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面对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两个可能的学术生长点,即诗学研究和哲学分析.无论诗学研究还是哲学分析,都是我们重新进入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内部的视角,通过这些视角,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史的内在复杂性与丰富性,从而促进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理论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史”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霖 《东岳论丛》2004,25(3):84-94
20世纪编写“中国小说史”著作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1897年至 2 0世纪最初 2 0年为奠基期 ,2 0年代至 70年代是演进期 ,80年代以后是求变期。在这框架下梳理了“中国小说史”著作发展的轨迹 ,并从史识、学识、学养、视角等不同角度 ,或详或略地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进行了评介 ,为以后治中国小说史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古代章回小说的研究,自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众多小说史、文学史在章回小说发展期限划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鲁迅分为“明代小说”、“清代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分为“明初的小说”、“明中叶至明末的小说”、“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近代小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为“明代小说”、“清初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深入把握 2 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说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即 :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 ,认为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中国小说学研究的整体内涵。而我们以往的小说理论批评研究过于强调所谓的“理论思想” ,忽略了小说的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以“小说学”为观照视角一方面是为了突破以往的研究格局 ,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小说学研究更贴近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实际 ,将中国小说学研究与中国小说史研究融为一体 ,从而勾勒出更实在、更真切的古人对“小说”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现代文学学科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种类型的新文学史著的编撰得到了重视,其中小说史的编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小说史的编撰在这次重写文学史的热潮中,表现出了调整与拓展。其不仅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事件的评价作出了调整,更反映在小说史体例的变化上,专题史受到青睐,人物史、流派史、文体史、思潮史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说史体例上的变化直接变现出小说编撰学术化的倾向,体现出了小说观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陈平原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体例的变化,透析小说史编撰模式的转变和小说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小说史叙述原则包括:对小说史原貌的概括与揭示;对小说史过程、规律、特点的认知与表述;对小说史内容、意义的说明与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叙述,在历史线索上,应注重正与反的双线结构;在历史观察上,则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点。  相似文献   

7.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话本”的概念和理论,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提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不仅普遍接受了这一理论,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一些推演,从而描述了我国白话小说发生、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小说史都在有关章节中详略不等地按照鲁迅先生的观点讲述了宋元话本和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也就是说,以鲁迅先生的话本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白话小说史已成为我国文学史、小说史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自1965年日本已故学者增田涉《论“话本”的定义》一文发表之后,却使得海内外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发生了动摇.就以中国大陆而言,近年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颇具权威性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促进下,伴随着晚清谴责小说的勃兴,文坛上同时兴起了翻译文学热潮。而在近代翻译文学中,又以翻译小说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一时译家蜂起,译作缤纷。据阿英先生在《晚清小说史》中的统计,当时的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上”,而“就各方面统计,翻译书的数量,总有全数量的三分之二”。近代不仅翻译小说的品种齐全,涉及到政治小说、虚无党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教育小说以及爱情小说,大大丰富了我国的小说种类;而且涌现了一大批各擅胜场的小说翻译家。…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欧阳健所著《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是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的一部优秀力作。此书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新出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神怪小说史》相关叙述的不足,详考了自远古无名氏《山海经》至清末陆士谔也是西游记》等一大批文言、白话体神怪小说,全书长达57万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原创性见解随处可见,堪称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神怪小说通史。 《通史》刻意为神怪小说作科学正名,努力刷新神怪小说“终未免荒诞迷信”的传统认识。该书开卷倡言:“神怪小说的本质在于:它不期待人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地域文化小说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个20世纪,因着小说地位在文学史上的不断提高,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们将小说和小说家的分类已经精确到了职业、行当和年龄档次.但是,在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土上,在五千年文明史根深蒂固的文化熏染下,在20世纪社会动荡的民族心理文化嬗蜕中,本世纪的中国地域文化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异彩,尚未引起人们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们的足够重视.这里须得强调的是:所谓地域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12.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13.
从物语到小说——中国小说生成史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论中国小说史,首先要对“小说”一词下定义。可是,鲁迅以来有关中国小说史的著作里,找不到相关定义;只有从《汉书·艺文志》等古代文献之中找到的几个例子。二千年前的中国人以“小说”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和一百多年前的日本人用“小说”(英语novel的翻译)一词所表达的意义一样的吗?当然不同。我认为中国小说史也应该依据后者的意义来写:一、用口头语言来写的;二、从头到尾是一个个人的创作,且由作者自己执笔写下来的;三、还没受其他人的深度修改。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中国小说史应该以《金瓶梅》为嚆矢。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情”雷勇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情的弘扬和礼赞,当时的评论者就曾指出:“才子佳人事奇而情亦奇”(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辞》)、“风花雪月,其情最真”(《鼓掌绝...  相似文献   

15.
《云梦学刊》2005,26(3):F003-F003
儒学国际传播 朱仁夫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属于中国也是世界的儒学,从诞生起,就开始了它的国际传播;首先播传东北亚和东南亚诸国,形成亚洲儒教文化圈,然后随西方传教士播传西欧、北美,19世纪起中国国门打开,儒学随学者、华侨播传世界各地。该书分章阐释了儒学播传朝韩、日本、越南、新加坡、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历史。中国商贾小说史 邱少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该书旨在探寻中国商贾小说发展的历史线索,探索中国商贾小说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探讨中国商贾小说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从小说这个角度挖掘有中国特色的商人文化。该书从中国商贾小说的具体描写出发,分析小说中的“商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人文化精神,挖掘表现在中国商贾小说中的中国商人文化,因此,中国商贾小说史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商人文化精神的形成史、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1907年发表在《小说林》期刊上的《小说小话》,是一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名小说论文,一向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所重视。然而,该文的作者是谁,说法却不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录了《小说小话》,题下所标作者为“梁启超”,末后注明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查阿英同志编的此书,收了《小说小话》全文,但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晚明的浮世绘”的长篇巨著《醒世姻缘传》,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对中国小说作了全面评述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没有提到它.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以家庭生活和官场生活为中心 反映了明代广阔的社会生活.胡适称它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是“研究十世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必备之书,胡适的话不是过誉之辞,但仍未引来人们时此书的青睐.本文试从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18.
论晚清谴责小说的“匡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晚清文学崛起一股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一批揭露官场腐败、抨击社会黑暗的小说纷纷问世。其中《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是这批小说的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此为“谴责小说”,并指出它们“命意在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对于鲁迅所说的“匡世”,近代文学的研究中历来说法不一,近年来,有人将  相似文献   

19.
刘林 《文史哲》2023,(5):122-132+167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16世纪中国小说,认为“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以反讽为主要方法改造“说书”传统和民间素材,极大提高了小说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内涵,形成“中国小说的兴起”。浦安迪之论在世界小说史上为中国小说争得一席之地,其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中西互释、古今融通的方法都颇值得肯定与借鉴,对研究者不无启迪之功,在海外汉学家中亦属凤毛麟角。但创见与误读瑕瑜互见,也暴露出某些问题,如运用反讽过于宽泛,对小说中的反讽实例解读或可商榷,将小说人物的塑造问题过于简单化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之初 ,小说热鼓胀一时 ,在维新派而至革命派的反复渲染之下 ,小说、小说家已齐平于经传、圣贤 ,小说从边缘状态向文学中心崛起 ,由此引起了文学史观、文学批评趣味的一系列变化。这一时期最流行、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主张 ,是建基于小说与社会互相生成论之上的暴露性的社会写实观 ,其弊端丛生的创作现实 ,将贯穿此一时期小说史中的过分的政治期待与市场机制下的创作现状以及雅与俗的矛盾推向极致。小说化世论已走到尽头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必须重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