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不完备市场条件下,假设公司价值可以观测,公司只发行股票和不可赎回、不可违约的具有固定券息的永久性可转换债券,债券持有人有权利(但没有义务)按一定比例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基于可转换债券的结构式定价模型,给出债券持有人的最优转换策略,推导出可转换债券消费效用无差别价格的半封闭式解,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得到可转换债券的隐含价值(即消费效用无差别价格)以及可转换债券的最优消费策略和转换策略的数值解.研究结果表明,债券持有人的风险态度和非系统风险对最优转换策略和可转换债券的隐含价值有显著影响,与完备市场条件相比,风险厌恶情形可转换债券的转换触发水平和隐含价值较低,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率越大,可转换债券的隐含价值越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违约强度为随机过程、违约强度与利率相关、以及无风险债券市值回收的条件下,构造了可违约债券的期限结构的离散模型。本文构造的模型属于强度模型流派。  相似文献   

3.
陆珩瑱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384-388
巨灾风险债券通过证券化将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利用巨灾债券与经济变量无关的特性,获取不受金融市场变量影响的高收益.本文推导了一个不完全市场框架下的基于代表性代理模型基础上的巨灾风险债券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基于样条函数模型推导出无违约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有效性检验;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债券推导出违约利率期限结构,并与无违约利率期限结构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效果进行比较;针对目前国内可转换债券定价均假设利率恒定、没有考虑利率变化的现状,将无违约利率期限结构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可转债定价的一般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歌华转债进行定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对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5.
赵志明  杨招军 《管理科学》2015,18(12):27-35+46
假设公司收益流服从算术布朗运动,考虑包含或有可转换债券(CCB) 的公司资本结构问题,计算公司证券均衡价格,分析公司破产概率、公司收益风险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 结果表明: CCB 不但显著降低破产概率,减小管理者“资产替代”动机,而且吸收公司大部分风险,大幅提升公司总价值; CCB 的收益率差价明显高于普通债券; 公司收益流与市场正(负) 相关程度越高,公司总价值越小(大) .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没有被充分挖掘,出现了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定价偏低,收益风险不匹配,忽视信用风险的影响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外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在B1ack-schoIes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特点,并考虑信用风险的影响,建立了适应我国可转换债券实际情况的模型,并进行了实际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型对我国可转债投资者和发行者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跳扩散过程的可违约过程鞅表示定理,给出了与控制过程和可违约期权价值过程有关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利用均值方差对冲的方法,提出了基于跳扩散过程的可违约期权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8.
分数布朗运动下带违约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均衡定价方法,考虑股票价格和公司资产价值服从分数布朗运动以及存在公司违约风险情况下的可转债定价问题;建立相应的可转债定价模型,采用拟鞅定价方法,得出了欧式看涨期权的显式解,进而得出了可转债定价公式;最后利用数值算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公司违约风险、股票价格和公司资产价格的长程关联性是可转债定价时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债券的流动性与违约风险都是影响债券溢价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在违约风险最为突出的公司债券定价中却很少考虑两种风险相关性关系的影响,这与发达市场实证经验不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两种风险相关性,通过对Copula函数刻画的不同相关性结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变化分析,以及对中国短、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检验均发现,流动性与违约风险的相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对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昊  陈中平 《管理科学》2002,15(4):42-44
可转换债券对于我国是一种比较新的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可转换债券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可转换性,也称为"期权性".以可转换债券的"期权性"为基础,利用一个简单的期权定价模型对可转换债券的利率进行研究,找出一种确定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研究了流动性风险对证券均衡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假定流动性是证券收益补偿变量的前提下,证券的期望收益除了与证券的协方差风险有关外,还与证券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证券组合的流动性风险有关;流动性对期望收益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由于证券流动性是持续性的,当前流动性较差的证券在未来的流动性也较差,因而其未来的流动性风险补偿应该较高,即预期收益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的资产定价理论基础上,研究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的风险资产定价问题。首先在无套利下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定价,得到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价格,进而给出了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有效前沿。再从风险构成的角度给出了流动性风险的测度和市场价格,推导出两种形式的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相对量表示风险的LBCAPM和以绝对量表示风险的LBCAPM)并揭示了资产期望回报的形成过程。最后,介绍了定价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贷款定价研究主要针对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联合风险的研究较少。因此从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联合风险角度进行贷款定价的研究,目前还是较新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基于联合风险的贷款定价模型,并得到了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不同的项目贷款,若其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关联程度不一,即使其它指标一致,银行也应对它们执行不同的贷款利率,这个结果对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总流动性与资产定价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市场风险和两种流动性风险的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研究中国股市总的市场流动性风险是否在资产定价中得到了反映,其中流动性风险包括用协方差度量的市场收益对总流动性的敏感性风险和用方差度量的总流动性的波动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风险溢价,而且存在显著的流动性风险溢价,而流动性风险中市场收益对总流动性的敏感性风险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原创地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将基于PLS的美式期权定价方法拓展到了可转债的定价;与传统模型相比,可以更好地解决多因素扰动条件下的可转债定价问题和可转债条款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利用上述定价模型,本文计算了2004.8.1-2005.8.1期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31只可转债的理论价格.实证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可转债实际价格运动路径,价格估计误差在5%以下.说明该方法在实际中是可操作的,可为实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苏云鹏 《管理科学》2015,28(1):122-132
波动结构对于可违约债券及其衍生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AA级企业债券价格数据,基于中国可违约债券市场构建三因子可违约随机波动HJM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维马尔科夫仿射实现.在此基础上,从波动因子的随机波动特征、相关性结构和贡献度3个方面对中国可违约债券市场的波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可违约债券隐含的无风险利率和信用利差的波动率中含有显著的随机波动过程,且其数值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无风险短期利率、短期信用利差和随机波动过程3个主要波动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各波动因子的风险贡献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明显的波动.在经济向好时期,无风险短期利率的风险贡献较大;在经济趋冷时期,短期信用利差的风险贡献占优.  相似文献   

17.
随机利率条件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的经验检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运用市场的实际数据对随机利率条件下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作了经验检验,发现在可卖空的市场条件下,对处于实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可直接获得满意的定价,对处于虚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需要考虑债券的恶意违约风险,在加入风险补偿后也可获得满意的定价。在中国不可卖空的市场条件下,这一定价模型仅对进入转换期的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交易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王春峰  房振明  梁崴 《管理学报》2010,7(2):268-272
建立度量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交易成本的2步估计模型,利用企业债分笔交易数据,分别估计108支企业债的交易成本,从整体上考察了企业债市场交易成本情况。结果表明,交易成本随交易规模的增加而减小,交易活跃性、剩余期限和信用评级都影响企业债的交易成本,交易活跃、剩余期限短和信用评级高的企业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债交易成本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特有的交易机制。为进一步降低企业债的交易成本,监管部门应加强市场透明度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fault and liquidity for corporate bonds that are traded in an over‐the‐counter secondary market with search frictions. Bargaining with dealers determines a bond's endogenous liquidity, which depends on both the firm fundamental and the time‐to‐maturity of the bond. Corporate default decisions interact with the endogenous secondary market liquidity via the rollover channel. A default‐liquidity loop arises: Assuming a relative illiquid secondary bond market in default, earlier endogenous default worsens a bond's secondary market liquidity, which amplifies equity holders' rollover losse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earlier endogenous default. Besides characterizing in closed form the full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liquidity and default for credit spreads, our calibrated model can jointly match empirically observed credit spreads and liquidity measures of bonds across different rating 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