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并非司马迁首创,但司马迁却是运用对比手法十分出色的一位古代作家。他在《史记》中对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为后人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的东西。本文从自由灵活的形式、爱憎褒贬的寄寓、鲜明形象的刻画三方面论述了《史记》高超的对比艺术。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心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而司马迁个人特殊的个性气质也促使他深入到历史人物心灵深处与之交流 ,这两个因素使司马迁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心态。文章运用心态史学方法 ,讨论了司马迁对民族文化心理、帝王心态、社会群体心态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出身低微而富于远见,或影响了历史发展动态,或富于母爱,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或生前有非凡之举,身后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4.
《史记》与《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与荀子之间虽然不存在所谓的师承渊源 ,但由于《荀子》是儒家的重镇 ,所以司马迁必然要研读《荀子》 ,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史记》与《荀子》之间有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史记·礼书》与《荀子·礼论》互有异同 ,《史记·乐书》则与《荀子·乐论》观点相通 ,《史记》在法后王、自然人性论、富民重民等观点上对《荀子》有所吸取  相似文献   

5.
《史记》描写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事件的故事化、语言的个性化、夹叙夹议、对比烘托、细节显示、心理描写、肖像刻画,以及抒情笔调等,都成功地突现了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6.
7.
《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记》的评论艺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与先秦古籍、汉初文赋、太史公的创作目的有着密切联系 ,其“寓论断于叙事”、“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直抒胸臆 ,画龙点睛”等评论方式也引起了后人的高度重视 ,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司马迁《史记》的创作动力,或说"发愤著书",或说"受于父命",然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动力。透过外力影响和内在动机,可探究出司马迁著史的元动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不仅因其以独创的“纪传体”记载悠悠千载的中华历史而傲立史林,后世无与争锋,也因其以“史诗性底笔峰,出之以唱叹的抒情诗底旋律”,表现出浪漫的激情、激烈的壮怀和满纸的幽愤震憾,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  相似文献   

10.
11.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十分精彩的段落,也是,《史记》全书中富有代表性的片段,它表现了《史记》史传文学描写的高度技巧。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它经过司马迁独具匠心的构思,历史事件的叙述摇曳多姿,构成悬念迭起、跌宕曲折的戏剧性情节,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鸿门宴》中双方冲突的力量是并驾齐驱的两条线。项羽一方有他的准备。调度等活动。刘邦一方又有他的一系列应付措施。司马迁把这两条线平列,交替叙述,有条不紊。双方的人物是—一对应,两两比较…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与神话传说——《史记与文学》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论述了史学与文学巨著《史记》与古代神话传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指出司马迂的蒐集、整理、加工和改造,使古代神话传说不仅成为《史记》上古史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同时也赋予了《史记》的文学色彩。文中具体地分析了故事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诸方面文学因素,对读者颇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战争是敌我双方智慧与勇力的大比拼,司马迁主张在战争博弈中以斗智为主.《史记》写了大量的战争谋略,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战争谋略教科书.《史记》中的战争谋略既包括战略、战役层面的谋划,也包括外交层面的谋划.司马迁之所以能对战争谋略的叙写得心应手,是渊自他博览兵书而拥有的深厚兵学知识.《史记》与《孙子兵法》等兵书互为表里,兵书是理论,《史记》则是具体战例,二者互相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史记》中所蕴涵的情感魅力的具体表现及其生成原因,认为在《史记》一书中,无论是司马迁直接的议论抒情,还是他所使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都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而《史记》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既与司马迁对史学创作中情感作用的理性认识有关,也与他确立的著史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与《易》学有较深远的渊源关系,司马迁笔下人物的人生观深受《周易》思想的熏陶。禀承《周易》的人生观,司马迁对待人生,提出“不令已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人们应当“自强不息”,能够“见几而作”。同时个人必须具有谦逊、礼让的品质。再者,司马迁接受了《周易》物盛则衰思想的影响,提出个人应当“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处在人生的巅峰,必须及时引退。人生不应太沉迷于权禄,应视之如浮云。  相似文献   

16.
《汉书》在《史记》基础上,建立起纪传体断代史编纂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汉书》对《史记》的袭用也绝不能用简单的"抄袭"二字来概括。班固在袭用《史记》材料过程中遵循有一定的原则,决非盲目照抄。班固对《史记》或增补,或改易,或删节,无不是在一定原则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不仅尽情鼓荡英雄们的风云之气,还在战争间隙演绎了几出儿女风情的好戏。"霸王别姬"是风云气兼儿女情的不朽之笔,它演绎了"战争与爱情"."英雄与美女","生存与死亡"三对文学母题。"弱女子勇救落难公子的爱情佳话",以战争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是两情相悦的风情喜剧。对"红颜祸水"进行的政治道德上的口诛笔伐,遮蔽了其中存在的"男女真情",其中的普世性的爱情不能一概被抹杀。司马迁以史家笔法书写烽火中的爱情,掀开了战争中最浪漫的感情——爱情的红盖头,开辟了以此揭橥人性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是汉代黄老道家著作,它对《史记》的影响主 要在思想方面。《淮南子》在构建天人古今知识体系、对待先秦诸子的思想方法、倡导法与 时变、礼与俗化、主张审微、重时等一系列问题上,给《史记》以深刻启示。《淮南子·天 文训》与《史记·天官书》之间也存在着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眼中的循吏是指那些能谨守法度,忠于职守,顺应自然,崇尚无为而治的官员。史公对于历史人物是否适用类传 有特殊要求,即该人物的主要事迹须符合类传人物所具有的共性。《史记》作循吏传不录本朝人物实属偶然,而非传统史家所谓 史公借写史以“刺汉”。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眼中的循吏是指那些能谨守法度,忠于职守,顺应自然,崇尚无为而治的官员。史公对于历史人物是否适用类传 有特殊要求,即该人物的主要事迹须符合类传人物所具有的共性。《史记》作循吏传不录本朝人物实属偶然,而非传统史家所谓 史公借写史以“刺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