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让妇女自己掌握生育的权利宋宪章,钟志学近年来.辽宁省义县计划生育协会广泛开展了计划生育“家庭计划”活动,把妇女从“生孩子受公婆管着”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自己绘制幸福家庭的图景,自主依据国家的政策行使生育的权利。这个县的计划生育协会从1993年起,开展了...  相似文献   

2.
邱红  王晓峰 《西北人口》2010,31(5):113-115,119
生育虽然是一种家庭行为,但它同时也是具有外部性的社会行为。生育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部分。由于家庭在生育决策问题上很少考虑社会成本,导致家庭生育意愿与社会需求不一致。通过缴纳社会抚养费等方式,将部分社会成本转化为私人成本,是实现调节生育行为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夏鸣  魏一 《西北人口》2004,(1):31-32,36
本文通过对我国生育正、负外部性的分析,指出政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重点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穆光宗 《人口研究》2003,27(1):41-45
生育权利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在我们上承祖先下传后世的生育活动中 ,无论是重视或漠视 ,都昭示着一种最基本的人生态度。 2 0 0 1年 1 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 ,中国人的生育权利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随后各省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更将大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断细化和深化 ,各种具体而微的规定引发了传媒热烈的讨论并最终导致了学界的关注因为 ,问题升温的时候最有助益的往往是冷静的思考。首先要讨论的是“两性生育权”问题。由于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女性在行使自己独立生育权的时候很自然就提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生育权利和义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政策角度讨论生育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演变和争论 ,分析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的生育权利与义务问题  相似文献   

6.
外部性与过度生育──关于过剩人口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角度归纳了与人口或生育有关的外部性;区分和分析了生育的实 际外部成本和相对外部成本;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的关系。在运用一些数据表明生育的 外部成本及若干因素的生育效应后,又以三个模型进一步说明外部性成本与过度生育的必 然联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人口过剩或过度生育表明“市场”在“两种再生产”的配置方面可 能出现长期性失灵,其原因在于存在许多使生育成本外部化和其他具有生育效应的制度安 排。因此,为了逐渐消除或避免进一步的人口过剩,政府直接干预生育往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针对现阶段低生育水平下农村计划生育所面临的挑战的理论探讨。在微观层次,农民生育负向的外·部·性·,不仅使得农村人口控制具有行为上的正·当·性·,还为今后在政策上逐渐用经济手段干预农民的生育行为,提供了发展趋势上的可能性;然而,由于性别是农民生育的核心内容,“生一个男孩”仍然是现阶段大多数农民难以逾越的文·化·边·界·。我们应该坦率承认和尊重农民生育的文·化·边·际·性·,并考虑将它作为今后制订人口政策的一个基本前提,使得计划生育的正·当·性·,能够通过兼顾行为的文·化·合·理·性·,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一、农民生育观的现状所谓农民生育观就是农民生育的内在动力和自发要求。它的状况如何对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影响很大。为了开创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必须了解农民生育观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逐步改造,使其适应我国的国情,以减少计划生育工作的阻力,逐步达到两种生产同步发展的目的。怀着这个目的,我们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地区的莱芜县、淮坊地区的诸城县和烟台地  相似文献   

9.
让新型生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西安市以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立足于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围绕如何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扩大群众的参与度,提高计生知识的普及率等问题积极探索,开展了以倡树婚育新风为主导的舆论环境、政策法规、生殖保健、文艺演出“四进社区(村)”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生育文化的内涵,拓展了生育文化的载体,扩大了生育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市在开展婚育新风“四进社区  相似文献   

10.
我们纯梁采油厂在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以下简称“双建”)活动中,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让新型生育文化走进家庭,让家庭走向文明幸福”的主题活动。采油厂各级领导和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党办、宣传科、计生办、工会、培训科、团委等部门分工协作,形成了部门合力。2001年初,六部门联合下  相似文献   

11.
生育空间与生育政策挤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空间与生育政策挤压李建新80年代以来,早婚早育、出生性别比偏高、人口统计数字的瞒报漏报相继成为中国人口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这些现象分别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放在同一个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令人欣慰的。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78年到1987年,少生了1亿4百万人。如果按1986年的消费水平计算,节约养育费用达几千亿元之多。无疑,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均生活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超生问题特别是农村十分严重,而未来庞大的育龄妇女队伍更令人忧虑。国  相似文献   

13.
人口行为外部性及外部性内在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外部性及外部性内在化的理论观点 ,联系我国实践 ,对人口行为的外部性及外部性内在化关系进行经济分析 ,并主要从产权关系、决策参与和政府行为三个方面探索了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本文认为 ,要在内在化过程中实现生育与社会控制的均衡 ,既减少生育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损害 ,又不至于产生过大的制度成本 ,就必须依赖于制度设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实行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认清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是把握中国未来人口形势变化的关键。文章利用2010年以来的四次全国性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2~1.88的区间范围内,其点估计值在1.86左右,已显著低于更替水平;越年轻的出生队列其生育意愿越低,中国未来的意愿生育水平可能会继续降低;育龄人群的意愿生育水平要显著高于其终身生育水平,且二者差异随年龄的减小呈递增趋势,中国未来生育水平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没有生育政策限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仅为1.68,这可以作为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生育水平影响的上限。生育政策对当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与生育水平差异的贡献度在33%左右,全面两孩政策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5.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调查中符合生育二孩政策妇女的分析,最大限度上剔除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并根据邦嘎茨(Bongaarts)提出的研究低生育率的理论框架建立模型,使用二元罗吉斯蒂克回归的方法来拟合,试图探索低生育水平下人们生育意愿和行为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广播与生育     
过去十年间,广播节目对迅速降低哥斯达黎加的人口出生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斯坦福大学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说:低收入阶层对每天两次、每次二十分钟的节目最感兴趣,节目内容主要是关于性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态度等。哥斯达黎加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下降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认为这是与其十  相似文献   

17.
张航空 《南方人口》2012,27(2):44-50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中既存在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悖离的一面又有一致的一面,在4个维度上均有所表现,在时间、间隔和性别上二者更多的表现为悖离,在数量上更多的表现为一致。研究还发现,年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角色、已有孩子的性别结构等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悖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部分女性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和避孕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对其生育意愿和避孕状况的研究还鲜见报道。了解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和避孕状况能为有关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昆明市的部分流动人口进行了上述问题的调查。一、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户口不在昆明市两城区但在两城区做生意、打工等的流动人口妇女,包括已婚和未婚两种人群。对未婚者只调查生育意愿,对已婚者除调查生育意愿外还调查其避孕状况。具体方法是由受过统一培训的女性调查员深入到流动人口聚居区向…  相似文献   

19.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郭志仪  祝伟 《西北人口》2009,30(5):42-46
文章利用2007年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目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甘肃省居民的意愿生育数量不断减少,已经略低于更替生育水平,男孩偏好的意愿生育性别倾向仍然广泛存在,期望生育一儿一女是大部分甘肃居民最为普遍的愿望,意愿妇女初育年龄不断推迟.生育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养老送终、传宗接代仍是目前最重要的生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