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需要制度的伦理关怀 ,制度安排如何 ,从根本上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成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一方面以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为价值支柱 ,另一方面 ,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法制保障和体制保证 ,同时 ,通过对伦理制度作出具体的安排 ,又为解决伦理的制度性缺位和虚设问题开辟了道路。因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了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统一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将有助于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主张制度伦理的学者以制度和伦理基本功能一致、道德具有非强制性的局限、制度与伦理因此可以互补、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有利于道德实践四点理由证明制度伦理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其论证和分析存在四个方面的误识:(1)混淆了两种规则体系功能上的本质差异;(2)错误地理解了道德的局限性;(3)忽略了制度与伦理互补的前提条件;(4)对制度伦理化、伦理制度化的实践缺乏历史的省察反思。制度和伦理分别代表社会的两个规范系统,承认道德的重要性,就不要将它与制度化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就其内涵而言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辩证统一。制度伦理在我国兴起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市场经济本身蕴涵的制度伦理性有利于保障市场经济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4.
伦理制度化中主体性的实质是发挥人民的创造性,推进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并在伦理制度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伦理制度化中主体性体现的过程,就是伦理制度逐步民主化的过程,亦即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逐步实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活世界的道德普遍陷入了危机。道德领域的“诸神混战”引发了道德共识的丧失、道德一致性的“乌托邦”;道德合理性的价值诉求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从神到人的转变动摇了道德合理性的根基 ;功利论、德性论、目的论、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等从人的不同特性出发 ,立足于不同的道德预设原点 ,进行着前提不可通约的论战 ,各自表述着自己的话语系统 ;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使得人类的永恒悖论命题如社会的公义、自由的秩序、个体的欲望等 ,因获得了利益基础的强有力支撑而变得愈发不可调和。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徘徊于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6.
人类道德培育的规律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控制力的失效,呼吁道德建设走伦理制度化之路。作为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部分,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是环境道德建设的未来趋势,也符合环境伦理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伦理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环境伦理制度化主要有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要求自身的制度化以及环境伦理渗透到已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两种制度化路径。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既具有一般伦理制度化的普遍限度,也存在其特殊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学者们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滑坡”现象,开始致力于制度与伦理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制度伦理概念,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制度与伦理的交叉与融合。在制度伦理的具体涵义界定方面,伦理中心说、制度中心说与二元结构说三种学术观点并存,但三者并未在制度与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给予阐述。从制度伦理视界看,制度与伦理的价值基础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调整利益为自身的责任;从认识论视角来审视制度与伦理的关系时,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作为它们之间的现实连接桥梁,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它们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道德制度化和伦理制度化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恶化,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者也积极为探索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方法而努力。其中,道德制度化或伦理制度化方策一经提出,便得到多数学者的赞同,反对者寥寥。本文意在  相似文献   

9.
执政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导向、规范和终极关怀的作用.执政伦理建设是政治伦理化的逻辑必然.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事关党的执政,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执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是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应加以严格区分和界定。混用“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会造成用“伦理制度”的研究来取代“制度伦理”的研究,从而不利于伦理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误用“伦理制度”来取代“制度伦理”,则不利于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政府历来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它是基于人们让渡的权力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权力本位一直是影响政府行为的主要因素。权力本位的特点在农业社会的社会治理体系中表现的最为显著,一套基于权力掌控基础上的等级制度使得社会被控制在政府的权力支配之下。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虽然基于交易伦理的契约思想深入人心,社会治理也进入了法治时代,但是,权力仍然是政府行为发挥效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国家主义和极权主义的驯化之下,加之在政党政治的权力竞技赛之中,权治的痕迹仍旧明显,甚至一度压制了法治,使法治成为权治的工具性利器。新市民社会的兴起,催生了基于伦理本位、追求道德最大化的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伦理精神的复兴,将政府从权力本位的驯服下解救出来,使政府服务于民的道德目标重新确立,从而建构起基于伦理精神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身份人格到伦理人格--论个人法律人格基础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作为最初的身份人格基础的氏族血缘从人类进化的历史考察,最初的阶段,人类并没有与其他存在(生物性的存在,甚至是非生物性的存在)相区分,因为这时的人类尚缺乏发现、甄别自身与他物区别的能力,进而人类在这种物我一体的状态下,适用着统一的自然法。[1]在这样的混沌状态中,也是没有区分“法律人格”的必要和可能的。只有当人类度过最后冰期,基于人特有的大脑能力,不仅与其他生物得以区分,同时不同的人群也被区分之后,关于法律上人格的区分才显现出其必要性。在那个可能是原罪由来的时期[2],出于生存的需要(但并不以此为限),人类超量捕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一个从主要是对旧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克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到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转换是由中国改革的背景的变化和改革目标的更新决定的.通过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地被我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决策往往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决策实践中的伦理建设,从加快行政立法,建立决策民主参与机制等入手,加速民生型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15.
制度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经济学相关理论的一个暗含前提是把国际竞争的主体设为企业 ,对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分析强调微观的物质技术效率层面。本文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一国政府作为独立的国际竞争主体 ,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宏观层次的制度优势是微观层次竞争优势的前提。国际竞争包含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层次的制度竞争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次的物质技术效率竞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国际制度竞争在三个维度上进行 ,竞争绩效最终表现为三种制度优势的构建。在这种理论框架下 ,论文最后考察了中国的制度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6.
制度是有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的社会治理制度也有着类型上的差异,并会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更替.不过,由于道德的非规则化的特征,迄今为止,道德制度仍然只是学者们的一种想象,而未能变成现实.其实,道德并不是不可规则化的,它虽然不能通过控制性规则而得到规则化,却可以通过促进性规则而得到规则化的表达.所以,促进性规则可以成为道德制度的一种建构途径.道德制度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基本的行动框架,但它并不是服务型政府制度框架的全部内容,除了德制,服务型政府的行动同样需要法制的保障.在服务型政府中,德制将承担起扬善的功能,法制则将承担起惩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有限政府到有效政府:价值·过程·结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对有限政府模式再审理入手 ,认为有限政府是以三权分立为理论基础 ,以官僚体制为主导思想的政府模式 ,政府权力应该受到制约 ,权力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是有限政府的根本旨趣。但 2 0世纪末期政府治理的实践已证明 ,有限政府理论的缺陷和它所遭遇的严峻挑战 ,治理实践的紧张呼唤政府模式的转换 ,树立起有效政府是其目标取向。以有效政府作为政府改革和政府运作的根本价值 ,有助于走出行政改革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发行地方公债会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成本.为了避免或减轻发行地方公债的负面效应,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做好地方公债的发行、使用、偿还等各环节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也包括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研究的深化。政府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提出,使政府与自然都成了伦理主体,而且,在政府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道德要调节的对象只能是政府的行为,由此形成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纯粹指向政府的单向度的规范形式。因此,政府就成为自然环境的最大责任人。政府环境伦理责任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环境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环保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用从政治道德层面上看属自律范畴,而法治社会则乃彰显他律之治的社会。当政府信用失范现象逐渐凸现以致严重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仅依靠政治道德自律已不能达到应有的约束之效时,必须借助他律亦即法律手段予以规制———此即政府信用的法制化。我国政府信用的法制化有其内在必要性,应在以宪法为根本依托基础上积极构建政府信用法律制度。建议通过《政府信用保障条例》等立法,尽快将政府信用界限,信用信息记录、考核和激励机制、失信责任等纳入法制化之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