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有研究文献显示,人口增长和消费变化是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重要动因。以舟山为例,在建立构建人口、消费与海洋渔业资源相关关系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动态地分析舟山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转换是如何影响其海洋渔业资源的。实证研究表明:①由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消费方式转换比人口规模更直接地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②尽管捕捞量持续增加,但由于捕捞强度的迅速提高,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在显著下降,预示着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逐渐衰减;③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动因不仅包括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变化,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增长模式、市场价格、政策引导以及当地居民行为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方法,根据乌鲁木齐市历年统计资料,以现实性与合理性为前提,按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投入水平分为三个不同的方案,对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从2000年到2050年的50年内的变动趋势进行动态仿真运算,从而了解乌鲁木齐市经济人口容量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其中主导因素及相关因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人口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宋健 《人口研究》2007,31(1):11-18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使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的6.0降到目前的1.8,已低于临界生育率水平,并稳定地保持了近10年。扭转了过去300多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有望于2030年前后达到零增长,把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的水平上,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条件。全世界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高于临界生育率,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2050年可能突破100亿。继续降低总和生育率仍然是人口学界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保持中国未来人口系统的稳定和提高人民的福祉,加强人口学科学研究,建立人口全息系统工程,对全社会的人口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测,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提供实时信息。该系统的信息应能准确到人,关爱到人,服务到人,与其它社会信息系统联网,如电子健康(eHealth)、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社会保障和安全、教育系统等,形成国家基础信息系统的骨干主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口结构与基础教育投资的数量关系对于基础公共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首先探讨了纽约、东京及英国等城市与国家的人口结构与基础教育经费投资的关系,找出影响因素并建立基础教育经费支出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适用于北京基础教育经费支出的数学模型,是由基于低生育率、基于高人口密度及基于高人口成长率的三个子模型组成,并提供了参考数据,未来北京市可依据实际人口发展,有选择地使用三个子模型进行基础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由于资源储量不足、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结构低度化和发展方式粗放等,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并首次把指标划分为约束性与预期性两种属性,在8个约束性指标中有6个属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内容。根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既能够符合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生活水准和发展目标,它是制定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P-S法),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概念及其内在机制分析,提取自然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中的12个指标,以2030年和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分别计算单个因子和多种方案下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在各种主要资源环境约束下,若我国2030年的人口规模介于11.57~13.22亿人之间,2050年介于14.65 ~16.26亿人之间,则可以实现最低的临界适度目标;若2030年和2050年总人口能分别达到9.86 ~11.11亿人和11.88~13.89亿人,则可以实现理想的适度人口目标.未来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水资源;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趋紧,之后直到2050年后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7.
西藏的人口与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西藏自治区虽然“地大” ,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物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特别是农牧区人口的快速增加 ,西藏的一些自然资源也面临过渡开采和利用问题 ,这一问题在西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使得西藏这一最古老的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 ,作者还从多个视角提出了应对这一挑战的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卫 《人口学刊》2016,(1):5-13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和2000199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各普查间平均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65、1.68和1.56。本文的研究表明,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人口估计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人口估计或数据质量评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 ,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匮乏的矛盾 ,结合中国的实情 ,设计了一套反映我国人口规模的指标体系 ,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人口、资源、环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人口规模过大,素质偏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已不同程度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人口控制,节约珍惜一切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不仅是个自然区域,也是个经济区域、社会区域,人力资源对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人力资源沿江变化的开发现状,提出从全流域出发,综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志学  陶静 《西北人口》2001,(2):14-16,19
本文对西部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进行了纵向和横向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省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提高速度缓慢,省际间差距在拉大.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未来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的基本判断是关系中国人口政策走向的根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采用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PS法),结合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提取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动态发展及与其他国家人口对比等四方面中的13个指标,首先对单个指标影响因素的可能-满意度曲线进行分析;其次设计由不同的指标并合而成的8种方案,以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计算每种方案所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并分析对应的人口政策;最后对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在2050年应当达到的适度目标规模的取值范围为14.8亿至15.4亿之间,此时,可能-满意度大于0.74,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老年系数在0.226~0.236之间。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生态学角度来看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简述了自人类诞生以来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阐明了人口发展必须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的衡定模式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胜 《南方人口》2000,15(3):50-55
本文针对国内在较长时间以来,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上混乱、技术上不规范的重要问题,诸如,老年人口年龄下限的界定问题,人口老龄化的衡定模式与评价方法等问题,通过用我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实证和充分的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其“是否有分布和统计规律”的研究议题非常鲜见。通过中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县尺度数据模拟出中国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并进行概率分布预测,分析了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统计特征。主要结论有:模拟显示,中国分县尺度人口密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形态;以2000年分县尺度数据的前向(未来)预测检验和2010年数据的后向(过去)预测检验发现,“人均产出”和“地均产出”两个条件能很好地模拟未来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以2010年分县尺度为基础预测了2020-2100年的中国人口密度概率分布特征和趋势,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分布极化特征将持续加大,例如2050年,无人区(小于1人/平方公里)的县域比例将从当前的1.02%(29个)增加到4.49%(128个),超高密集区(大于30000人/平方公里)的区县比例将从0.11%(3个)增加到3.93%(112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转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性转变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和目前所处阶段还有不同观点。从人口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已完成人口转变;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现程度分析,人口转变还没有完成;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口转变不仅已经完成,而且进入后人口转变期。2l世纪,伴随人口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化,中国人口转变问题将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既为中国人口发展提出挑战,也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人口转变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这了两种人口再生产模式———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和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 ,并提出了我国由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向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用工程性措施跨流域调水和促进人口迁移流动 ,是实现水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均衡的两种不同思路。单纯的调水思路往往不仅不易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反而可能使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人口的流动和迁移是调配水资源布局的一个有力杠杆。远距离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需要建立有效的水权制度 ,形成水资源交易市场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合理的调水工程营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