ,而对思想意识层面封建主义的批判则严重不足。这构成了整个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是一种脱离犯罪构成论体系与刑法学其他重要范畴的关系而进行的“孤立性”的研究.与正当行为的关系应该构成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照应其与正当行为的关系使得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也是一种“关系式研究”,而这将丰满犯罪构成论体系,并有助于对中国大陆传统的犯罪构成论体系作出“中肯”的评价和“冷静”的对待.  相似文献   

11.
欧洲欲求论的思想源远流长.欲求不仅是心理动力学研究的一个主题,而且也是哲学人学和欲望哲学以及伦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探讨了欧洲古代至近代心理欲求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主要学说:(1)快乐欲望说;(2)高低欲求说;(3)欲动功能说;(4)运动欲求说;(5)自然欲求说;(6)自爱欲求说.从六种欲求论的学说来看,欲望、欲求、愿望总是同人性观、利益观、价值观、幸福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欲望、欲求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既要反对禁欲主义,又要反对纵欲主义,坚持欲望服从理性,理性统辖欲求,要知足、节制、适度,真正成为自己欲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作为一种文化社会学(哲学)批判,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分析了作为文化生产的音乐。在阿多诺那里,作为精神生产的音乐文化的出发点仍然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文化社会学(哲学)批判不能与社会现实分离开来,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必须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立场,阿多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音乐生产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一是音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二是音乐商品的生产、再生产、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成分,因此既不能把握住新音乐哲学的马克思主义模式的核心范式,也未能理解阿多诺对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主要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主线突出;立论力求严谨,内容力求凝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哲学基础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后者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2)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前者是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后者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3)在价值源泉上,前者主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后者却认为效用或最后效用程度是价值的源泉;(4)在价值度量标准上,前者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认为是边际效用等等.共性方面体现在(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2)立足点都是市场经济;(3)在本源上,都属于价值论上的"一元论"等等.同时指出,应当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移动商务即将成为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中坚力量,研究哪些因素将驱动移动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有关移动商务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归为四类,即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以及基于感知图、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基于消费者满意度模型。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不足,并对未来移动商务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中有四大主导性范式--"意义"说、"需要"说、"关系,,说、"人性,,说.这四大范式揭示了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因此,剖析当代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是推进当代价值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刑法行为理论发展至今,主要形成自然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及人格行为论。这些行为学说不乏合理元素,但亦充斥着纰漏与弊窦,难以自圆其说,故以人类劳动样态为出发点,缔造控制行为论,该行为理论能够对不作为犯罪与过失犯罪进行有效统摄,亦能涵摄罪前罪后情节,从而使行为的概念具有了统一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实验主义治理思想是当前新兴的治理理论,具有若干突出优势,对当前中国法治实践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实践、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新构想,即从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出发,重新理解中国法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现代治理实践中已存在实验主义倾向,当前地方治理自主性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具备构建实验主义法治模式的条件。实验主义法治以实践为核心,从目的、结构和方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实践。在目的上,以框架性目标取代理论独断;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方法上,强调法治评估在实验主义框架中的核心位置,并促使其从绩效考核向路径实验转型。  相似文献   

19.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管理思想的演变经历了科学管理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学说和后现代管理学说4个阶段,在哲学上相应的表现为客体至上的效率哲学、主体至上的行为哲学、主客体统一的系统哲学和主体回归的创新哲学。与此对应的,教育领域的管理思想也经历了科学管理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系统科学学说和和谐发展学说4个阶段。管理思想(包括教育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哲学的发展过程是相得益彰的,本质上都在研究“人”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正义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入。同我国高校管理思想科学发展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错位”,即政府和大学的角色错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错位和“法治”与“人治”的管理错位,严重影响了“效率”、“民主”的有效实现和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