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自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EVA思想后,该体系日益被资本市场和企业所接受,我国国资委也正在国有企业中推广该业绩评价方法。按国资委的要求,2010年起央企将全面开展EVA考核。本文对EVA进行重新解读,试图根据EVA原理计算出股东内含报酬率,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便捷和准确的投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首先进行投资风险分析.通常采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存在或者是高估远期风险、混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或者是没有考虑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等不足.本文从实际考虑,克服常用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的缺点,介绍了运用Excel进行计算分析的肯定当量&内含报酬率投资风险分析法,从而能使投资风险分析方法更客观、更科学. 相似文献
4.
5.
流动性的缺乏,使投资者面临内生流动性风险,股票间的相关性又使其更加复杂化.证券组合的调整策略,不仅要达到调整目标,还要实现投资者效用的最大化.本文扩展了Almgren和chriss的证券组合变现模型,建立了基于内生流动性风险的证券组合调整策略模型,并用一阶条件得到了数值解.算例分析给出了投资者调整策略的有效边界;指出投资者越厌恶风险,越倾向于首尾时段交易;相关性分析表明风险承受能力越强的投资者越应关注股票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股票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降低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强制性约束下企业信息安全投资和网络保险的最优决策问题,对比了可观测企业损失和不可观测企业损失两种情形下基于破产概率约束的最优安全投资和网络保险保费厘定。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观测损失和公平保费情况下,当最大化单个企业的期望效用时,存在最优安全投资额,并且政府补贴和强制性约束都可以激励企业增加安全投资;但是当最大化所有企业效用时,只有强制性约束才能增加企业安全投资使得总效用最大化,并且企业的最优安全投资与损失的可观测程度无关。在不可观测损失情况下,当最大化单个企业期望效用时,企业的安全投资增大,而最大化所有企业效用时,存在正网络外部性,即任何企业均不敢轻易的减少安全投资,即使同在一个网络中的其他企业减少了安全投资。此外,在破产概率约束下,随着保费的增加,当损失可观测时,企业的安全投资也增加,但期望效用减少了;而当损失不可观测时,企业的安全投资和期望效用均减少。本文所得结论对政府设定强制性标准,以及企业利用安全投资和网络保险进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带机会约束的动态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BlackScholes型市场中,建立了具有投资机会约束的CaR动态投资决策模型: ,其中x是初始财富,π(t)=(π1(t),…,πd(t))′∈Rd为可行的证券组合过程,Xπ(T)为计划期末的财富水平,CaR(x,π,T)为投资期末的在险资本,R是投资者事先给定的某正的财富水平,0<β<1通过对该模型的讨论,得到了最优常数再调整策略的显式表达式,其金融学含义包括:对于机会约束下的动态投资组合,在风险中性市场中,最优的常数再调整投资策略是纯债券投资策略,最优的在险资本值为零;在风险非中性市场中,最优的常数再调整投资策略蕴涵了共同基金定理的成立。 相似文献
9.
