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有效就业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认为,我国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是奥肯定律失效的微观原因。对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正>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我国经济在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持续发展的关健时期,同时也是劳动就业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的时期。随着第二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我国开始进入新的就业高峰。这一时期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物质资源相对短缺,资金不足,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根据国家对劳动力供求状况的预测和分析,从现在到90年代中期的城镇劳动力资源供给量将达到5,300万人,其中新成长的劳动力2,200万人,约占总供给量的42%,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06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现状和演变趋势,以及导致就业稳定性变迁的原因和问题.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在不断下降,尤其是2003年以后.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改变了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导致了工作转换概率的上升和就业稳定性的下降.另外,以就业率为导向的就业政策也是引致就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追求就业率单一目标的就业政策可能会导致大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误配",频繁的工作转换可以认为是"误配"的纠正和自我价值再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逐步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将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导部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已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应的是,劳动力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先是缓慢上升,80年代中期以来大致保持稳定,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已成为现阶段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  相似文献   

5.
《人口学辞典(未定稿)》关于“人口转变论”的辞条认为:西方“转变论”者将出生率的下降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他们反对将避孕和现代节制生育运动看作是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该辞条说;“人口转变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口过程不是一个独立自行运动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密切相关的过程”,“诺特斯坦把自己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来说明出生率的下降的做法称为标准解释”,他“不同意把现代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看作是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出生率下降应归因于经济因素的变化”.我认为:这种提法只反映了诺特斯坦或大多数“转变论”者的早期思想,事实上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包括诺特斯坦在内的大多数“转变论”者都经历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变革,即从反对用避孕来  相似文献   

6.
日本劳动力移民政策走向及非法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日本非法劳动力移民产生的原因日本在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来实现的。然而,8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农业劳动力比重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无法继续向第二、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由于我国城市第一代(第一批)独生子女①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其父母现正在陆续步入或已经进入老年.截至到2006年,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在22~41岁左右,正是离家求学,就业、结婚组建了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12年中国分行业分年份的行业产值和就业人口的统计数据,本文通过相关系数、就业弹性系数和立地系数研究了分行业的产值与就业人口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行业的特性发展,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 ,已经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 2 0 0 0年人口普查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 2 2 ,明显存在漏报。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 ?本文利用亲生子女法、生育史重构法和胎次递进比方法分析了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过程 ,认为 2 0 0 0年总和生育率最准确的估计应为 1 5 8。通过分解总和生育率的变化 ,认为 1 990年代生育水平的下降 ,2 /5归因于结婚年龄的推迟 ,3/5归因于婚内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99年以来中国工业行业经济绩效及财务数据,通过构建所有制分化指数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用所有制分化指数度量的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对就业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所有制结构越复杂越不利于就业的增加(所有制分化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减少2%)。同时还发现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情况下,当所有制分化指数大于6.5时,国有企业比重增加将会促进就业增加近4%;而当所有制分化指数小于该水平时,国有企业比重增加将对就业有负向影响。文章的结论表明,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过度强调某一种所有制将会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