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的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不仅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城乡不同的生育率是造成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出发,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出静态社会中的确存在人口素质逆淘汰,但城镇化不仅控制了人口数量,而且提高了人口素质,因此,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应和推进城镇化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口逆淘汰与城镇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人口逆淘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机制创新,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信息素质提高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要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逆淘汰,一是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大力提高市民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二是处理好体制内户籍人口与体制外非户籍人口的关系,大力提高城市“准市民”人口的工作和文化素质;三是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镇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3.
"人口逆淘汰"问题在人口学研究中已有明确的结论,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仍有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在梳理人口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城乡社会"断裂"的社会学角度,对"人口逆淘汰"问题进行再分析、再思考。城乡人口素质差异等"社会统计事实"背后,是城乡社会"断裂"的现实。制度因素如户籍制度和教育健康资源占有与配置等结构因素深刻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丁仁船  吴瑞君 《西北人口》2009,30(2):15-17,21
大规模的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以及我国差异化的人口控制政策,必然使政策生育率上升。其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理论上每年出生人数增加约160万。使我国人口峰值提高了约4800万;二、弱化我国人口政策的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素质“逆淘汰”,加快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长期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三、城镇将出现大量的“四二一”家庭,而且家庭空巢阶段也将提前到来,空巢家庭比例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对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展开讨论,其中最令学者担忧的是人口逆淘汰现象的出现。“逆淘汰”的赞成者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城镇少生、农村多生的格局会造成中国人口素质下降,产生“逆淘汰”现象。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口的素质非但没有出现下降,反而日益得以改善和提高。文章从事实出发,将20多年来城乡教育素质、健康素质加以比较,辅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总和生育率下降的数据,论证中国人口素质没有降低的原因,最终证实“人口逆淘汰”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廖庆  蔡婷玉 《西北人口》2010,31(1):13-16
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的以城乡生育率的差异去考量人口的整体素质变化。人口的整体素质变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静态的、封闭的人口观点去看待人口素质问题必然得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论。把城镇、农村人口当作两个封闭的群体。同时忽视农村人口素质快速提升的的现实,得出的中国人口逆淘汰的结论必然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人口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最基本目标是构建“长株潭经济圈”,形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城镇化相对滞后、农业剩余劳动力严重滞留、人口素质较低以及就业结构水平低、调整速度慢等人口瓶颈抑制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因此,从人口学角度看,要实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城镇化是助推器,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力度则是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30多年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看到一个事实,较发达地区人口在不断流入、人口素质在提高、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且负担小。以人口素质、人口流动聚集、年龄结构等为表征量的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准确判定这三个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具体作用和对要素效率的影响,本文从多维度将三个因素综合为一个指标——人口活跃度指数,并将此指标引入生产函数,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人口活跃因素无论内生作用于资本,还是内生作用于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较大影响。表明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总体上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生产要素的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因而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年轻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区域人口有效流动,提高人口素质尤其劳动力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素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勇 《西北人口》2002,(3):23-2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寓兵于农、担负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使命的特殊的社会集团组织,也是至今全国惟一保留下来的兵团。本文着重探讨了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素质下降的原因及提高人口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 90年代以来江苏人口素质诸方面的显著提高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提出为实现江苏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积累 ,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还要加强劳动力人口的在职培训 ,更要改善用人制度 ,稳定现有人才队伍 ,积极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优生工程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载体。如何全面系统规范地把优生工程推向深入发展,是当前各级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青岛市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在推进优生工程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育旺盛人口优生知识与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与生育者优生知识的掌握和对优生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加大优生宣传教育的力度,使生育者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优生知识,并应用于生育实践,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妇女文化素质与“人口素质逆淘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人口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的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一个国家来看,尽管人口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但存在着一个普遍性,那就是高文化素质者少生优生优育,低文化素质者多生劣生劣育,同样呈现出令人深思的巨大反差.其结果表现为“入口素质逆淘汰”。我国也面临着这一现象的严峻挑战。在素质立国的今天,如何迅速有效地遏止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的进一步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亟待解决的重大…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的实现,急需提高人口素质。而由现有的薄弱基础出发,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将十分艰巨。从目前的现实而言,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教育,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重中之重在于发展高中教育,以及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凌晓文 《西北人口》2007,28(5):116-119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归纳了在人口计生工作和民生问题相关联的主要因素,以及民生问题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关系,阐述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西城区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思路和方法的两个转变后,从2005年开始,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眼于预防出生缺陷,全面启动了“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工程”,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化公共服务新模式。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的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世界很多国家人口急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30多年来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10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人口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率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加速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对于贯彻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逆淘汰”过程的观点穆文认为“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一种‘人口逆淘汰’的过程,或者说是‘逆淘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考虑到人口老龄化是人类人口发展一种自然而然的客观趋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人口老龄化看作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人口逆淘汰,这就是人口的自然逆淘汰。”①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这一理论,穆文将“人口逆淘汰”界定为“在给定的时间和区域内低素质人口的比重超过了某一临界值并趋向上升的趋势和过程”。“我们知道,‘素质’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青壮年人口,一般可将老年人口定义为相对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素的作用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并且在横向的实证研究中利用SPSS软件包将全国各省份的人口安全程度作聚类分析,以期更好地确定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祺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08,29(2):98-103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存量现状、各省时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净迁移率、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等与人均GDP的关系。使用了横截面回归和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其一,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发挥着重要效应,平均受教育年限对提高人均GDP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个基本分界点:其二,区域间存在较大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差异,有10个省市人力资本利用效率较高.其中90%集中在东部地带。其三。人口迁移对人均GDP即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性影响。文章呼吁重视9年义务教育、鼓励人口自由迁移和充分把握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