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党的社会主义思想评析韦玉凤第三党是现今中国农工民主党几个前身组织的通称或别名.第三党在其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曾提出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并有一整套的构想.第三党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平民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党政治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2.
西晋的腐败风气与门阀制度夏保连,刘文芳在中国封建社会,两晋时期上流社会的腐败现象十分突出,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不仅加速了司马氏政权的灭亡,其流毒也给后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西晋上流社会的腐败风气与门阀制度建立的...  相似文献   

3.
<正> 自清末以来,迄今出土的西晋墓志(也叫“墓志碑”)有20多块。本文拟通过整理每块墓志,分析其共同的特征,从而考察西晋墓志的意义。西晋墓志的形状特征为碑形,可细分为(1)圭形。(2)圆首。(3)方首。与东汉的墓碑相比,西晋的墓志是置于墓室之内的,而墓碑则置于地面上。西晋的墓志一般高度为40~60厘米,最高的华芳的墓志为131厘米,与高度多为2米以上的汉碑相比,可称得上是小型的。从刻文方面看,北魏的墓志已定型化,具有题(题额、标题)和散文式的志(序)、韵文式的铭等一整套墓志铭的书写方式,而西晋的墓志却尚未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山地,沟通川陕交通的道路有五条,即故道、褒斜道、骆道、子午道和连云栈道。这几条道路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交通地位很不相同。其中,褒斜道由于开辟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还由于它是最早采用木质构架的栈道,因而更具特色。因此,无论从恢复历史交通地理布局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川陕交通史的角度看,搞清它的形式、使用、沿革和衰落等情况,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所见到的史料和考古调查资料,结合近人的研究成果,试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晋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西晋王朝是受到批判最凶的一个,许多史学著作都说它是一个腐败、反动的王朝。这种评价并不公允。西晋是短暂的,但它也如秦和隋一样,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是巨大的。西晋在太康元年(280)灭吴和统一全国以后,它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颁布了  相似文献   

6.
西晋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公认的繁荣时段之一,其成因研究日益成为热门话题,不少论者曾多有创获。本文认为:频繁的文学活动、热烈的文学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西晋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史学界对于西晋田制的意見关于西晋的田制問題历来都是史学界所重視的問題之一。但是由于史料缺乏以及古書有关記載的文字訛誤过多,因而对于西晋田制就出現了各种不同的解釋,解放后发表专門文章探討西晋田制的,就有以下九种主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理论、民主制度体系、民主发展道路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民主研究也不断深化、成果丰硕,无论是研究视野还是理论深度都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学界从多维度阐释了“何为中国民主”的基本问题,集中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民主集中制等新时代民主发展的核心议题,对中国创新性民主政治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总结,对中西民主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和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要不断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巩固中国民主自主探索的成果,坚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民主发展道路。中国民主研究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摆脱西方民主理论、民主话语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局限,不断深化中国民主实践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关于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民主发展的指导作用,坚持科学的民主评价标准,建构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为构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西晋职官升迁制度存在进阶与增位两种形式,构成以官资等级为基础的仕进秩序.官僚仕进主要依循由内官重要职位为中心构成的官资等级,这一等级细密而复杂,与九品官品有所区别.西晋官僚制呈现出官资与官位合一的特点,使官位超越了职位意义,形成仕进制度的资位秩序.职官升迁由于内官资位的主导地位,使吏部铨选内外失衡,促成甲午制的出台,由此造成外官附从内官资位秩序格局的进一步深化.官资与官位不断融合的演变过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以资位秩序为中心的主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战略与全球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强化一超地位,建立单极世界;中东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和战略资源地位而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美国中东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并服务于、服从于其全球战略;控制中东油气资源,以军事、经济和文化手段“改造”中东,主导中东和平进程是其中中东战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西晋文学与建安文学承传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文学与建安文学承传关系论(新加坡)王力坚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尽管西晋文学在时间上紧接着正始文学而来,但后人在论及西晋文学时,却很少讨论酉晋文学与正始文学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多地将西晋文学与前一阶段的建安文学联系起来:“曹子建、陆士衡...  相似文献   