投资组合保险管理策略对于投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理论上提出并分析了有借贷限制和跌幅限制的动态合成看跌期权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给出了基于股票价格定期调整的投资组合表达式,针对我国市场选取6只股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动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能够有效地规避下方风险,并且能在股票价格上升时获利,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策略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股票动态投资组合策略,首先通过上升和下降贝塔来优选行业,然后在选择的行业中构造股票投资组合。对于股票投资组合,利用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作为内核,通过引入参考时间窗口和持有期限窗口两个外生参数构建动态的均值-方差模型,并实证检验了模型的可行性。然后再经过多项业绩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得出动态投资组合策略的收益明显优于被动投资策略,这种动态投资组合策略能够获得部分超额收益并且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本研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投资组合管理方法,并从侧面验证了我国股市的非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首先,本文在已有可打断项目组合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消耗性资源和可更新资源约束,构建了一个更符合实际的新模型;其次,为了达到模型简化的目的,本文给出了资金约束的现值表示,并给出了理论证明;最后,利用GAMS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数值实验结果表明:1)资源约束下的项目打断有时可以给企业带来积极效益,这有别于已有的研究;2)在考虑资源约束的情况下,资源消耗少且同时收益高的项目应优先执行;3)当资源的供给量较少时,资源约束是决定项目选择的关键因素。此外,通过企业实际的案例对数值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The analysis of risk-return tradeoff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o analysis paved the way for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 which won Harry Markowitz a 1992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A typical approach in measuring a portfolio's expected return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turns of the assets included in a portfolio. On the other hand, portfolio risk is usually measured using volatility,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historical variance-covarianc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ortfolio asse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ssessing portfolio risk, with emphasis on extreme risks. To date, volatility is a major measure of risk owing to its simplicity and validity for relatively small asset price fluctuations. Volatility is a justified measure for stable market performance, but it is weak in addressing portfolio risk under aberrant market fluctuations. Extreme market crashes such as that on October 19, 1987 ("Black Monday") and catastrophic events such as the terrorist attack of September 11, 2001 that led to a four-day suspension of trading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are a few examples where measuring risk via volatility can lead to inaccurate predictions. Thus,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robust metric of risk. By invok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extreme-risk-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partitioned multiobjective risk method (PMRM),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modeling of extreme risks in portfolio performance. A measure of an extreme portfolio risk, denoted by f(4), is defined as th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for a lower-tail reg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ssible portfolio retur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ultiobjective problem formulation consisting of optimizing expected return and f(4), whose solution is determined using Evolver-a software that implements a genetic algorithm. Under business-as-usual market scenarios,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MRM portfolio selection model are found to be compatible with those of the volatility-based model. However, under extremely unfavorable market condi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f(4) can be a more valid measure of risk than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风险厌恶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制造商因开通直销渠道面临资金约束、直销渠道需求不确定性和零售渠道增值服务,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构建了零售商提前支付模型和银行借贷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融资策略和渠道选择策略。研究发现,提前支付对资金约束制造商总是最优的,但是只有当自有资金较少时零售商才愿意提前支付。对制造商来说,只有自有资金很少且风险厌恶程度较高时,才不开通直销渠道;零售商应该提高增值服务效率,并在一定条件下,中等的提前支付利率水平对零售商是最优的。最后,数值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变化对组合投资有效边界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经典的组合投资均值-方差模型基础上,本文考虑融资因素对组合投资优化的影响,引入资本结构摩擦因子,研究其对组合投资有效边界的影响;给出了含资本结构摩擦因子作用的组合投资有效边界解析式,以及该有效边界根据资本结构因子取值而移动、变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噪声申购者、市盈率管制与投资者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认为一级市场因定价偏低而给投资者带来了正向超额收益,但近年来基于噪声交易者参与的行为金融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从套利的角度将新股中购者分为套利投资者和噪声申购者,采用供需分析方法,以新股上市首日的基础价值为基准,重点探讨中国现金配售制度下投资者在一级市场定价和申购过程中的收益问题,并分析市盈率管制对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金配售制度下,新股投资者收益与中签率有关,在新股申购过程中,套利投资者可以通过申购数量的调整进行套利活动,但此套利受噪声申购者影响而存在约束.当噪声申购量小于发行量时,数量套利有效,新股抑价发行,但投资者只能获得合理收益,此时市盈率管制对投资者收益没有影响;当噪声中购量大于发行量时,数量套利受限,新股存在定价偏高的可能,且当定价高于某一特定值(小于基础价值)时,投资者即获得负向异常收益,此时适当的市盈率管制可以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非参数估计框架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最优投资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和非参数估计框架研究了最优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和以往大多文献假定资产收益率服从某些特定分布不同资产收益率的分布类型无需作任何假设。首先在一般效用函数下,利用组合收益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核估计给出了期望效用的基本非参数估计公式,并建立了期望效用最大化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基本框架。然后,在投资者具有幂效用函数的假定下,给出了期望效用具体的非参数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求解最大期望效用的数值算法。最后,利用中国证券交易所11支股票日收益率的真实数据给出了一个数值算例。本文提出的非参数估计框架具有一般性,还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各种现实条件下(如各种现实不等式约束和具有交易成本)的投资组合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