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探究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现状及趋势是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前提条件。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下,对1980-2010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单位根法对我国地区能源效率进行随机收敛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1%显著水平下,煤炭消费比重每下降1%,能源效率将提高0.335%,而产权结构、能源价格指数、出口依存度等每上升1%,能源效率将分别提高0.672%、0.166%、0.518%;东部随机性趋同不存在,而中西部在10%显著水平出现俱乐部收敛,但西部随机性收敛是低水平的。因此,制定差别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产权结构、能源价格与出口依存度目标等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并改善东中西部的收敛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管理学报》2011,8(3):456-463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建立2类能源效率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2004~2008年中国29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同时,在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引入"目标能源强度"指标并测算了2004~2008我国各省份的能源强度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节能形势严峻,各省份、区域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能源节约和产出增长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因此,提升科技实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仍然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透露,近期国务院审议批准了多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政策,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通过惠民工程推行领跑者计划等。据测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方面,我国投资将达到2.3万亿元,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的占有率由目前的5%将提高到30%,绿色低碳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现有能源效率测算未把灰霾作为环境约束这一问题,基于非参数前沿构建了不可分的混合测度DEA 模型,将致霾污染物SO2、NOx、CO2和烟(粉)尘作为非期望产出,对各省份2010-2013年灰霾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更加科学的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比较大;东部平均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我国整体的能源效率为0.63。通过Tobit 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能源禀赋、产业结构、政府影响力和能源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因素对我国区域间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节能减排潜力方面,我国各省份的能源节约潜力和致霾污染物减排潜力都很大。这些结果有助于制定能源节约和灰霾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缓冲算子和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在能源消费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种控制策略模型,并以中国单位GDP能耗预测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灰色模型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节能潜力很大,能顺利完成能源消费总量的指标。“十二五”安全控制策略为[0.48,1),即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的控制力度应调整为“十一五”控制力度的0.48~1倍之间。  相似文献   

7.
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框架.运用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总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各省份GDP,CO_2和S0_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2-DEA模型,测算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比较全国整体、各省份和三大地区的能效差异;给出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的4类模式,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提高能源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水平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这两种机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管理学报》2012,(7):1071-107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meta-frontier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采用"技术差距比"衡量中国三大地区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考察了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三大地区生产技术差距明显;共同前沿和区域前沿下的σ检验结果均显示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表明中国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能源消费状况自2005年之后整体上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包括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等环节在内的能源效率,近年约在33%~34%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低7~10个百分点。这种巨大差距意味着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变量,以各省份GDP为期望产出变量,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变量,在全要素生产理论框架下,基于DEA方法定义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环境绩效两类能源效率指数;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2000年至2010年中国各省份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分析其演变规律与地区差异性;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实证分析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整体水平均较低,地区差异明显,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或U形曲线关系;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结构和外资利用对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科学评估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综合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参数化的双曲线距离函数,将能源价格因素纳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的分析框架,剖析能源价格波动影响ETFP变动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199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能源价格诱导性技术进步对我国E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及其时空分异规律,并识别该技术进步的具体偏向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价格诱导性技术进步的平均速率为0.22%,其对ETFP变动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并表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特征。此外,从要素投入来看,能源价格诱导性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资本和能源节约—劳动力使用型特征;从产出侧来看,其主要偏向于SO2的减排,但对CO2减排和GDP扩张的诱导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需求方与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作共享收益。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一个难点是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选择,然而,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政府为节能服务需求方,基于多属性逆向拍卖模型研究了ESCO选择问题。ESCO的投标集由三个属性决定,即节能量、项目完成期以及节能收益分享比例。本文通过非合作博弈研究政府和多ESCO间的逆向拍卖行为,将利润分享比例作为能源节省量与项目提前期的函数,我们推导出各ESCO的最优投标策略;在此基础上,每一个ESCO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与能力来决定投标策略;于是,在不忽视利润分享的前提下,政府可以依据能源节省量与项目提起期来挑选最优的ESCO。这种ESCO选择机制回避了节能收益分配的谈判,限制了ESCO间的恶意竞争,从而提高了整个合同能源管理过程的运作效率。仿真研究显示,ESCO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各方的收益,于是,政府有必要限制参与逆向拍卖的ESCO数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结合能源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折旧为投入指标、经济产值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 DEA方法建立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对2006年我国30个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规模收益分析和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基于DEA方法建立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对中国30个行政区域进行实证研究.针对能源效率的概念缺少统一标准的现状,从综合投入、技术效率和有效产出3个角度界定能源效率概念,为能源效率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构建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和固定资产折旧为投入指标以及以经济产出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可处理非期望产出的DEA能源效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能源效率的评价.并较好地满足系统分析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方面可以为能源效率提供更合理的计量和考核标准,并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庆芝  何枫  赵晓 《管理学报》2011,8(7):1086-1092
将企业效率作为研究视角,以我国钢铁上市企业2002~2008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引入能源消耗这一重要投入变量,考察了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在此期间内技术效率变化状况,并结合我国钢铁产业特征,探讨了企业规模、财务杠杆、代理成本及股权结构等因素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钢铁企业对节能的重视,吨钢综合能耗显著降低,使得能耗的弹性系数与产出表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产能过剩、投资过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企业规模与企业效率呈倒U型关系,说明钢铁企业存在最优规模区间,财务杠杆与企业效率显著负相关,代理成本、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环境行为是深化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石能源消费排放引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公众参与”作为博弈模型的主要策略参数,“政府”与企业设为公共健康影响主要主体。运用演化博弈构建了公共健康影响主体交互机制博弈模型,基于复制动态方程原理与问卷调查数值仿真方法,详尽分析了公共健康主体各相关要素交互演化路径的变化快慢。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有{监管,不转型},{监管,转型}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程度以及公众自身健康关心度对企业能源转型和政府监管演化路径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与“政府”和企业自身特征相关;公共健康损失赔偿大小是政府监管与企业实行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政府监管知识掌握程度、能源政策执行力、企业能源转型成本大小及额外收益极大影响公共健康主体演化路径;学习型“政府”的监管更能有效加快企业能源转型。同时发现,只有各主体参数共同改变,其中公众参与环境行为群体达90%以上时,公共健康损失才会显著下降;单一主体不能有效作用于公共健康水平;目前,{政府不监管,实行能源转型}这一最理想演化博弈策略在我国国情下还未出现。本文为激发公众参与环境行为、助推企业能源转型与提升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