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理学体系集北宋理学之大成,而又高于北宋理学.因为这个理学体系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亦即以儒学为主体,又兼采道家的"道"和佛学的"一多相容"思想.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朱熹将这些"源头活水"融合于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因而提高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提高了中国哲学的思辩水平.  相似文献   

2.
朱熹理学是南宋以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它统治思想界数百年,影响深远。徽州是朱熹的祖籍,加上徽商的扶助,朱熹理学与徽州渊源极深。明末清初,徽州号称“理学之邦”,“东南齐鲁”。今天研究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对批判继承中国民族思想文化史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理性精神:朱熹理学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蓓 《船山学刊》2003,(4):154-156
潜藏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科学精神,由于近代科技的落后和儒学中伦理之学的显性而被严重忽视。事实上,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实践精神一样,是朱熹理学之树结出的另一丰硕果实。“物物上穷其致理”与“主宾之辨”,表明朱熹肯定科学的价值观和客观理性主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是一个包含诸多范畴的庞大的体系,然而朱熹的本体论体系却并非以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的.笔者从辨析其基本范畴的意义入手,将其散见于不同著作中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观点耙疏整理为一个相对完整而具有内在逻辑的体系,以进一步加深对朱熹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鉴于朱熹及其理学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中地位和影响的重要,鉴于历史上对朱熹文学和美学观的误解以及对朱熹理学美学研究的空白,本文认为有必要系统地考察与研究朱子理学美学。这对于填补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应有之环节,揭示中国传统文论中相对见弱而理学美学中相对见长的理性思辨,消除断言中国传统美学不具备思辨品格的偏见,宏扬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理论精华,在辩证地分析理学美学二重性影响中,吸取有利于建设中国有民族特色现代美学体系的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宋代道学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与朱子学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整体把握朱熹与朱子学的研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五大研究范式,即学案设立范式、历史考证范式、体系重构范式、纵横比较范式与创造诠释范式.五大研究范式各有长处和短处,都为进一步研究朱熹与朱子学提供了重要的资鉴作用和反思启示.  相似文献   