12.
西晋初期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游食商贩和富商大贾。一些达官贵人和皇家子弟都积极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从这些现象推测,西晋初期应该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3.
张卫东 《江汉论坛》2023,(7):99-101
<正>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八月,关中地区发生氐人齐万年为首的反晋斗争。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将这次反晋斗争视为农民起义,认为是由于西晋地方官吏和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和奴役,从而造成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进而引起了农民起义((1))。此外,由于齐万年出身氐族,以及有少数民族加入反晋斗争队伍,所以又认为这次反晋斗争具有反抗民族压迫的性质((2))。  相似文献   

14.
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国家的分裂状态,使中国重新走向统一.西晋的统一,有不少历史经验,如注重内政,发展经济;未雨绸缪,为统一做好战前准备;审时度势,把握统一的时机;知己知彼,做好战争规划;战后安抚,稳定社会秩序等,都很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审美文化的承担者,西晋文学家的人格,以一种“冲突”或“痛苦”的方式,承担着悲慨而厚重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西晋文学的人格悲剧表现为三种类型:情悲言靡,文雅行鄙,才高势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晋文学独特的文化——心理价值与哲学——美学内涵,正在这具有悲剧意味的心态矛盾、人格冲突中铸成。 一、缘情与缘题 文学家的人格是一种双重存在,既存在于日常生活,又存在于文学作品,可分别表述为“行为式存在”与“文本式存在”。陆机入洛求宦,一开始便卷入小集团的政治杀夺,故其人格的行为式存在并无多少审美价值可言;而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又有着“缘情”与“缘题”的矛盾,这一矛盾,既与陆机人格的双重存在有关,又与陆机的美学思想有关。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悲剧内涵,便生成于其诗歌创作的“缘情”与“缘题”之间。  相似文献   

16.
张爱波 《江淮论坛》2005,(4):161-165
西晋时期,由于儒学礼教的衰微和玄学的兴起,社会上形成了"重情轻礼"和"以情为美"、"以悲情为美"的士人风气.在这种士风的笼罩和推动之下,文学理论领域著名的"缘情"说盛行一时,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指出:面向新世纪,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里涉及到一个党的优势与党的现代化问题。“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讲的是党的优势,“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讲的是党的现代化进程。立足于党的优势与党的现代化的互动,是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宏观战略选择。党的现代…  相似文献   

18.
西晋内迁杂胡与杂胡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汉以来,匈奴南迁与氐羌东渐,关东关西遍布匈奴与氐、羌族人。西晋初年,匈奴及其别部大规模内迁,弥漫于并、雍等州各郡。最初匈奴别部被称为杂胡,后来各族部落逐渐混杂,民族成分发生变异,甚至形成新的名号,遂出现杂胡化的趋势。关东杂胡主要由匈奴、羯、乌桓等混杂而成,石勒武装就是典型的杂胡军队;而关西杂胡化则以氐羌为多,匈奴、鲜卑、羯等民族混杂其间。杂胡化是民族迁徙、民族混杂的必然现象,又因战乱加速其进程,它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当时,杂胡化不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不可遏止的社会趋势,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史中间重要的一环,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正> 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生于地位卑微、世业儒学之家。父亲熹,字彦雍(《晋书·左思传》:“父雍”,误。今据解放前出土的《左棻墓志》补正),初任地方小吏,后于西晋初年任殿中侍御史。左思母亲早亡,其妹左芬也以文才著名。  相似文献   

20.
王蕊 《东岳论丛》2009,30(10):92-97
西晋统治阶层十分关注和重视青徐兖地域(包括青州、徐州、兖州),有较多的宗室诸王出镇这一地域。西晋前期,中央政权对青徐兖地域的控制较强,基本不任用本土人士担任地方军政长官,有力限制了本土割据势力的发展。西晋后期由于政争、内乱与外侵,中央政权逐渐丧失对青徐兖地域的统治权,青徐兖地方军政长官或依附于宗室诸王和地方割据势力,或为其所署,或本身已发展成为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他们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西晋后期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