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各种相关资源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全面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合理地域功能、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内涵、特点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阐述,提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促进和推动。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以甘肃省为例,论述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其进一步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20-25日,黄山市委党校第33期县干班学员程午、姜德悍、袁代福、姚绍全、胡雪平四名学员。由黄山市委党校毛新红老师带队。就新农村建设这一研讨式教学课题.先后赴休宁县溪口镇阳干村、齐云山镇岩脚村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看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研小组获取了一些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也形成了一些尚不够成熟的观点和建议。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指导方针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第一基本点、以村貌改变为第二基本点;依托政策宏观指导、科技中现操作、协会微观执行这三个“支撑点”;突出以经济富村、科技强村、文明兴村、民主治村为努力方向,坚持经济、科技、文明、民主“四管”齐下;贯彻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政企联动、银企联动和社区联动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为主的乡村建设派在山东邹平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过程中,以恢复中国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以道德建设为重点进行乡村建设,对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了双重影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明确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依托的大多数资源分布于农村,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是集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杜尔伯特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黑龙江省“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以构建"乡村旅游"模式为切入点,将构建"乡存旅游"模式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研究,从理念、行为、视觉三方面设计乡村旅游形象,从农业产业、休闲产业、民俗文化、商务贸易等方面研究乡村旅游模式,并提出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郭锴 《理论界》2008,(5):33-34
本文是在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并结合规范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应继续采用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涉农传播。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当地实际, 通过对农村的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在民族地区农村的高度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要把建设新农村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雷家军  阎治才 《江汉论坛》2007,3(9):134-137
当代中国乡村知识分子具有文化的兼容性、知识的实用性、政治的先导性和道德的示范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知识分子的科技支撑、政治参与、智力支持、道义推动和知识引领.要发挥乡村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要深化对乡村知识分子的认识、增加乡村知识分子的数量、提高乡村知识分子的水平、调整乡村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改善乡村知识分子的待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治理理论的引入为我国乡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法,乡村治理因此在理论与实践中得以升华与拓展。可是,作为乡村治理模式的村民自治却遭遇了困境,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这两股力量的失衡制约了它的实际效果。然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给我国乡村治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必将带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讨论较多,而对实  相似文献   

16.
17.
汪家寨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五个结合",全面推动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创新思维,创新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通过政府和农民共建农民城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变成市民。而在乡农民的土地产权则需实现家庭化,同时避免农村土地的反复调整,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养老保障权。长期改革的实践证明,近些年来的农村政策和改革、发展思路难以使内陆广大农区富裕起来,多数个体农民的发展遇到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政府调整有关“三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既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更支持在乡农民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走股份合作或协作的道路,帮助有条件的村发展第二、三产业,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本文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着手,分析了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提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成果办 《四川社科界》2006,(7):57-58,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乡村治理模式,这需要在现有基础之上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重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甘庭宇、徐薇、廖祖君完成的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重构》,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目前乡村治理结构的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模式重构的设想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