7.
徐公喜 《学术界》2007,2(3):156-162
朱熹之学应该概括为“宋代新杂家”,而不能概之以“新儒家”、“理学”。朱熹学说有着超越先秦时代杂家的内涵与特性,同时也有别于宋明时代一般意义上的“道学”,不同于明清时期学者所谓杂家。确定朱熹新杂家学派的属性,可以深刻体会朱熹思想的融合性,准确把握朱熹思想的先进性,全面理解朱熹思想的实用性,而看到一个真正的理学集大成者、时代文化创新者、内圣外王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理学对宋代社会及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适应宋代中央集权政治思想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亦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学术思想。理学是一个学派的总称,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了佛、道唯心主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家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宋史·道学传》中称道学。北宋初期的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人,但对理学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程颢和程颐,即"二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直接师承于二程学说,故后人称理学为程朱理学。正因为理学成于朱熹,所以又称程朱理学为朱学。传统观点认为,理学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集大成的朱熹理学体系的合理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仁释理、以生释仁,把关注民生的孔孟仁学与《周易》强调的生生之德结合起来,为人民追求生存、生活的合理性提供本体论依据,对徽州文化和徽商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朱熹重视理学教育、提倡气节的精神对塑造徽人的品格情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正心诚意”与禅学提倡的“明心见性”都有诸多方面的家族相似性。与禅学思想互鉴,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朱熹理学的思想实质。从思想史发展的逻辑角度看,朱熹理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和禅学等思想各自发展、融通合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慎独作为儒家重要的修养工夫,宋代理学和心学对其各有阐发。朱熹将《中庸》中的慎独和戒惧解读为两种工夫,慎独是已发之后为善去恶的工夫,戒惧是心存敬畏、主敬存养的工夫;张九成认为慎独与戒惧相同,都是对天理本心的体认,是一种直取本体的工夫路径。二人慎独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理学和心学对本体理解不同。朱熹之"性即理",是寂然不动的形而上本体;张九成之"心即理",是贯穿形上形下、已发未发的本体。因而朱熹的工夫论中必须要有心的思维作用,为学与主敬并重;张九成的工夫论中心即本体即工夫,以心识心。朱熹与张九成慎独思想的差异,正是心学与理学工夫论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2.
周晓光 《江淮论坛》2003,1(6):88-92
宋代理学导源于周敦颐,分流于张载、邵雍和二程(颢、颐),集大成于朱熹。朱熹以孔孟之道为本,援佛道入儒,综罗北宋理学诸家之说,将传统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哲理化高度,创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朱熹一生讲学不辍,门生弟子数千人,遍及闽中、两浙和江右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朱子学的发明则各具特色、各有心得,形成了众多流派。徽州(旧称新安,今安徽黄山市)历史上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婺源系朱熹祖籍,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在南宋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新莹 《中州学刊》2005,(3):163-166
陆九渊哲学在与朱熹哲学争鸣中成形、发展.作为心学体系开创者的陆九渊的哲学体现出不同于程朱理学的鲜明特征.正是朱熹哲学所确立的伦理主体、格物穷理的支离、泛观博览的空疏凸显出陆九渊哲学挺立道德主体、易简以及切己重实的特征.陆学以本心为核心,且以本心为形上依据,流露出浓郁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4.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和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待苏轼学术的态度, 是理学与非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表现。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 对非理学流派的苏轼学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激烈的批评, 目的是要扼制苏学势力、专树理学一统。这是朱熹之于苏学的主要态度。但朱熹又能认识到苏学的某些内容符合理学发展, 因而在其“集大成”的学术构建中,对苏学作了较多选择性的吸取, 从而较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理学体系。这一相反又相成的态度充分说明,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主要是对立关系, 但又有统一性, 后者尤其值得今日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钱穆有关理学研究的以下贡献:认为初期宋学是理学的直接思想渊源,突出了初期宋学的历史地位,把它当成沟通汉唐乃至先秦与宋以后学术思想的桥梁.把理学分为宋明与清代二个历史时期,宋明包括北宋、南宋、元代、明初、明代中期、明末六个阶段,清代包括晚明诸遗老、顺康雍、乾嘉、道成同光四个阶段,并把这一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分析,揭示了理学流变的特点及其内在逻辑.全面揭示了清代学术思想与宋明学术的渊源关系,指出理学不仅在清初,就是在汉学盛行的乾嘉时期仍有其影响,只有通晓宋明理学,才能很好地了解清代学术思想的特征及演变与发展.把朱熹置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去考察,从多视角揭示朱熹思想的精神,突出朱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其理学思想已为人们所熟知,并有了深入的研究。朱熹这种理学上的地位,却湮没了他在诗词上的名声和成就,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一个疏漏。笔者在编选《朱熹诗词选》(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认真阅读了朱熹现存的1200多首诗词,觉得有重新论说和评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理气观是栗谷性理学的核心。在理与气的关系问题上,可以说栗谷思想是对朱熹和退溪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在东亚学术发展史上,理学宗师朱熹对理气问题作了周密、完整的论述,韩国性理学大师李退溪在继承朱熹理气观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而栗谷的理气思想则是在继承这两位前辈学者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末到清初,不仅是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而且也是思想大动荡的时期。这是理学缰化以后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中外思想碰撞的结果。一、王学冲击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从那时起,理学逐渐时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到了明代,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很快就僵化了。被称为“醇儒”的翰林院学士薛瑄曾经说:“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本传)考亭指朱熹。从朱熹以后,儒道即理学已经明白,十分完备,用不着再写什么著作来阐明,只要“躬行”就可以了。薛瑄说“躬行”和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兼论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俞兆鹏朱熹的理学具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反腐倡廉,是朱熹理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发挥,也是朱熹理学为克服南宋中期社会危机所作出的急切反应,又是朱熹忠君爱国思想和廉洁奉公品德的集中体现。研究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  相似文献   

20.
理学家中的诗人不多,有成就者更少,而朱熹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朱熹的理学诗,有理趣而无理障。这种艺术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朱熹将他的理学思想渗透到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语言描述中。本文通过对朱熹四季诗的研究,试图揭示朱熹理学四季观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