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出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有效解决的根本途径,而在"三化"协调发展中逐步推出和完善城镇化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当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在 2亿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可以看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韩景愈 《西北人口》2007,28(6):38-43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像甘肃省武山县这样人多地少,农业绝对剩余劳动力过多的农业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是值得探讨和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兴衰,乃至我国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甘肃省武山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其现存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几点建议,即通过农业深层次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的规划利用等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从而实现农业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型化就地转移。对这一新的转移模式的探析,对我国其它农业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也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保证社会稳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这种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体包括三种形式:①“离土不离乡”,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在其本乡本地转向第二、三产业;②“离乡不离土”,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本乡去他乡仍从事农业生产;③“离乡又离土”,即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走向城镇就业。本文所要谈论的正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这一转移方式。一、当前农村剩…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在14 亿左右,据估计到2000 年将超过2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人口特征及模式, 进一步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利与弊, 在此基础上,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了一定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成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加快发展小城镇的基础上,能否促进其再就业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甘肃小城镇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一个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的老问题。从以往在研究这一问题时的出发点和立论基础分析,探讨的视野和角度始终无法脱出计划经济的旧框框。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建立和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常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问题在农业之外、农村问题在农村之外 ,农业的发展 ,依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程度 ,很多著名学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农民收入难以增加 ;要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 ,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在综述了国内的研究进展后 ,提出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应进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龙 《西北人口》2009,30(4):112-1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甘肃省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刺余劳动力,直接关系到甘肃省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刺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研究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国农村的现状 ,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种主要方式 ,作者基于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小城镇城市化 ,城市化农村”的发展模式及其实现的三个阶段 ;阐述了在中国发展该模式的必要性 ,并叙述了要实现该模式应采取的措施 ,对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祺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07,28(5):12-16
根据对山东省丘陵地区临沭县的农户外出打工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山东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打工对家庭的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其次才是劳动力剩余和年轻人渴望从事非农业生产等原因。存在缺乏双亲监督,留守儿童读书不理想的家庭约有20%。当地政府对农民外出打工起到的引导作用比较有限,调查中接受过政府培训或者由政府组织外出打工的农民仅约占20%。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不太明显,文章呼吁一定要注意发挥我国劳动力便宜的相对比较优势,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以求拉动就业。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态势,研究发现,农村2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估计在不久的未来,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总量上不会减少,但是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农村年轻知识型劳动力(知识型在这里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供给会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且愈演愈烈。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给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动力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动力不足,是造成"民工荒"现象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然而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更加突出。在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比较有效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理和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制定科学的农业集群规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就地创业等建议.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化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1997~2002年,吉林省在特殊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减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错位,为不协调时期;2003年以后,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加强,使得协调度从2002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区工资差别和就业机会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型人口及劳动力流动的变化 ,并根据哈里斯和托达罗的模型 ,结合作为中国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向 ,提出了经济开放刺激的城市经济环境是诱发人口流动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制约因素,而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在于农村教育的滞后导致劳动力的素质低下。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三个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合理使用;农村教育改革和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人力资本投资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视野研究农业女性化现象。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内在原因,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处于劣势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农业女性化现象产生以下重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中女性居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二是农村人口素质普遍降低,不利于农村发展;三是女性人口的安全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农村婚姻破裂和老人失养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与和谐。为此,要以社会风险的理念和整体的思路治理农业女性化这一现象,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人口结构分布合理;更新理念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农村女性素质发展;强化人口宏观管理,促进城乡人口科学有序流动;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农村女性安全和发展;构建人口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应对人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e non-agriculturalization of rural labors,which has caught much research attention,is an ecessary phenomenon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owever, conflicts exsitson some basic issues due to the disagreement on the concept and data of the rural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and there is alack of systemic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s of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in the future. By predicting the changing trend of future rural labor force,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labors, and the trend of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this paper estimated the potentials of Chinese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in the next 20 years. It found that the surplus labors in the countryside will decrease annually, and its total number will range between 100 million and 250 million by 2030. Although there is still some increase potential of the stock of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in the near future, its increase will approach to zero in 10 years, and rural transferrable surplus labor will also approach to zero in about 5 to 10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