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淮河文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立柱  洪永平 《学术界》2006,(4):183-188
借助地方(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强烈意识让“淮河文化”概念破土而出,但如何科学地理解认识与界定它,学术界目前所作的工作还很少。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去说一种文化概念的成立是合适的;(二)淮河文化概念可以成立的依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阶段与内涵。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初步研究使我们深信,“淮河文化”概念的提出对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唐少杰 《河北学刊》2007,27(2):41-44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决定论是承认一切事物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哲学学说,在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唯物论,即是历史决定论。资产阶级思想家以“非决定论”来否认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人以“非决定论”和“选择论”来攻击决定论。有人以决定论的近代形态即机械唯物主义形态,来界定决定论的性质与特征,认为它是不科学的东西。同其他哲学范畴和思想观点一样,决定论随着人类科学与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为了说明决定论的本义及其正确性,对于决定论同非决定论之争作出恰当评价,有必要研究决定论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一方面批判利维斯民粹主义的精英文化观,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总体性批判,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历史批判和哲学批判中提炼出“文化”这一为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所隐而未言的实在,把它作为重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即强调“文化是物质生产形式”,突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上层建筑二元模式以及正统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局限,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具有三大特点 :(1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置于同西方近代哲学的断裂点上予以思考 ;(2 )他们都反对经典的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力图在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3 )都是在西方文化传统和西方具体历史条件之下 ,解释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者主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和民族化相统一的宏观视野中 ,考察和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素质的哲学构架文化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要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学科与角度的统一的文化定义,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日本《世界文化大事典》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前苏联《简明百科辞典》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人克罗伯在《文化概念》中认为,文化是人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宇宙观等的积淀。”上述有代表性的表述说明: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文化具有人类活动的一般特征,界定文化不能离开现实的人类活动;人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是文化历史过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俊卿 《河北学刊》2007,27(2):38-41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广文 《河北学刊》2007,27(2):35-38
“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在于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要求。文化哲学就是从哲学的视角出发,透过文化对象对人的本质和主体性境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以期达成人的文化自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文化热”催生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近20余年来,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化的因素。面对当代人类的现实发展,文化哲学应当体现文化实践与哲学反思的双重自觉,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共同致力于文化哲学的深化。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衣俊卿教授的《发掘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一文,从学理层面提出了文化哲学的三重理论思想资源,即实证性的文化历史资源、范式性的思想理论资源、现实性的文化批判资源,认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世纪期待文化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创新;笔者的论文《关注整体性文化哲学的重要问题》,认为全球化使世界文化正在发生着整体性变化,因此,应当从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性价值诉求出发深化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唐少杰教授的论文《文化反思与社会记忆》,则考察了作为文化哲学研究视域的“文化记忆”问题,读来引人深思;王海洋博士的论文《虚拟交往反思延展文化哲学的时代维度》,则集中讨论了当代网络文化实践所引发的虚拟交往的文化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仅从生产方式看待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够全面,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并体现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化同实践一样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化不仅是结果更体现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创造。当把化等同于实践时,唯物史观就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就是化的变迁,新时期的化哲学也就是一种化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徐晓风  刘英 《北方论丛》2016,(5):124-127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基本上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标志着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明显增强,力求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通.这种“科学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科学和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将促进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